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夫"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0: 行 10:
  
 
  [[2005年]]推出個人第一張專輯「匆匆」,這張專輯是在[[淡江中學]]內的教堂,以完全現場收音方式錄製,專輯中的歌曲「太平洋的風」(詞曲:[[胡德夫]],曾在電影「練習曲」中演唱)獲得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最佳年度歌曲。2011年10月,推出第二張專輯「大武山藍調」。[[胡德夫]]被譽為台灣民歌之父,也是台灣原住民運動先驅。
 
  [[2005年]]推出個人第一張專輯「匆匆」,這張專輯是在[[淡江中學]]內的教堂,以完全現場收音方式錄製,專輯中的歌曲「太平洋的風」(詞曲:[[胡德夫]],曾在電影「練習曲」中演唱)獲得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最佳年度歌曲。2011年10月,推出第二張專輯「大武山藍調」。[[胡德夫]]被譽為台灣民歌之父,也是台灣原住民運動先驅。
 +
==相關影片==
 +
 +
{{youtube2|http://www.youtube.com/watch?v=1orwkijmkIU|right|400}}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於 2014年11月24日 (一) 09:07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人物

簡介

  1950年(民國39年)出生,自取名Kimbo,擁有卑南族與排灣族血統,11歲離鄉背景到淡水就讀淡江中學,畢業後考上台灣大學外文系,大三因病休學。之後在六福客棧、哥倫比亞大使館咖啡廳等地駐唱,結識李雙澤等人,進而推動「唱自己的歌」運動。

  80年代後,逐漸把心力投入為原住民爭取權益的社運中,創作歌曲表達了社會對原住民族群的不平等對待聲音,曾任原住民權力促進會長。

  90年代致力於卑南、排灣、阿美等族群傳統歌謠採集與學習,2000年開始專注於原住民音樂之文藝復興,在世界各地的演唱會中傳唱自己的母語歌謠。

  2005年推出個人第一張專輯「匆匆」,這張專輯是在淡江中學內的教堂,以完全現場收音方式錄製,專輯中的歌曲「太平洋的風」(詞曲:胡德夫,曾在電影「練習曲」中演唱)獲得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最佳年度歌曲。2011年10月,推出第二張專輯「大武山藍調」。胡德夫被譽為台灣民歌之父,也是台灣原住民運動先驅。

相關影片

  • 影片描述:{{{4}}}
  • 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參考資料

相關頁面

相關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