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薩爾瓦多城"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2: 行 2:
 
{{Youtube1|lVKX186nh4Y|300|right|聖薩爾瓦多的秘密}}
 
{{Youtube1|lVKX186nh4Y|300|right|聖薩爾瓦多的秘密}}
  
  [[聖薩爾瓦多城]]([[Fort San Salvador]]),位於台灣北部,[[基隆]]社寮地區之[[和平島]](舊稱[[社寮島]])上,為西班牙人於十七世紀所建。
+
  [[聖薩爾瓦多城]]([[Fort San Salvador]]),位於台灣北部,[[基隆]]社寮地區之[[和平島]](舊稱[[社寮島]])上,為16世紀時西班牙人所建。
  
  16世紀,西方的海權強國開始逐鹿亞洲。西班牙人在1570年佔領了菲律賓後,就想要進一步佔領台灣,一方面保護在菲律賓的利益,另一方面又可擴大版圖。西班牙人稱台灣是「Hermosa」(葡萄牙人則稱台灣為「Formosa」),當時西班牙人在菲律賓與美洲的殖民地間,每年有大帆船航行進行貿易,其航線是從菲律賓經巴士海峽沿台灣東岸,乘黑潮暖流北上至日本,再橫渡太平洋。因而對台灣的東部及東北部的認識比荷蘭人更早、更清楚。
+
  16世紀始,西方的海權強國開始逐鹿亞洲。西班牙人在1570年佔領了菲律賓後,就想要進一步佔領台灣,一方面保護在菲律賓的利益,另一方面又可擴大版圖。西班牙人稱台灣是「Hermosa」(葡萄牙人則稱台灣為「Formosa」),當時西班牙人在菲律賓與美洲的殖民地間,每年有大帆船航行進行貿易,其航線是從菲律賓經巴士海峽沿台灣東岸,乘黑潮暖流北上至日本,再橫渡太平洋。因而對台灣的東部及東北部的認識比荷蘭人更早、更清楚。
  
 
  [[1626年]]5月,亞洲大本營設於馬尼拉的西班牙人,為了確保菲律賓的經營,並和荷、英、葡對抗,終於派遣一支船隊,自菲律賓馬尼拉出兵,由提督卡黎尼奧(Antonio Carreno de Valdes)率大划船、戎克船(中式帆船)十二艘,載兵三百名沿台灣東海岸北上,先抵台灣東北的[[三貂角]]登陸,取名「[[聖地牙哥]]」(Santiago)([[三貂角]]台語[[三貂仔角]],即聖地牙哥之音譯)。翌日,發現一港灣 (原巴賽族人領地,即今基隆港),將之命名為San Salvador([[聖薩爾瓦多]]/[[聖救主]]),船隊由此入港,在港口的[[社寮島]](今[[和平島]])上舉行佔領儀式。自此,西班牙人始據雞籠,並開始於[[和平島]]上臨海築San Salvador城([[聖薩爾瓦多城]]),又名La Santisima Trinidado([[聖三位一體城]]),歷經十多年才完工,並在港後高地設置砲台。此城位於雞籠港灣的出入口,可控制船隻的進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1626年]]5月,亞洲大本營設於馬尼拉的西班牙人,為了確保菲律賓的經營,並和荷、英、葡對抗,終於派遣一支船隊,自菲律賓馬尼拉出兵,由提督卡黎尼奧(Antonio Carreno de Valdes)率大划船、戎克船(中式帆船)十二艘,載兵三百名沿台灣東海岸北上,先抵台灣東北的[[三貂角]]登陸,取名「[[聖地牙哥]]」(Santiago)([[三貂角]]台語[[三貂仔角]],即聖地牙哥之音譯)。翌日,發現一港灣 (原巴賽族人領地,即今基隆港),將之命名為San Salvador([[聖薩爾瓦多]]/[[聖救主]]),船隊由此入港,在港口的[[社寮島]](今[[和平島]])上舉行佔領儀式。自此,西班牙人始據雞籠,並開始於[[和平島]]上臨海築San Salvador城([[聖薩爾瓦多城]]),又名La Santisima Trinidado([[聖三位一體城]]),歷經十多年才完工,並在港後高地設置砲台。此城位於雞籠港灣的出入口,可控制船隻的進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於 2019年4月27日 (六) 17:15 的修訂

  聖薩爾瓦多城Fort San Salvador),位於台灣北部,基隆社寮地區之和平島(舊稱社寮島)上,為16世紀時西班牙人所建。

  16世紀始,西方的海權強國開始逐鹿亞洲。西班牙人在1570年佔領了菲律賓後,就想要進一步佔領台灣,一方面保護在菲律賓的利益,另一方面又可擴大版圖。西班牙人稱台灣是「Hermosa」(葡萄牙人則稱台灣為「Formosa」),當時西班牙人在菲律賓與美洲的殖民地間,每年有大帆船航行進行貿易,其航線是從菲律賓經巴士海峽沿台灣東岸,乘黑潮暖流北上至日本,再橫渡太平洋。因而對台灣的東部及東北部的認識比荷蘭人更早、更清楚。

  1626年5月,亞洲大本營設於馬尼拉的西班牙人,為了確保菲律賓的經營,並和荷、英、葡對抗,終於派遣一支船隊,自菲律賓馬尼拉出兵,由提督卡黎尼奧(Antonio Carreno de Valdes)率大划船、戎克船(中式帆船)十二艘,載兵三百名沿台灣東海岸北上,先抵台灣東北的三貂角登陸,取名「聖地牙哥」(Santiago)(三貂角台語三貂仔角,即聖地牙哥之音譯)。翌日,發現一港灣 (原巴賽族人領地,即今基隆港),將之命名為San Salvador(聖薩爾瓦多/聖救主),船隊由此入港,在港口的社寮島(今和平島)上舉行佔領儀式。自此,西班牙人始據雞籠,並開始於和平島上臨海築San Salvador城(聖薩爾瓦多城),又名La Santisima Trinidado(聖三位一體城),歷經十多年才完工,並在港後高地設置砲台。此城位於雞籠港灣的出入口,可控制船隻的進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Salvador為西班牙文救世主之意,因此,聖薩爾瓦多城也被稱作聖救主城聖三位一體城

1954年,荷蘭人所繪大臺北古地圖中的基隆港、和平島北荷蘭城(原為西班牙人所建之聖薩爾瓦多城),圖片來源為荷蘭國家檔案館

  164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為從西班牙帝國手中奪取北台灣統治權,由南台灣的大員北上,發動雞籠之戰(亦稱聖救主城之戰聖薩爾瓦多城之戰荷西浴血戰。荷蘭軍隊攻打聖薩爾瓦多城,由於雙方戰力相差過大,西班牙軍對抗荷軍僅6日就投降,進而結束了台灣西班牙統治時期。經過激烈砲擊後,該城僅剩西邊稜堡。戰後,荷蘭人把聖薩爾瓦多城加以修建,改稱北荷蘭城(Noord Holland),作為往東台灣探金的據點;又在淡水聖多明哥城原址上,重新修築聖安東尼堡,以掌控此地的硫磺貿易。

  1661年,在南台灣一帶與鄭成功交戰失利的荷蘭人,重新轉進北台灣,並於1664年再度整建、擴充北荷蘭城,作為長期對抗鄭氏王朝的根據地。不過,在鄭氏王朝新統治者鄭經攻打下,1668年荷蘭人炸燬北荷蘭城,並自台灣雞籠退軍。

  明鄭時期為避免清軍利用,將北荷蘭城(原聖薩爾瓦多城)加以毀壞。18世紀後,改名為雞籠城北荷蘭城漸次頹圮,至今除少部分未挖掘的城牆外,均無任何遺址。直到2004年4月,台灣政府才對此遺址展開另一波官方探勘行動。

十六世紀西班牙人所建聖薩爾瓦多城遺址,約莫在現今和平島台船公司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