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Site:關於本站"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網站團隊)
行 15: 行 15:
 
:*第一屆 [[User:Rocio|Rocio]]、[[User:Vanya|Vanya]]
 
:*第一屆 [[User:Rocio|Rocio]]、[[User:Vanya|Vanya]]
 
:*第二屆 [[User:Supau|Supau]]
 
:*第二屆 [[User:Supau|Supau]]
 +
:*第三屆 [[User:‎Tkuvinnie|‎]]
 
*協作成員:
 
*協作成員:
 
:*第一屆 [[使用者:小賴|小賴]]、[[使用者:早安|早安]]、[[使用者:Caramel|Caramel]]、[[使用者:Weiweihsu|Weiweihsu]]、[[使用者:Steven123|Steven123]]、[[使用者:Assassin|Assassin]]
 
:*第一屆 [[使用者:小賴|小賴]]、[[使用者:早安|早安]]、[[使用者:Caramel|Caramel]]、[[使用者:Weiweihsu|Weiweihsu]]、[[使用者:Steven123|Steven123]]、[[使用者:Assassin|Assassin]]

於 2016年9月23日 (五) 10:20 的修訂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關於本站

  2013年8月1日,淡江大學文學院啟動「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第二年計畫,該案共有兩個子計畫,其中,由資圖系林信成老師主持,歷史系周宗賢老師共同主持的子計畫二「淡水在地文化數位典藏協作系統之開發與建置」,為本館之創立拉開序幕。

  淡水是依靠淡水河建立的城鎮聚落,自古即為台灣歷史發展之人文重鎮,到了近代,淡水更扮演台灣對外貿易及國際關係的重要港口,淡水在台灣發展史中佔了舉足輕重的一部分。歷經近四百餘年的歷史變遷,淡水卸下了傳統軍事、貿易港口的角色,在現代世界中,以其悠久的河流文明基礎,展現了一個深厚人文主義歷史傳統的新文化市鎮。如今,淡水之發展更形多元,實有必要展開淡水在地文化之知識建構工作。

  本館於2013年9月13日正式建立,期望匯集淡水在地文化元素,以紀錄淡水的一切,包括淡水的歷史文化、風土民情、生活點滴、觀光旅遊、吃喝玩樂……等等,只要與淡水有關者無所不包,並以維基Wiki)協作方式作為整合匯流平台,開放大眾對淡水相關資料加以彙整。期望以後只要一提到淡水,古往今來資料都可在這個平台上找到,以利大眾瞭解淡水在地知識、文化源流、社會變遷、重要歷史事蹟與當代生活脈絡;同時,其成果亦可提供相關研究者做為重要參考資源。

  本館軟硬體環境由淡江大學文學院資圖系研究團隊創建,初期內容先以歷年由資圖系與歷史系合作之電子書「淡水學用語辭典」、中文系與大傳系拍攝之紀錄片「大淡水地區全紀錄人物誌」為藍本,再予以擴展。由於強調資源分享精神,在初步內容建置略具雛形後,即全面開放使用者參與,將具歷史文化價值的素材(如老照片、文物等)數位化,透過網路分享。研究團隊則致力於系統技術、人才培育、內容發展、營運策略等面向,以引導使用者持續參與、交流;同時,藉由將淡水重要的歷史文化資產數位化,使參與者體驗傳統歷史文化藉由現代資訊科技提升價值之歷程,並引導使用者與建構者共同交流,使本平台能發展出活躍的、正向的社群生態。

網站團隊

  • 協作成員:

相關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