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中和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image:中和.jpg|right|thumb|500px|{{image:中和.jpg}}]]
+
#重定向 [[中和區]]
{{導覽條1|地名}}
 
==歷史==
 
  從前中和市為平埔族所居住,分為「[[擺接]]」和「[[秀朗]]」兩社。後來因為荷蘭人佔領台灣,才開始有了Chiron(秀朗)之記載,這可以說是中和最早的文獻紀錄,根據記載,擺接社就是今板橋市附近和現在枋寮一帶的西北地區,而秀朗則是現在「[[秀山]]」、「[[秀朗]]」兩里。
 
==昨日中和==
 
本區位於臺北平原,土地肥沃,氣候適宜,自遠古即為人類聚居之所。經數次之延革改制,迨至日據時期民國九年七月改易地名,取「中坑庄」之前字,連以「漳和庄」之次字,名為「中和庄」;臺灣光復後,民國三十五年改革制度,廢日本人舊制,改街庄為鄉鎮,仍沿舊名曰「中和鄉」。 民國四十年以降,發展迅速,溪州等地倏成都市鑒於地區遼闊,鞭長莫及,爰有分鄉設鎮之議,經多方籌備,民國四十七年四月一日正式設鎮,定名為「永和鎮」,轄本鄉北部原有八村,設鎮後改村為里共為網溪、上溪、中溪、頂溪、下溪、店街、秀朗、潭墘等八里。本鄉則尚轄枋寮、中原、平河、瓦磘、廟美、牛埔、灰磘、瑞穗、積穗、外南、內南、橫路、頂南、力行、安樂、秀山等十六村。由於鄉區位居交通輻輳要道,工商日益繁榮,人口逐年增加,公共設施亦趨完備,遂於民國六十八年一月一日正式由「鄉」改制為縣轄市──中和市。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改制為新北市中和區。
 
==位置概述==
 
中和區位於台北盆地西南隅,約於東經一二一度二六分至三一分、北緯二四度五七分至二五度0一分之間,南依橫路里鹿寮山地與[[新店區]]為界,北濱[[新店溪]](跨華中橋與台北市相通),東連[[永和區]],西接[[板橋區]]與[[土城區]],面積為二0.二九四平方公里,中和區現有九十三里,大多密集在東北邊與永和區交接處,鄰近永和區的里面積都較小,而南邊的里如橫路、灰磘、內南、錦和等里的面積都較大。 地形地質中和區在其南端較有高低起伏之地形變化,有橫路里、鹿寮山地雄峙界上,惟高度最高才海拔三百餘公尺,為丘陵及礫石台地地形,而北部地形則起伏不大,為沖積平原,整體觀之中和區呈南尖、北寬略似秋海棠葉之形狀,且南端地勢高,漸次向北低下。
 
==中和八景==
 
#尖山晚渡
 
#璧湖石怪
 
#潭墘甘泉
 
#石門灘音
 
#福和鐘聲
 
#員山遠眺
 
#網溪泛月
 
#永和暮潮
 
==中和新八景==
 
#中和國民運動中心
 
#白馬寺
 
#圓通寺
 
#烘爐地
 
#左岸光雕橋
 
#國立台灣圖書館
 
#福和宮
 
#山本氏紀念碑
 
 
 
==參考資料==
 
*[[http://mail.chjh.ntpc.edu.tw/chjh99/a01.htm 中和歷史]]
 
*[[https://www.zhonghe.ntpc.gov.tw/content/?parent_id=10365 中和奇遇記 探索新八景(中和區公所)]]
 
*[[https://www.zhonghe.ntpc.gov.tw/content/?parent_id=10364 昔日之中和八景(中和區公所)]]
 
*[[https://www.zhonghe.ntpc.gov.tw/content/?parent_id=10038&type_id=10038 昨日中和(中和區公所)]]
 
*[[https://www.zhonghe.ntpc.gov.tw/content/?parent_id=10037 中和地理環境(中和區公所)]]
 
==相關頁面==
 
*[[新店溪]]
 
*[[新店]]
 
==相關連結==
 
*[[http://www.buycar.com.tw/24652 新北市中和區的歷史故事]]
 
*[[https://www.ca.ntpc.gov.tw/home.jsp?id=220&parentpath=0,2,43,219 新北市政府民政局 人口統計]]
 
[[Category:地名]]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