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關渡大橋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3: 行 3:
 
[[檔案:關渡大橋通車.jpg|350px|縮圖|{{檔案:關渡大橋通車.jpg}}]]
 
[[檔案:關渡大橋通車.jpg|350px|縮圖|{{檔案:關渡大橋通車.jpg}}]]
  
  [[關渡大橋]],橫跨於臺灣北部的[[淡水河]]的橋樑、省道臺15線首段,連接臺15線和臺2線,連結新北市八里區、五股區、[[淡水區]]與[[臺北市]]北投區[[關渡]],距離[[淡水河]]口約10公里,在[[淡江大橋]]完工之前是淡水河流域最靠近出海口的一座橋樑,橋上汽車道與自行車道分開通行。
+
  [[關渡大橋]],橫跨於臺灣北部的[[淡水河]]的橋樑、省道臺15線首段,連接臺15線和臺2線,連結新北市八里區、五股區、淡水區與[[臺北市]]北投區[[關渡]],距離[[淡水河]]口約10公里,在[[淡江大橋]]完工之前是淡水河流域最靠近出海口的一座橋樑,橋上汽車道與自行車道分開通行。
  
 
==簡介==
 
==簡介==
  關渡大橋的橋身全長809公尺,寬19公尺,主橋為鋼橋,長539公尺,引橋為預力混凝土橋計270公尺,鋼橋部份係五孔連續鋼繫拱結構,中間孔跨徑達165公尺,高12.5公尺,漁船可自由通航。鋼橋所需鋼料約重6000餘公噸,除吊索、高拉力螺栓需進口外,悉數使用中鋼公司自產的鋼板。橋面為鋼橋橋面,中間無伸縮縫,行車不致跳動。橋面淨寬19公尺,計四線14.5公尺,兩側人行道各寬2.25公尺,設計載重為HS─20,主橋由三孔拱橋及二孔懸臂橋組成,成階梯式嬗變,使橋姿顯得沉雄優柔。
+
  關渡大橋的橋身全長809公尺,寬19公尺,主橋為鋼橋,長539公尺,引橋為預力混凝土橋計270公尺,鋼橋部份係五孔連續鋼繫拱結構,中間孔跨徑達165公尺,高12.5公尺,漁船可自由通航。鋼橋所需鋼料約重6000餘公噸,除吊索、高拉力螺栓須進口外,悉用中鋼公司自產的鋼板。橋面為鋼橋橋面,中間無伸縮縫,行車不致跳動。橋面淨寬19公尺,計四線14.5公尺,兩側人行道各寬2.25公尺,設計載重為HS─20,主橋由三孔拱橋及二孔懸臂橋組成,成階梯式嬗變,使橋姿顯得沉雄優柔。
  
  關渡大橋是'''第一座使用臺灣生產之防蝕鋼建造的橋樑''',當時如果使用混凝土結構會比較省錢,可是臺灣省公路局希望在這個風景區建造一座傑出的鋼橋,唐榮所創造的「'''潮汐架設法'''」更是關渡大橋建造成功的重要因素。據稱關渡大橋為世界第四座電焊鋼繫拱形橋,因此更顯珍貴。
+
  關渡大橋是'''第一座使用臺灣生產之防蝕鋼建造的橋樑''',當時如果使用混凝土結構會比較省錢,可是臺灣公路局希望在這個風景區,建造一座傑出的鋼橋,唐榮所創造的「'''潮汐架設法'''」更是關渡大橋建造成功的重要因素。據稱關渡大橋為世界第四座電焊鋼繫拱形橋更顯珍貴。
  
 
===發展===
 
===發展===
  在清朝雍正年間,逃避蕭隴社追殺而遷居到小八里坌社(今日[[新北市淡水區]]的竹圍一帶)的[[八里坌社]]原住民,為了能來往於淡水河兩岸,於是在今關渡一帶搭建了藤橋,此橋史稱為「'''關渡藤橋'''」或是「'''雍正藤橋'''」,藤橋存在的時間並未很久,此後要往來淡水河兩岸只能依靠'''渡船'''。
+
  在清朝雍正年間,逃避蕭隴社追殺而遷居到小八里坌社(今日新北市淡水區的竹圍一帶)的[[八里坌社]]原住民,為了能來往於淡水河兩岸,於是在今關渡一帶搭建了藤橋,此橋史稱為「'''關渡藤橋'''」或是「'''雍正藤橋'''」,藤橋存在的時間並未很久,此後要往來淡水河兩岸只能依靠'''渡船'''。
  
  [[1976年]],蔣經國行政院長為改善[[淡水]]、[[八里]]、[[蘆洲]]間交通運輸,並鞏固西北部海防,指示公路研究在[[關渡]]附近建造一座橋樑,經公開徵求設計。計有五家顧問工程公司提出15種圖樣,經省府「關渡橋結構形式研商專案小組」和省主席謝東閔核定以林同棪及中華兩家顧問工程公司合作提出之鋼橋入選。橋樑從[[1980年]]4月起動工,[[1983年]]10月31日完工通車至今。
+
  [[1976年]],[[蔣經國]]行政院長為改善[[淡水]]、[[八里]]、[[蘆洲]]間交通運輸,並鞏固西北部海防,指示公路研究在[[關渡]]附近建造一座橋樑,經公開徵求設計。計有五家顧問工程公司提出15種圖樣,經省府「關渡橋結構形式研商專案小組」和省主席謝東閔核定以林同棪及中華兩家顧問工程公司合作提出之鋼橋入選。橋樑從[[1980年]]4月起動工,[[1983年]]10月31日完工通車至今。
  
 
===建築參數===
 
===建築參數===
行 25: 行 25:
  
 
==交通地圖==
 
==交通地圖==
{{Map1|25.12571, 121.45749}}
+
{{Map1|關渡大橋}}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行 63: 行 63:
 
[[zh:關渡大橋]]
 
[[zh:關渡大橋]]
 
[[en:Guandu Bridge]]
 
[[en:Guandu Bridge]]
{{淡水交通導覽盒}}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