正在編輯 仙洞巖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3: 行 3:
 
==簡介==
 
==簡介==
  
[[仙洞巖]],又名為「[[仙洞]]」,因為傳說是仙人落腳之地而名。原本是一座天然的海蝕洞穴,也是基隆最大的一處海蝕洞。仙洞巖經歷過台灣的清朝及日本時期,因此曾供奉多位神祇,前身為清朝時代的「代明宮」,歷史文獻中的別稱有「[[弁天神社]]」、「[[最勝禪寺]]」、「[[仙洞巖佛寺]]」等等。仙洞巖位於基隆市中山區里,目前主要分為主洞、左洞及右洞,洞內供奉著不同的神祇,主祀釋迦牟尼、觀音佛祖。由於仙洞巖長久以來都是許多旅人的熱點,對於此地的詩作創作亦為數不少,例如清朝時期李逢時的《雞籠八景詩》、日本時期徐莘田的《基隆竹枝詞》、民國時期陳其寅的《新基隆八景詩作》等等。
+
仙洞巖,又名為「仙洞」,因為傳說是仙人落腳之地而名。原本是一座天然的海蝕洞穴,也是基隆最大的一處海蝕洞。仙洞巖經歷過台灣的清朝及日本時期,因此曾供奉多位神祇,前身為清朝時代的「代明宮」,歷史文獻中的別稱有「弁天神社」、「最勝禪寺」、「仙洞巖佛寺」等等。仙洞巖位於基隆市中山區里,目前主要分為主洞、左洞及右洞,洞內供奉著不同的神祇,主祀釋迦牟尼、觀音佛祖。由於仙洞巖長久以來都是許多旅人的熱點,對於此地的詩作創作亦為數不少,例如清朝時期李逢時的《雞籠八景詩》、日本時期徐莘田的《基隆竹枝詞》、民國時期陳其寅的《新基隆八景詩作》等等。
 
由110年2月5日生效,並劃定為崩塌地特定水土保持區,
 
由110年2月5日生效,並劃定為崩塌地特定水土保持區,
  
行 37: 行 37:
 
#岩壁佛雕造像記(1975年民國64年)
 
#岩壁佛雕造像記(1975年民國64年)
 
#謝東閔重遊仙洞(1979年民國68年)
 
#謝東閔重遊仙洞(1979年民國68年)
 
 
== 歷史==
 
== 歷史==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