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街"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3: 行 3:
 
:中正路福佑宮東側的巷弄,其實就是重建街的入口。重建街原本是一條蜿延五、六百公尺的歷史街道,是昔日滬尾街時代的頂街,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葉一直是繁榮鼎盛,許多淡水知名政治、金融、教育界的名人,都是世居此地。
 
:中正路福佑宮東側的巷弄,其實就是重建街的入口。重建街原本是一條蜿延五、六百公尺的歷史街道,是昔日滬尾街時代的頂街,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葉一直是繁榮鼎盛,許多淡水知名政治、金融、教育界的名人,都是世居此地。
 
:十九世紀時,重建街分為九坎、協興、元吉三大路段,各長約一百公尺,每一段擁有數十戶殷實的富紳地主。  
 
:十九世紀時,重建街分為九坎、協興、元吉三大路段,各長約一百公尺,每一段擁有數十戶殷實的富紳地主。  
====九坎====
+
===九坎===
 
:九坎是重建街靠近中正路的第一段,這裡名人輩出,重建街30號是以寫出「咱若打開心內的門窗」的文學家王昶雄故居,50號則是淡水最大金融機構──淡水第一信用合作社前理事主席麥春福舊居。
 
:九坎是重建街靠近中正路的第一段,這裡名人輩出,重建街30號是以寫出「咱若打開心內的門窗」的文學家王昶雄故居,50號則是淡水最大金融機構──淡水第一信用合作社前理事主席麥春福舊居。
 
:重建街31、33、35、37號是九坎仔裡保持昔日街屋風貌最完整的四間房屋,長條形狀土埆的牆壁、斗砌的門面,站在前面可讓人依稀回到十九世紀的舊日。
 
:重建街31、33、35、37號是九坎仔裡保持昔日街屋風貌最完整的四間房屋,長條形狀土埆的牆壁、斗砌的門面,站在前面可讓人依稀回到十九世紀的舊日。
 
:今日九坎仔最引人注意的便是重建街14號的布袋戲主題館,經營者是民俗藝術愛好者,同時也是長期經營的社區營造員,時常與造訪者交流許多在地及民俗藝文的訊息。
 
:今日九坎仔最引人注意的便是重建街14號的布袋戲主題館,經營者是民俗藝術愛好者,同時也是長期經營的社區營造員,時常與造訪者交流許多在地及民俗藝文的訊息。
 
:可惜,數十年前未盡周延的六號道路規劃,即將動工拓寬九坎段的路寬,淡水僅存最古老的老街風貌正面臨被拆除的命運。
 
:可惜,數十年前未盡周延的六號道路規劃,即將動工拓寬九坎段的路寬,淡水僅存最古老的老街風貌正面臨被拆除的命運。
 +
===協興段===
 +
:協興段最為曲折,其前段十幾間房屋現已被拆遷成為今文化路的馬路,後段因高低達一層樓的落差,大多已改建,往日的風貌已消失,早期這裡的地主、富紳相當多。日本統治時代,109-115號是號稱五代林的林家最輝煌的年代,林家叔伯兄弟都是淡水仕紳,尤其留日的林輝焜是台灣第一位長篇小說〈不可抗爭的命運〉的作者。
 +
:協興段最引人注意的人文現象是,幾十戶人家一百多年來輪流供奉一尊無廟的土地公,每年值年爐主都選在農曆八月十五日,並舉行盛大的慶典來慶祝。
 +
 +
===元吉段===
 +
:元吉段是重建街的後段,往昔曾設號稱城仔口的隘門來管制出入,用來防阻盜賊入侵(今仍有一商店以「城仔口棉被行」作為店號)。目前永吉段未改建的舊日街屋仍有不少,有單層、雙層樓混雜其中,仍能捕捉到舊日居家風味。
 +
:其中,重建街185號是淡水第一位出任公學校校長洪炳南的舊居,他戰後長期擔任淡水國小校長,樹立優良的校風。而重建街127號則是著名高家,高桃仁、高湯盤父子都主持管理過清水巖祖師廟,而高湯盤更是淡水第一個出任華南銀行總經理的著名金融人物。
 +
:重建街後段舊稱城仔口,是十九世紀滬尾街通往水碓庄的地帶,二十世紀中葉,知名的和利米廠曾設立大型倉庫來碾米,至今辦公場所及倉庫風貌猶存。
 +
 +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於 2013年9月21日 (六) 18:00 的修訂

簡介

重建街是淡水歷史悠久的老街,也是遊客體驗淡水山城味道最好的一條街道。
中正路福佑宮東側的巷弄,其實就是重建街的入口。重建街原本是一條蜿延五、六百公尺的歷史街道,是昔日滬尾街時代的頂街,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葉一直是繁榮鼎盛,許多淡水知名政治、金融、教育界的名人,都是世居此地。
十九世紀時,重建街分為九坎、協興、元吉三大路段,各長約一百公尺,每一段擁有數十戶殷實的富紳地主。

九坎

九坎是重建街靠近中正路的第一段,這裡名人輩出,重建街30號是以寫出「咱若打開心內的門窗」的文學家王昶雄故居,50號則是淡水最大金融機構──淡水第一信用合作社前理事主席麥春福舊居。
重建街31、33、35、37號是九坎仔裡保持昔日街屋風貌最完整的四間房屋,長條形狀土埆的牆壁、斗砌的門面,站在前面可讓人依稀回到十九世紀的舊日。
今日九坎仔最引人注意的便是重建街14號的布袋戲主題館,經營者是民俗藝術愛好者,同時也是長期經營的社區營造員,時常與造訪者交流許多在地及民俗藝文的訊息。
可惜,數十年前未盡周延的六號道路規劃,即將動工拓寬九坎段的路寬,淡水僅存最古老的老街風貌正面臨被拆除的命運。

協興段

協興段最為曲折,其前段十幾間房屋現已被拆遷成為今文化路的馬路,後段因高低達一層樓的落差,大多已改建,往日的風貌已消失,早期這裡的地主、富紳相當多。日本統治時代,109-115號是號稱五代林的林家最輝煌的年代,林家叔伯兄弟都是淡水仕紳,尤其留日的林輝焜是台灣第一位長篇小說〈不可抗爭的命運〉的作者。
協興段最引人注意的人文現象是,幾十戶人家一百多年來輪流供奉一尊無廟的土地公,每年值年爐主都選在農曆八月十五日,並舉行盛大的慶典來慶祝。

元吉段

元吉段是重建街的後段,往昔曾設號稱城仔口的隘門來管制出入,用來防阻盜賊入侵(今仍有一商店以「城仔口棉被行」作為店號)。目前永吉段未改建的舊日街屋仍有不少,有單層、雙層樓混雜其中,仍能捕捉到舊日居家風味。
其中,重建街185號是淡水第一位出任公學校校長洪炳南的舊居,他戰後長期擔任淡水國小校長,樹立優良的校風。而重建街127號則是著名高家,高桃仁、高湯盤父子都主持管理過清水巖祖師廟,而高湯盤更是淡水第一個出任華南銀行總經理的著名金融人物。
重建街後段舊稱城仔口,是十九世紀滬尾街通往水碓庄的地帶,二十世紀中葉,知名的和利米廠曾設立大型倉庫來碾米,至今辦公場所及倉庫風貌猶存。


資料來源

  • 淡水學用語辭典
  • 淡水鎮公所《淡水鎮志》,(未刊本,2006)。
  • 財團法人淡水文化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