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
|
艋舺
|
大稻埕
|
雞籠
|
桃園
|
臺北城
|
宜蘭
|
新竹
淡水大事記
|
人物錄
|
大淡水紀錄片
|
石滬群
|
淡水第一
|
VR園區
|
淡水河ㄟ故事
檢視 淡水里民志 的原始碼
←
淡水里民志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此頁面已設為保護防止編輯或其他操作。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序言== 本計劃起源於[[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計畫於2012年8月1日迄今已進入第七年頭。本計畫結合了大傳系大三的「影視專案企劃」、「影視專案製作」兩門課程,並整合了專業知能服務學習、文學院重點研究計劃案,以及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劃等資源,帶領學生以具體行動,拿起攝影機關懷社區。它起源於為了保存大淡水地區既有之文化、歷史、產業、社會相關之人事物美好的故事。執行單位由大眾傳播系大三師生共同投入為期八個月的田野調查、採訪、報導、拍攝、紀錄、後期製作、展演策劃、成果出版,一直到發表會結束後,將所有成果內容建構在淡水維基館中,懇切期待對淡水文化歷史的保存能有具體的貢獻。過去我們完成了《[[經略淡水-淡水人的在地觀點|人物志]]》、《[[淡水食貨志-淡水工商業的發展與經營|食貨志]]》、《[[淡水風土志-淡水小農的故事|風土志]]》、《[[淡水裨史志-淡水生命軌跡 坊間人物故事|裨史志]]》、《[[淡水炫光志:淡水藝術家的故事|炫光志]]》、《[[淡水新住民志|新住民志]]》等主題,不同關注下,保持了許多動人的生命故事。 今年為配合學校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淡江大學]]和[[馬偕醫學院]]兩校共同組成一個USR團隊,以所在的淡水地區作為實作場域,提出以「永續生活圈」的概念,推動在地「環境永續」、「經濟永續」、「社會永續」相關議題,了解社區/鄰里社區之不同需求,再藉由動員學校的課程與師生資源,進入社區,協助他們的需要。這些行動包括了弱勢孩童的課後輔導、社區鄰里對於長者的照顧活動、老街整修重建計劃、社區志工的投入,我們看見了「老有所動」、「小有所識」、「外有所屬」的美麗能量正在滋生。 本屆社區紀錄行動十分感謝來自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的閩台生、交換生協助,使我們在今年修課學生較少的情況下,能有足夠的人力可以完成本系列紀錄行動。在歷時9個月時間,我們從田野調查、探訪、拍攝、後製剪輯,完成6部紀錄片、6篇專訪、以及精選劇照和工作照30張。下學期服務學習部分還包含主視覺設計評選、策展、宣傳與媒體公關發稿等訓練;過程中團隊同學還必須週週填服務日誌及在課堂中進行反思討論。學生在課堂中的投入早已遠遠超過4個學分基本的要求。 學生走入社區,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從實地演練和摸索中達成學習的目的、從社區人事物中學習知識與技能、從團隊合作的精神到彼此互助,也培養人際溝通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期待此次淡江大學守謙國際會議中心同舟廣場舉辦紀錄片成果發表會,能與大淡水的親朋好友和觀眾面對面的互動,讓淡水美好人事物的生命故事,能再一次被關注。 在此特別感謝拍攝合作對象、[[淡江大學]]文學院、淡江大學服務學習課程辦公室、以及教育部的經費協助,讓淡江大眾傳播系的孩子可以勇敢走出校園,拓展他們生命的領域。本計劃除了每年對外發表成果展之外,所有歷屆影音、文字專訪集、相片等成果皆整合於「淡水維基館—大淡水全紀錄」網站中。 <p align="right"> 王慰慈<br>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教授<br> 107年度淡江大學文學院「淡水人文與在地敘事」計劃主持人/監製<br> 2019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劃-淡水好生活/協同主持人 </p>
返回至
淡水里民志
。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對話
貢獻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最近更改
編輯討論
建新頁面
隨機頁面
幫助
網站分類
使用說明
練習編輯
聯絡我們
姊妹站
台灣棒球維基館
台灣籃球維基館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