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
|
艋舺
|
大稻埕
|
雞籠
|
桃園
|
臺北城
|
宜蘭
|
新竹
淡水大事記
|
人物錄
|
大淡水紀錄片
|
石滬群
|
淡水第一
|
VR園區
|
淡水河ㄟ故事
檢視 淡水風土志/微笑心田 的原始碼
←
淡水風土志/微笑心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此頁面已設為保護防止編輯或其他操作。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noinclude>{{導覽條2|學術研究|淡水風土志}}</noinclude> {{淡水風土志模板|微笑心田|{{Youtube2|RPJqGtB8dY4|450|center|《淡水風土志》5 2015年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製作}}| *撰文 范熒恬 謝雅棻 ===都市裡的良畝心田=== '''-呵咪呀微笑福利社''' 擁抱自然,江瑩華、江瑩青姊妹 ---- 生活在台北這樣繁忙的城市,壅塞的街道充塞通勤族的焦躁和疲憊,捷運裡雜沓攘往的步履之間,與都市的急促與脈動共鳴,在汲汲營營的跫音裡,人們為著生計奔波,在急遽的步伐中,透著一股生活壓力的沉重。 繁華而忙碌,魅惑而危險,城市的繁榮中有著各種各樣新穎的物質刺激,人們努力的工作賺錢,也在追求物質生活中,成為了盲目的無頭蒼蠅。與之相悖的生活態度,江瑩華、江瑩青姊妹拋卻大都市瞬息萬變的快節奏,決心擁抱自然,投身成為有機農業的推廣者。 ===返農,社大永續農耕=== [[淡水社區大學]]永續農耕班,是三十歲出頭的姐妹倆農耕夢的發芽之地,位於[[淡水鎮][[埤島里]]的「[[埤島農場]]」,成為了年輕農夫們挑戰自我及開發作物的實驗場,在這裡的每位學員都有自己專屬的一畦田可以經營,可以選擇自己的方式,搭起自己的瓜棚、在自己的小天地裡嘗試任何想栽種的物種。 在這片都市裡的桃花源,姐妹倆體會到了職場上沒有過的自在和歡愉,即使缺乏農事背景也不曾學農,但他們對自然生態的熱愛卻不輸給任何人。憑藉著一股衝勁,下定決心從零開始,學習環境與蔬菜的選擇、防風林、田間排水溝規劃、土壤肥料及堆肥製作、瓜架的搭設及各式各樣作物的栽種,這也成為姐妹倆自詡為「有為的農耕青年」的契機,更以有機推廣者持續蔓延對農業的熱忱。 ===農市,溫暖人情=== 週六早上八點,在寒冷的冬季早晨,[[淡水老街]]空蕩蕩的街道,只有蠻橫的東北季風撲向行人的臉龐,颳亂出門前才整理好的髮型。這時候的農夫市集才正要開始,瑩青姐與她的丈夫開著車子前來,準備將滿車廂的物品下貨擺攤,兩人忙前忙後,丈夫總負責幫忙搬放一些笨重的物品,默默綁好固定攤位帳篷的沙包。看似平常的生活互動中,蘊含著平凡婚姻背後的踏實與幸福。在拍攝時曾經問過她的老公,對於她從事有機農業有什麼看法,丈夫不假思索、笑著說:「我都沒怎麼在管她,也沒幫什麼忙啦。」 在他的笑容外,卻隱隱透露出對於妻子這般下田工作、從事農活的苦差事感到不捨,擔心粗重的工作搞壞身體,但因為是妻子所喜歡的,有什麼好不支持的呢?在一些小地方上默默地展露了丈夫的體貼。 接近傍晚收攤時,丈夫都會再次前來市集,帶著家裡的寶貝-小豆子,一起過來幫忙,順便遛狗散步,看著夫妻倆與一隻老狗的相處,無須多餘的言語,便可以感受到一種淡然恬適。 ===江瑩華,樸實無華=== 外表沒有太多打扮的江瑩華,是位已婚女性,市集裡可以看見她與其他的農友談笑風生,充滿溫暖的寒暄,「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開始接觸農耕」,她說,是在經歷了工作上瓶頸讓她開始有轉換跑道的念頭。30歲出頭,因緣際會下進入了淡水社區大學的永續農耕課,加強了轉換職場的衝動。 由輔大廣告系畢業的她,一開始在企業的行銷部門工作,之後在資訊圖書出版業擔任企劃兼編輯,對生活總是很有熱血與衝勁,她曾在人生願望清單上列出:「登玉山、日月潭泳渡、騎單車環島」三大必須要完成的人生夢想,當然,也一一的實踐了。後來,喜歡生態的緣故讓她加入[[荒野保護協會]]擔任解說員,這開始為她的未來農業之路鋪路,建立了相關的人脈,認識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自從農事成了繁重工作以外的調劑,她活得更加自在快樂,沉浸在自己與「菜小孩」的世界裡,讓她感到無比的寧靜,可以天真地跟菜小孩們對話,希望他們長得更好;她形容:「種菜跟養育小孩很像,都需要悉心的呵護照顧,在面對這些植物時,僅僅是看著他們都能獲得一些樂趣。」 「面對人群時難免有複雜的情緒、人際關係上無法那麼的輕鬆自在,但菜就是乖乖的長,不需要太多的擔憂和煩惱。」她分享了種菜的心路歷程,剛開始種菜,得失心總是特別的重,為了菜被蟲吃、菜長不大而憂慮,會容易受到這樣的打擊,希望自己的菜總是能長的好又美,但種久了之後,她自愚地笑著說:「蟲吃完了就換我們吃啦!」 菜被蟲吃是順應自然的態度,瑩華姐姐受到來自日本作家塩見直紀《半農半X的生活》一書的啟發,開始追求一種不再為金錢或時間所逼迫的生活,而回歸人類本質的平衡生活。半農半X,提倡一種和理想工作齊頭並進的生活,一方面親手栽種農作,獲取安全健康的糧產,在簡單的生活中滿足最基本的需求,一方面也追求著自己的工作和理想,保持熱忱積極,更積極地與社會保持聯繫。在維護這個環境的同時,實踐自我天賦,提升自我價值進而回饋社會,也可以獲得自由而不會被工作綁住、不會匆忙的過生活。 辭掉在原本的工作後,她透過兼職還是做著自己所喜好的出版業工作,一方面也為了維持部分經濟來源。現今的她當著假日農夫,埤島農場就是他們的開心農莊,她感謝老公的支持,讓她可以辭掉職場上工作,因為這樣一來,老公就是家庭裡的主要經濟支柱,也是強力的依靠,讓她可以敞開懷擁抱她的理想生活。 ===江瑩青,熱愛生態=== 生態與攝影是長久以來的興趣,來到瑩青姐的家中,到處可見青蛙模型以及各式各樣的攝影用具,在櫥窗櫃裡整齊的擺放。愛上攝影,可以追溯至大學時期,進入職場初期,還因這樣的熱愛,擔任過婚紗攝影助理,進行人像拍攝的工作,但在與人的互動中,卻發現這並不是她真正想做的。生態方面的傳播公司是她的第二份工作,在這裡她學習到生態攝影及知識,並且加入了生態攝影協會,與攜手共度生活的另一半相遇。 之後,考慮到經濟的關係,讓她回到本行,在證券公司待了五到六年的時間,但這也為她的烘焙夢累積了一些財富,讓她可以如願進入中華穀類研究所,投入烘培課程。在職場道路上,她經歷了一連串的選擇,最後毅然決然離開職場,學習種菜,也將自己和其他農友的農作物,做為麵包的食材,秉持天然無加工的原則,在市集裡販售手工麵包。 提及未來的夢想,她說從小就喜歡野外和鄉下的環境,因此想擁有自己的一塊地,在花東地區開棟民宿,和姐姐的民宿開在一起,擁有各自的生活,同時一旁有自己的農地可以栽種,繼續把健康的蔬菜及天然麵包帶給更多民眾。 「呵咪呀姐妹花」擁有相似的興趣,一個進入荒野保護協會、一個進入生態攝影協會,他們在實踐夢想的路上,成為互相扶持的力量,彼此有各自的專長和對生活的堅持,不需要太多言語,卻有共同的默契。在姊姊尚未接觸農業時,是看到妹妹從種菜中獲得的樂趣和快樂,才一起加入了永續農耕的課程,菜小孩也成為了她新的寄託。雖然對農作的經驗,兩人都很不足,但卻可以一起規畫夢想的藍圖,適逢農委會為了鼓勵青年返鄉推出的漂鳥營,為了累積更多農業知識,他們也在這裡拓展了「小農」人脈網。 對他們來說,放棄舊有的工作並不難,新的挑戰是,單純地種菜無法維持家中生計,他們才發現「沒有行銷手法,一切只會成為空談」,這就是他們加入市集的機緣-農夫市集工作坊。 從[[2011年]]開始,姐妹倆一起在[[新北市農夫市集]]裡經營「[[呵咪呀微笑福利社]]」,呵咪呀即是「好東西」之意,秉持著讓辛勞的生產者獲得較高的報酬,讓自身能有維持生活的收入,也讓消費者能以合理的價格享用好食好物。這福利社的開張,也象徵著他們對好食物、良好健康生活的致力分享。言談之中,他們很少說著自己的好,只是真誠單純地想推薦好的食物給更多的人知道。 ===家庭,厚實的寄託=== 江瑩華、江瑩青兩位姊妹結婚走入婚姻生活多年,但有志一同地,決定婚後不要有小孩,這也是與丈夫之間的默契和共識,好奇的問他們為什麼,答案是:「小孩很吵!」其實隨著時代演進,我們對於「結婚生子」的定義已經不如從前那樣僵化。現代人不再把「結婚」與「傳宗接代」畫上硬梆梆的等號,而是去相信,結婚是兩個人之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起攜手共進的決定。 女人應該學習足夠的智慧和成熟,去選擇並且承擔自己渴望擁有的人生。「生」與「不生」不應該放在女性義務的標準來看,而是取決於女人對自己身體和人生的自由意志。除卻小孩之外,這對姊妹孕育著有機農業的推廣,試圖將台灣這塊寶地上產出的好食物與人分享,他們說:「這些蔬菜就像我的孩子一樣。如同常人照顧自己的孩子,給予孩子無私的愛一般,這何嘗不是一種學習愛的給予,一種對於社會的回饋。」不生小孩,不再是世俗眼中生命的缺憾,而是另一種對自我生活方式的選擇,而她正是選擇了一種讓自己感到快樂的方式。 不生小孩,可能和事業有關,和金錢有關,和個人生活形態有關,一個成年的人應該有足夠的成熟去承擔自己的所有選擇,一個有生命熱度的人也不會因為沒有小孩而無法體驗完整的人生,少了孩子的束縛與經濟壓力的負荷,反而能將心力用於追尋自我生命情態的綻放,追求更貼近自然的氣息,並將自然結出的美好果實與人同享,成為自然有機最好的代言人。 ===尋夢,逐夢踏實=== 人總要找到一個追尋的目標、一個前進的理由。或許想追求的是名,想要一舉天下知;或許想追求的是金錢,想要一手掌握無數資源,來滿足所有的物質慾望;或許想要追求的是權利,想要擁有萬人之上的絕對撼動力。 然而,辛苦追尋而得的,是不是真的是最終想要獲得的?從妹妹江瑩青的訪談中,我們可以看到她的求職經歷轉換,每個工作的性質內容都不太一樣,最一開始是婚紗攝影助理,雖然她熱愛攝影,但對於人像攝影部分卻不太感興趣,後來有機會到了生態攝影公司工作,卻發現原來不是單純喜歡攝影這件事情就好,還得必須要去認識那些多樣化的生態、豐富的自然物種,種種的必備專業知識,認知到在這份工作上,自身能力仍有諸多不足。 輾轉回到了本科所學的商業領域、證券交易所工作,當初念書時會選擇商科是因為覺得出路比較廣,比較好找工作,但真的從事商業相關的工作後,深刻體認到這個領域不是自己所喜歡的,工作繁忙是一回事,主要是在沒有興趣的工作上自己並不開心。陸續轉換了一些跑道,直到接觸了淡水社區大學的農耕課程,才有了之後的有機農夫市集。 妹妹江瑩青本身對於烘培很有興趣,加上自己也喜歡品嘗,因此會去外面上課,或是坊間找書自學,在家製作蛋糕點心等,後來在穀類研究所上課,學習到許多烘培原料的專業知識,內心開始思考,烘培真的有需要添加這麼多精緻糖、化工原料嗎?也發現到外面的麵包店加了太多不必要的香精或人工添加物,她慢慢地著手改良製作的配方,接觸淡水社大後,有了埤島農場裡的小小一畝田,與姊姊一起種植許多有機農作,萌生出把自己種的食材加入麵包製作中的想法,努力開發出各式口味,南瓜、地瓜、馬鈴薯麵包,連餡料也不馬虎,山藥洛神花餡、梅子地瓜餡……等等,另外還將糙米去除的米糠層,炒香後揉入麵糰中,用紫米、糙米磨成粉,做成特製的米麵包。越做越有心得後,放在市集攤位上販賣,從最先的默默無名、乏人問津,到現在建立起了固定的客人,甚至還會事先預訂麵包,他們每一步都走得穩當而確實。 ===勇敢作夢,樂天知命=== 在我們小組拍攝期間的觀察下,我們認為江瑩華、江瑩青姊妹是非常勇敢,勇於追求自我理想實踐的女性,很多女人走入婚姻之後,便有許多窒礙,婆家、丈夫與小孩等牽掛,讓女人不再擁有自己的個人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追逐年少的夢想。社會大眾對於身為女人的期待和義務總是與家庭脫不了關係,女人的價值似乎必須和婚姻狀況以及生育狀況息息相關,但是為什麼呢?我們應該有更多不同的選擇。 在江瑩華、江瑩青這對姊妹身上我們看到,女性也可以很大膽的追尋自己的理想,尤其妹妹江瑩青,在歷經工作跑道不停地轉換,她最後放棄一般上班族的穩定薪水,選擇全心全意地投入有機農業的種植與推廣中,她曾提到,其實要放棄現有的工作並不困難,因為她早已厭倦那些繁瑣的公事往來,沒有溫度的工作心態,工作了這麼多年,累積了一點小小的基金,讓她能夠專心地投入有機農業與麵包製作。 然而,困難的是家中還有年邁的父母,以及家庭的生活開銷要如何維持,追求夢想固然是很熱血,但如何在過程中一一克服各種難題才是真正的考驗,但若害怕這些困難,而不願意嘗試、沒有勇氣跨出第一步,那才是夢想路上最大的阻礙。 這對姊妹最大的特質就是樸實樂觀,他們很認真地去做好每件事情,透過上課充實自己、發掘優質的有機農產品、一點一點地學會包裝、學會與顧客面對面地傳達自身的理念。她們的目標不在於營利賺大錢,而是要讓農民們能有好的收入,並破除消費者對於有機等於昂貴的迷思,讓人人都能吃到健康的好食材。 如今,總能看到她們在攤位上用笑容迎接每一位顧客,而她們也展開新的人生規劃,在[[淡水]]租了一塊田地,從原本的「假日農夫」變成了「全職農夫」,繼續播種她們的夢想,灌溉都市裡的農園和自己的心田。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模板:Youtube2
(
編輯
)
模板:導覽條2
(
編輯
)
模板:淡水風土志模板
(
檢視原始碼
)(受保護)
返回至
淡水風土志/微笑心田
。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
對話
貢獻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最近更改
編輯討論
建新頁面
隨機頁面
幫助
網站分類
使用說明
練習編輯
聯絡我們
姊妹站
台灣棒球維基館
台灣籃球維基館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