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馬偕租屋處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3: 行 3:
  
 
==簡介==
 
==簡介==
  [[馬偕租屋處]]是[[馬偕博士]](偕叡理牧師)初到淡水時的住所,位於馬偕銅像三角公園旁的[[馬偕街]]內,此街道是因感念[[馬偕博士]]對當地的貢獻而命名。據文獻記載馬偕於[[1872年]]來到淡水時,最先向外籍茶商陶德借住,到了4月10日,日記中記載著:「''租到了一幢房子,這房子原本是一位中國官員要做為馬廄的,我付了訂金後就著手洗刷並請工人灑石灰消毒房子,也將下水道大肆整理一番 ...''」馬偕博士即以此住所做為傳教、教育和醫療的基地,就此展開他對北臺灣的貢獻,清治時期的龍目井馬廄地段也因紀念馬偕而改名為[[馬偕街]]。
+
  [[馬偕租屋處]]是[[馬偕博士]](偕叡理牧師)初到淡水時的住所,位於馬偕銅像三角公園旁的[[馬偕街]]內,此街道是因感念[[馬偕博士]]對當地的貢獻而命名。據文獻記載馬偕於[[1872年]]來到淡水時,最先向外籍茶商陶德借住,到了4月10日,日記中記載著:「租到了一幢房子,這房子原本是一位中國官員要做為馬廄的,我付了訂金後就著手洗刷並請工人灑石灰消毒房子,也將下水道大肆整理一番 ...」馬偕博士即以此住所做為傳教、教育和醫療的基地,就此展開他對北臺灣的貢獻,清治時期的龍目井馬廄地段也因紀念馬偕而改名為[[馬偕街]]。
  
 
  馬偕租屋處約位於今日馬偕街24號屋後,當年的舊模樣已不復存在,而隔鄰的馬偕街20號建物為文史工作者[[蘇文魁]]老師所有,蘇老師便在門口小徑前的木門上,設立了有關馬偕家族小歷史及馬偕租屋處不同時空風景轉換的看版。隨著物換星移,此處雖已看不出當年的建築與陳設,但至今仍是人們緬懷馬偕的極佳地點。雖無法目睹故居原貌,但從後人所提供[[馬偕博士]]日記內記載:「''我只有兩只木箱,沒有床,也沒有桌椅,雖是如此,但我已有可以自由使用的房子,比起富人的大廈,多麼令人高興啊!''」可看出他對這個由馬廄改修而成的簡陋居所相當怡然自得,更令人感佩他的簡樸作風。
 
  馬偕租屋處約位於今日馬偕街24號屋後,當年的舊模樣已不復存在,而隔鄰的馬偕街20號建物為文史工作者[[蘇文魁]]老師所有,蘇老師便在門口小徑前的木門上,設立了有關馬偕家族小歷史及馬偕租屋處不同時空風景轉換的看版。隨著物換星移,此處雖已看不出當年的建築與陳設,但至今仍是人們緬懷馬偕的極佳地點。雖無法目睹故居原貌,但從後人所提供[[馬偕博士]]日記內記載:「''我只有兩只木箱,沒有床,也沒有桌椅,雖是如此,但我已有可以自由使用的房子,比起富人的大廈,多麼令人高興啊!''」可看出他對這個由馬廄改修而成的簡陋居所相當怡然自得,更令人感佩他的簡樸作風。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