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黏稠的記憶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4: 行 4:
  
 
==簡介==
 
==簡介==
  《[[黏稠的記憶]]》紀錄片:[[淡水殼牌倉庫]]的歷史故事,最初是[[淡江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楊智明助理教授開設「說故事與腳本企劃」的課程,將資傳系導入服務學習之機制:向服務單位—「殼牌故事館」提供影片與展覽的專業服務,並以《去冰》展覽呈現服務學習成果。
+
  《[[黏稠的記憶]]》紀錄片:[[淡水殼牌倉庫]]的歷史故事,最初是資訊傳播學系楊智明助理教授開設「說故事與腳本企劃」的課程,將資傳系導入服務學習之機制:向服務單位—「殼牌故事館」提供影片與展覽的專業服務,並以《去冰》展覽呈現服務學習成果。
  
 
  為喚起每個人對這片土地的珍視與記憶,花了半年時間拍攝[[淡水殼牌倉庫]]歷史的紀錄片《[[黏稠的記憶]]》,透過鏡頭與分享,讓人重新審視歷史的價值,檢討近幾年政府的開發與建案,讓更多人認識這群為了文史而默默付出的人們。紀錄片分為兩集:
 
  為喚起每個人對這片土地的珍視與記憶,花了半年時間拍攝[[淡水殼牌倉庫]]歷史的紀錄片《[[黏稠的記憶]]》,透過鏡頭與分享,讓人重新審視歷史的價值,檢討近幾年政府的開發與建案,讓更多人認識這群為了文史而默默付出的人們。紀錄片分為兩集:
行 10: 行 10:
 
#下集'''《黏稠的記憶-萌芽》''',主要講述[[淡水殼牌倉庫]]如何成為淡水環河北側快速道路建案的關鍵因素。這群淡大學生們訪談在地的文化工作者,敘述這群人為土地發聲和努力的過程。片中也記錄古蹟修復與[[淡水社區大學|社區大學]]成立的過程,以及殼牌故事館的未來展望與經營。
 
#下集'''《黏稠的記憶-萌芽》''',主要講述[[淡水殼牌倉庫]]如何成為淡水環河北側快速道路建案的關鍵因素。這群淡大學生們訪談在地的文化工作者,敘述這群人為土地發聲和努力的過程。片中也記錄古蹟修復與[[淡水社區大學|社區大學]]成立的過程,以及殼牌故事館的未來展望與經營。
  
  重新編修《黏稠的記憶》,其中加入新的動畫設計和說明。紀錄片分為兩集:上集《黏稠的記憶-生根》,主要講述殼牌倉庫的由來與演變。從19世紀中期,從范嘉士來臺,嘉士洋行到[[淡水]]落地生根,後由殼牌公司併購,成為油槽倉庫及油運地點,描述當時各國外商對這塊土地予取予求的故事。下集《黏稠的記憶-萌芽》,主要講述淡水殼牌倉庫如何成為淡水環河北側快速道路建案的關鍵因素。這群淡大學生們訪談在地的文化工作者,敘述這群人為土地發聲和努力的過程。片中也記錄古蹟修復與社區大學成立的過程,以及殼牌故事館的未來展望與經營。
+
  重新編修《黏稠的記憶》,其中加入新的動畫設計和說明。紀錄片分為兩集:上集《黏稠的記憶-生根》,主要講述殼牌倉庫的由來與演變。從19世紀中期,從范嘉士來臺,嘉士洋行到淡水落地生根,後由殼牌公司併購,成為油槽倉庫及油運地點,描述當時各國外商對這塊土地予取予求的故事。下集《黏稠的記憶-萌芽》,主要講述淡水殼牌倉庫如何成為淡水環河北側快速道路建案的關鍵因素。這群淡大學生們訪談在地的文化工作者,敘述這群人為土地發聲和努力的過程。片中也記錄古蹟修復與社區大學成立的過程,以及殼牌故事館的未來展望與經營。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