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水岸"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9 次修訂)
行 3: 行 3:
  
 
==簡介==
 
==簡介==
  新北市政府在淡水老街後方1.5公里的河岸完成景觀工程規劃,展現河岸空間的整體意象並定名「[[金色水岸]]」。在老街旁從和衷宮至小漁港間長一點五公里的淡水河沿岸,沿途有林蔭步道、親水河岸、水上舞台、咖啡座椅區、觀潮灣等設施。遠眺對岸的觀音山、出海口,寬廣的視野令人心曠神怡。
+
  [[金色水岸]],新北市政府在[[淡水老街]]後方1.5公里的河岸完成的景觀工程規劃,展現河岸空間的整體意象。在中正路老街旁從[[和衷宮]]至小漁港間長一點五公里的[[淡水河]]沿岸,沿途有林蔭步道、親水河岸、水上舞台、咖啡座椅區、觀潮灣等設施。遠眺對岸的觀音山、出海口,寬廣的視野。
 +
 
 +
  金色水岸早先並不存在,僅在日治時代早期於渡船頭燈竿處到海關碼頭建有一公里長的淺水碼頭,自古以來成了民眾雅坐賞景、聽潮、垂釣、觀霞的風景線,也即是舊台灣歌謠「淡水暮色」所歌詠的情境。至[[1983年]](民國72年)淡水鎮公所為紓解[[中正路]]交通,開始填土造堤建[[公明街]][[和衷宮]]到[[淡水郵局]]的河濱道路。捷運施工期間淡水鎮公所在捷運車站臨海處建「鎮民公園」,以及[[紅毛城]]海邊的「文化公園」,河濱道路開始由交通功能轉形為觀光功能。在學者專家和地方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下,淡水鎮公所委託學者於[[1994年]]進行「淡水河沿岸遊憩規劃」。此計畫也在捷運通前後,完成了「[[屎礐渡頭公廁]]」和「紅樹林段自行車道」。但捷運通車和週休二日帶來更多人潮後,淡水河岸的整治和管理成為刻不容緩的工作。
 +
 
 +
  台北縣政府經漁人碼頭後,於[[2000年]]6月委託[[淡江大學]]建築系淡水社區工作室,進行「淡水市街段河岸空間美化工程」之設計。翌年7月開工,以八千四百萬經費,美化捷運站到紅毛城水岸,基地面積17250平方公尺。設計的構想原以自行車遊憩為主,將河岸空間分為三層次:
 +
::第一層為親水性的河岸觀景空間,重點在人的觀景、停留、散步、親水和漁民上下岸。
 +
::第二層次在塑造林蔭道的自行車系統。
 +
::第三層次為行人徒步空間和商家店面並美化原渡船頭的售票亭、上下船碼頭、候船廊道和舊燈竿,並利用鋪面構成渡船頭廣場,塑造水岸的門戶地位。
 +
 
 +
  另挑河岸視野寬擴處設置供雅座觀景的護岸平台。加上原有的[[榕堤]]和[[舊漁港]]、開通漁港至[[紅毛城]]的觀水河岸。於[[2003年]]4月完工。此間,渡船頭至漁人碼頭也在[[2002年]]2月開航,淡水鎮民也在同年11月捐出「戲魚」、「迎曦」、「夜舟」三件雕塑作品為河岸增添人文氣息。
 +
 
 +
[[檔案:2017-金色水岸01.jpeg|400px|thumb|現今的金色水岸(靠近淡水捷運站處)]]
 +
[[檔案:2017-金色水岸02.jpg|400px|thumb|現今的金色水岸(靠近淡水一信處)]]
  
==相關資訊==
 
*名稱:淡水金色水岸
 
*位置:新北市淡水區環河道路。新北市[[淡水老街]]後方1.5公里的河岸。
 
 
==地圖==
 
==地圖==
{{Map1|金色水岸}}
+
{{Map1|25.1678601,121.4437458}}
 +
 
 +
==參考資料與來源==
 +
*[http://taiwan.net.tw/m1.aspx?sNo=0001091&id=11375 交通部觀光局-觀光景點-淡水金色水岸]
 +
*[[蘇文魁]]老師提供。
 +
 
 
==相關頁面==
 
==相關頁面==
 
*[[金色水岸自行車道]]
 
*[[金色水岸自行車道]]
 
==參考資料==
 
*[http://taiwan.net.tw/m1.aspx?sNo=0001091&id=11375 交通部觀光局-觀光景點-淡水金色水岸]
 
  
 
==相關連結==
 
==相關連結==
*[http://tour.tpc.gov.tw/page.aspx?wtp=1&wnd=136&id=124717a65e4000007648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淡水金色水岸]
+
*[http://tour.ntpc.gov.tw/zh-tw/Attraction/Detail?wnd_id=60&id=209657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淡水金色水岸]
 
*[http://www.tamsui.ntpc.gov.tw/content/?parent_id=10230 淡水區公所-金色水岸]
 
*[http://www.tamsui.ntpc.gov.tw/content/?parent_id=10230 淡水區公所-金色水岸]
  
 
[[Category:景點]]
 
[[Category:景點]]

於 2017年12月27日 (三) 11:44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拍攝日期:2008-11-26
拍攝地點:淡水老街
所有人:Rocio
攝影者:Rocio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簡介

  金色水岸,新北市政府在淡水老街後方1.5公里的河岸完成的景觀工程規劃,展現河岸空間的整體意象。在中正路老街旁從和衷宮至小漁港間長一點五公里的淡水河沿岸,沿途有林蔭步道、親水河岸、水上舞台、咖啡座椅區、觀潮灣等設施。遠眺對岸的觀音山、出海口,寬廣的視野。

  金色水岸早先並不存在,僅在日治時代早期於渡船頭燈竿處到海關碼頭建有一公里長的淺水碼頭,自古以來成了民眾雅坐賞景、聽潮、垂釣、觀霞的風景線,也即是舊台灣歌謠「淡水暮色」所歌詠的情境。至1983年(民國72年)淡水鎮公所為紓解中正路交通,開始填土造堤建公明街和衷宮淡水郵局的河濱道路。捷運施工期間淡水鎮公所在捷運車站臨海處建「鎮民公園」,以及紅毛城海邊的「文化公園」,河濱道路開始由交通功能轉形為觀光功能。在學者專家和地方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下,淡水鎮公所委託學者於1994年進行「淡水河沿岸遊憩規劃」。此計畫也在捷運通前後,完成了「屎礐渡頭公廁」和「紅樹林段自行車道」。但捷運通車和週休二日帶來更多人潮後,淡水河岸的整治和管理成為刻不容緩的工作。

  台北縣政府經漁人碼頭後,於2000年6月委託淡江大學建築系淡水社區工作室,進行「淡水市街段河岸空間美化工程」之設計。翌年7月開工,以八千四百萬經費,美化捷運站到紅毛城水岸,基地面積17250平方公尺。設計的構想原以自行車遊憩為主,將河岸空間分為三層次:

第一層為親水性的河岸觀景空間,重點在人的觀景、停留、散步、親水和漁民上下岸。
第二層次在塑造林蔭道的自行車系統。
第三層次為行人徒步空間和商家店面並美化原渡船頭的售票亭、上下船碼頭、候船廊道和舊燈竿,並利用鋪面構成渡船頭廣場,塑造水岸的門戶地位。

  另挑河岸視野寬擴處設置供雅座觀景的護岸平台。加上原有的榕堤舊漁港、開通漁港至紅毛城的觀水河岸。於2003年4月完工。此間,渡船頭至漁人碼頭也在2002年2月開航,淡水鎮民也在同年11月捐出「戲魚」、「迎曦」、「夜舟」三件雕塑作品為河岸增添人文氣息。

現今的金色水岸(靠近淡水捷運站處)
現今的金色水岸(靠近淡水一信處)

地圖

讀取地圖中...


參考資料與來源

相關頁面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