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硐礦工文史館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21年4月14日 (三) 11:52 由 侯皓文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交通地圖)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 授權條款 ==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簡介[編輯]

猴硐礦工文史館是由一群昔日曾經在瑞芳地區工作的老礦工所創立,透過自己的親身體會,將許多當年不為所人知,艱辛的工作過程,透過自己的現身說法、圖片、器具的展覽,讓現代的民眾更加了解過去礦工的實際生活狀況,並期許能夠透過網路、社群媒體將他們這些過去所不為人知的艱辛生活記錄下來,讓更多人能夠了解,更期許能夠將這一份傳統工作以及礦工故事透過我們傳遞下去。猴硐不是只有貓,還有更重要的在地文物資產要保存,在地歷史文化要傳承。則需要大家的持續支持與愛護。

創建過程[編輯]

萬事起頭難[編輯]

居住在猴硐的退休老礦工周朝南以及其他幾位同伴,為了能夠保存、傳承礦工生活記錄,自願從每月的老人年金中使用部分金額打造了猴硐礦工文史館。 周朝南因為一家三代都是礦工,因此年僅14歲就進礦坑當童工,也正因為他這輩子只當過礦工,所以當礦業公司結束或特定時間的大掃除時,他便會到山谷或河邊的垃圾堆中,取回自己的簽到卡等文件,留做紀念,久而久之也變成了珍貴的歷史物件,久而久之甚至連認識的人的文件也收集,到最後只要與礦工、煤礦產業有關的文物,都會想要收藏帶回家整理一番。
收藏這些物件,一開始的起心動念只是想留下人生當中的一些回憶,沒想到今日成為珍貴史料,過去也曾有日本人開價想要購買收藏,但他堅持要將這些珍貴文物留在台灣,因而也才能夠有今日猴硐礦工文史館這樣豐富的歷史館藏。

政府協助未果[編輯]

新北市政府過去雖然有意願協助他們在猴硐地區成立煤礦園區,但由於創辦理念相左,政府所提倡的所謂「文創」又讓他們難以理解,因此最後決定,與其苦苦等著政府投資、協助,那還不如自食其力,用自己現有的資源、資金,向大家展出最道地、最真實的礦工史料,以保存、傳承這項礦業歷史。

自行創立時期[編輯]

成立文史館最重要的便是經費,舉辦各項活動也需要經費,錢從哪裡來?因此他們決定從每個月老人年金中挪出一部分,租下瑞三本礦坑口事務所舊址,再靠雙手整修,讓猴硐礦工文史館在前年開館,並同時開放參觀、體驗活動。
老礦工們為了傳承他們的礦業文化,可以說是出錢又出力,除了付房租,還要親自在文史館擔任導覽工作,透過他們的現身說法,從他們的口中說出當時的工作實況,可以說更加令人動容。

礦工生活日常[編輯]

  • 心態層面

周朝南戲稱:我們賺錢也是躺著賺,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之下工作真的很辛苦,而且生命隨時會不保。而且礦工的支薪是以量來計價,你挖多少才能拿多少工資,因此有些礦工會為了賺錢採取更危險的探挖方式。之前的礦工為了挖取更多煤礦,安全柱會少打一些,但也是因為這樣因此他們就要冒著上面的岩層崩落的風險去挖煤,所以礦工死亡數那麼多也不是沒有原因的。以前賺錢很不容易,我們礦工只要能夠溫飽就好,所以礦工就很認做這些工作。我們的挖礦工具也一直在進步,從最早期的十字搞,到1960年代就開始用氣動式的機器探挖,一支氣動可以抵3個人的人力,器具也是一直在進步。

  • 生死與共的夥伴&飲酒文化

我們礦工一個班就是20幾個人,一入坑便是20幾個人一條心,一起生死與共的夥伴。 以前工作機會不多,大家當然知道挖礦很危險,但又不得不進入坑底幹活,因為「拚,死一個;不拚,死一家」。我們礦工都是很彼此互相照顧的一群,我們從分工分配就可以了解到,我們的薪水不論你個人做多做少,基本上每個人的薪資都是固定的,但每個人的能力、體力都不盡相同,做不同供但拿同樣薪水有時候就會有小爭執。這時候就可以提到我們的飲酒文化,如果什麼事情不愉快,下午出坑之後去喝個酒,那也就甚麼事情都講開了啦!所以酒精在我們礦工文化裡面,久而久之也成為我們其中的潤滑劑。

  • 實際工作狀況

礦工由於工作環境的因素,到後期皆患得肺病所苦,從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多數礦工沒戴口罩。周朝南說,礦坑內溫度超過40°C,挖礦滿身大汗,加上那些粉塵,如果戴口罩由於以前口罩的炸不好,那些粉塵不用幾分鐘就能夠堵塞口罩的通氣,對我們來說戴口罩登於悶死自己,也因此我的礦工之間就流傳一句話: 「戴口罩馬上死,不戴明天死」,這也是礦工生涯另一層悲哀。

== 授權條款 ==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未來展望[編輯]

猴硐礦工文史館中很多舊照片都是由周朝南拍攝的,那時候當兵時,他同梯的有一個士兵家境不錯,因此就送了他一台陽春的傻瓜相機,也讓他因緣際會讓他拍下礦坑內的照片。近期團隊又把這些老照片彙集成冊,出版「礦工歲月一甲子」一書,藉由書籍的傳播,讓更多人知道瑞芳猴硐的礦工文化。

周朝南本身也患塵肺病,防疫期間戴口罩,走路、導覽都讓他難受。但在目前有越來越多的高中生、大學生參觀礦工文史館後都有被感動,也協助對外透過各種形式做了許多宣傳,慢慢投入挖掘礦業和礦工歷史,甚至成為博碩士論文的專題。這樣的成效,也讓他們這些老礦工們相信,未來礦工文化的傳播、興盛可能性是指日可待的。

交通地圖[編輯]

  • 地址:新北市瑞芳區柴寮路55號
  • 交通方式:搭乘火車至猴硐火車站,出站後右轉直行,步行10分鐘右轉走過地下穿越道,即可抵達。
讀取地圖中...


參考資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