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墓"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9 次修訂)
行 1: 行 1:
 
{{導覽條2|景點|古蹟}}
 
{{導覽條2|景點|古蹟}}
 +
[[檔案:馬偕墓園20131019.jpg|300px|縮圖|{{檔案:馬偕墓園20131019.jpg}}]]
 +
{{Youtube|TC7SLvNWZhs|300|right|【MIT台灣誌 #80】台灣女婿,馬偕的淡水日記32:00-43:14}}
  
[[檔案:馬偕墓園20131019.jpg|300px|縮圖|{{檔案:馬偕墓園20131019.jpg}}]]
+
==簡介==
==景點簡介==
 
 
  [[馬偕墓]]位在[[新北市淡水區]]文化里真理街26號[[淡江中學]]後方,建於西元[[1901年]](清光緒27年)[[馬偕]]辭世時,至今已有一百餘年歷史,於[[1985年]](民國74年)8月19日經公告為第三級古蹟,馬偕墓園現由淡江中學管理。
 
  [[馬偕墓]]位在[[新北市淡水區]]文化里真理街26號[[淡江中學]]後方,建於西元[[1901年]](清光緒27年)[[馬偕]]辭世時,至今已有一百餘年歷史,於[[1985年]](民國74年)8月19日經公告為第三級古蹟,馬偕墓園現由淡江中學管理。
  
行 11: 行 12:
 
  淡水馬偕墓位於[[淡江中學]]的角落,此處是[[馬偕博士]]家族墓園,得以安葬於此墓園者多為其家人與嫡系學生。此處原為淡水外僑墓園,[[馬偕]]逝世後家人遵其遺囑,以一堵圍牆將其墓與其他洋人之墓隔開以表明[[馬偕]]為臺灣人。墓碑較高者(如燭臺)是[[馬偕]]的墓,右邊是妻子[[張聰明]]之墓,左邊是其子偕叡廉夫婦(他們在 1914年創[[淡江中學]]),外圍則是學生、姻親之墓。[[馬偕]]墓為一西式的造型,外觀為埃及方尖碑形式,石質為觀音山石。碑文正面刻有英文墓銘,背面則為漢字碑文採直行楷書體,記載此墓為其學生所立。
 
  淡水馬偕墓位於[[淡江中學]]的角落,此處是[[馬偕博士]]家族墓園,得以安葬於此墓園者多為其家人與嫡系學生。此處原為淡水外僑墓園,[[馬偕]]逝世後家人遵其遺囑,以一堵圍牆將其墓與其他洋人之墓隔開以表明[[馬偕]]為臺灣人。墓碑較高者(如燭臺)是[[馬偕]]的墓,右邊是妻子[[張聰明]]之墓,左邊是其子偕叡廉夫婦(他們在 1914年創[[淡江中學]]),外圍則是學生、姻親之墓。[[馬偕]]墓為一西式的造型,外觀為埃及方尖碑形式,石質為觀音山石。碑文正面刻有英文墓銘,背面則為漢字碑文採直行楷書體,記載此墓為其學生所立。
  
==建築特色==
+
=='''建築特色'''==
 
#方位坐東南朝西北,約對著[[牛津學堂]]方向。
 
#方位坐東南朝西北,約對著[[牛津學堂]]方向。
 
#階梯狀臺座共三級,第一級大二級皆分為左右兩塊,相互交錯疊成,第三級則為一整塊正方形,上面雕成曲面,有如屋頂,以利排水。
 
#階梯狀臺座共三級,第一級大二級皆分為左右兩塊,相互交錯疊成,第三級則為一整塊正方形,上面雕成曲面,有如屋頂,以利排水。
行 32: 行 33:
  
 
==相關頁面==
 
==相關頁面==
 +
{|
 +
|-
 +
|valign="top"|
 +
*相關景點
 
:*[[淡水女學堂]]
 
:*[[淡水女學堂]]
 
:*[[淡水外僑墓園]]
 
:*[[淡水外僑墓園]]
行 38: 行 43:
 
:*[[新北市淡水區]]
 
:*[[新北市淡水區]]
 
:*[[滬尾偕醫館]]
 
:*[[滬尾偕醫館]]
 +
|valign="top"|
 +
*人物
 +
:*[[馬偕]]
 +
:*[[張聰明]]
 +
:*[[劉銘傳]]
 +
|}
  
 
==相關連結==
 
==相關連結==
行 49: 行 60:
  
 
[[Category:古蹟]][[Category:馬偕之路]]
 
[[Category:古蹟]][[Category:馬偕之路]]
 +
{{淡水文化資產導覽盒}}

於 2022年6月13日 (一) 03:38 的修訂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 古蹟
圖檔描述:馬偕墓園
拍攝日期:2013-10-19
拍攝地點:馬偕墓園
所有人:Caramel
攝影者:Caramel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 影片描述:【MIT台灣誌 #80】台灣女婿,馬偕的淡水日記32:00-43:14
  • 影片來源:YouTube


簡介

  馬偕墓位在新北市淡水區文化里真理街26號淡江中學後方,建於西元1901年(清光緒27年)馬偕辭世時,至今已有一百餘年歷史,於1985年(民國74年)8月19日經公告為第三級古蹟,馬偕墓園現由淡江中學管理。

  馬偕博士是加拿大安大略省(Ontario)牛津郡(Oxford)左拉村(Zorra)人,神學院畢業後不久,馬偕向長老教會申請海外宣教獲准,於1871年(清同治10年)奉派來臺。馬偕來臺後先在臺灣南部學習閩南語,次年3月9日乘輪船北上抵達當時的滬尾(現今新北市淡水區),並以淡水為根據地對臺灣北部開始進行佈道、醫療與教育等多項事業,並著有貢獻成為近代北部臺灣史上具有極重要地位的外國人士。

  1878年(光緒4年),馬偕與五股坑女子張聰明結婚,育有一子二女。馬偕在淡水創辦「滬尾偕醫館」,中法戰爭時,偕醫館曾因協助救治傷兵有功而獲劉銘傳褒揚。1882年(光緒8年),馬偕獲家鄉牛津郡人士贈金,在淡水創立「理學堂大書院」(Oxford College),做為本地傳教師的培育學校;兩年後,又創辦「淡水女學堂」,此兩者皆為北臺新式教育的開端。1883年(光緒9年)以後,馬偕更致力於臺灣東部的傳教工作,不時越過三貂嶺到噶瑪蘭(今宜蘭)、花蓮地區傳播福音,人皆以「鬍鬚番」稱之。1901年(明治34)6月2日,馬偕因喉癌去世於淡水,年58歲。馬偕在臺灣近代史上佔有相當的地位。

  淡水馬偕墓位於淡江中學的角落,此處是馬偕博士家族墓園,得以安葬於此墓園者多為其家人與嫡系學生。此處原為淡水外僑墓園,馬偕逝世後家人遵其遺囑,以一堵圍牆將其墓與其他洋人之墓隔開以表明馬偕為臺灣人。墓碑較高者(如燭臺)是馬偕的墓,右邊是妻子張聰明之墓,左邊是其子偕叡廉夫婦(他們在 1914年創淡江中學),外圍則是學生、姻親之墓。馬偕墓為一西式的造型,外觀為埃及方尖碑形式,石質為觀音山石。碑文正面刻有英文墓銘,背面則為漢字碑文採直行楷書體,記載此墓為其學生所立。

建築特色

  1. 方位坐東南朝西北,約對著牛津學堂方向。
  2. 階梯狀臺座共三級,第一級大二級皆分為左右兩塊,相互交錯疊成,第三級則為一整塊正方形,上面雕成曲面,有如屋頂,以利排水。
  3. 碑身正反面皆科有文字,正面印刻英文墓誌銘,背面則是中文。
  4. 特色方尖碑立於碑頂之上。形式採埃及方尖碑,平面為正方形,自下向上逐漸縮小,至頂端削成金字塔形。
  5. 碑身邊框雕出之小圓角,似乎是受到臺灣門扇枋樑建築之影響;上方的方尖碑,是很正統的埃及建築,其墓碑型式特殊,雖然是西式墓園,外觀卻與傳統閩南式的墓有些許類似。
  6. 墓碑右側為其夫人張聰明女士之墓,合乎臺灣傳統男左女右之觀念。

參考資料與來源


相關頁面

  • 相關景點
  • 人物

相關連結

古物 皇明「黃公郭氏圓」墓碑望高樓碑誌
古蹟 市定古蹟 滬尾水道馬偕墓淡水崎仔頂施家古厝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淡水氣候觀測所淡水禮拜堂擢勝營淡水外僑墓園振文社淡水福佑宮淡水海關碼頭淡水水上機場淡水龍山寺淡水臺銀日式宿舍淡水公司田溪橋遺蹟淡水日商中野宅淡水重建街14號街屋淡水重建街16號街屋滬尾湖南勇古墓滬尾小學校禮堂滬尾偕醫館
國定古蹟 淡水紅毛城理學堂大書院鄞山寺聖安東尼奧城滬尾礮臺
考古遺址 長濱文化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水碓尾遺址油車口遺址大田寮遺址
歷史建築 淡水紅樓木下靜涯故居梁實秋故居馬偕故居馬偕租屋處淡水日本警官宿舍駱家古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