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樓"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已建立頁面,內容為 "聰明樓為馬偕夫人偕張聰明女士住所,建於1903年,拆除於1964年,改建為真理大學教室。 偕張聰明女士於1901年馬偕...")
 
行 1: 行 1:
 
[[聰明樓]]為馬偕夫人[[偕張聰明]]女士住所,建於1903年,拆除於1964年,改建為真理大學教室。
 
[[聰明樓]]為馬偕夫人[[偕張聰明]]女士住所,建於1903年,拆除於1964年,改建為真理大學教室。
  
[[偕張聰明]]女士於1901年馬偕過世後,仍居住於馬偕所留寓所。然而,由於[[馬偕居所]]是宣道會公產,當1902年母會再派宣教士羅華德(Rev.Thurlow Fraser)夫婦來台時,卻一直催討她的宿舍。此事可能因於母會不瞭解台灣之社會文化所致,後來母會有致涵向她道歉。此舉卻讓[[張聰明]]覺得心寒和憤怒,遂自費在今[[紅毛城]]東門邊購地蓋了一棟二層樓宿舍,於1903年4月搬入,此樓就此得名「[[聰明樓]]」。
+
1901年馬偕過世後,馬偕夫人[[張聰明]]女士仍居住於馬偕所留寓所。之後教士會由廈門進口紅磚,在牛津學堂右前方英國領事館旁,座向觀音山、淡水河蓋一棟非常別緻的二層樓房,[[張聰明]]女士與二女兒[[偕以利]]夫婦全家([[柯維思]]、[[偕以利]]與其子[[柯設偕]])於1903年4月28日搬入,此樓就此得名「[[聰明樓]]」。
  
二女兒[[偕以利]](Bella Catherine Mackay Koa)和女婿[[柯維思]]([[柯玖]])一直和她同住在[[聰明樓]],而長孫[[柯設偕]]也在1900年2月8日出生後同住。
+
1912年馬偕醫院在台北重開,[[柯維思]]為馬偕醫院事務長,於是張聰明隨柯維思全家搬到台北圓環,張聰明也由柯維思夫婦侍奉到終老。
  
1912年馬偕醫院在台北重開,[[偕以利]]和[[柯維思]]因工作關係搬到台北大稻埕;不久,張聰明也搬到台北。
+
1925年9月15日偕張聰明女士病逝於台北,享年65歲,而聰明樓則於1964年真理大學設校時,被拆除改建為教室。
 
 
1925年9月15日偕張聰明女士病逝於台北,享年65歲,而[[聰明樓]]則於1964年[[真理大學]]設校時,被拆除改建為教室。
 

於 2021年10月31日 (日) 22:51 的修訂

聰明樓為馬偕夫人偕張聰明女士住所,建於1903年,拆除於1964年,改建為真理大學教室。

1901年馬偕過世後,馬偕夫人張聰明女士仍居住於馬偕所留寓所。之後教士會由廈門進口紅磚,在牛津學堂右前方英國領事館旁,座向觀音山、淡水河蓋一棟非常別緻的二層樓房,張聰明女士與二女兒偕以利夫婦全家(柯維思偕以利與其子柯設偕)於1903年4月28日搬入,此樓就此得名「聰明樓」。

1912年馬偕醫院在台北重開,柯維思為馬偕醫院事務長,於是張聰明隨柯維思全家搬到台北圓環,張聰明也由柯維思夫婦侍奉到終老。

1925年9月15日偕張聰明女士病逝於台北,享年65歲,而聰明樓則於1964年真理大學設校時,被拆除改建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