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人碼頭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22年6月19日 (日) 02:55 由 范榕容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圖檔簡述:淡水漁人碼頭整建事略碑
拍攝日期:2012-04-15
拍攝地點:漁人碼頭
所有人:劉育銘
攝影者:劉育銘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圖檔簡述:位於漁人碼頭的淡水觀光魚市。
拍攝日期:2014-07-18
拍攝地點:漁人碼頭
所有人:Rocio
攝影者:Rocio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圖檔簡述:漁人碼頭夕陽
拍攝日期:2016-05-07
拍攝地點:淡水漁人碼頭
所有人:李東明
攝影者:李東明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簡介

  淡水漁人碼頭法定名稱為「淡水第二漁港」,現址為新北市淡水區觀海路201號,位於淡水區淡水河出海口右岸,東有綿延的大屯山脈,西邊則隔著淡水河觀音山相望。淡水漁人碼頭是臺灣西北部海岸自桃園竹圍漁港至新北市萬里漁港間之重要避風港及漁業基地,而淡江夕照更是名列臺灣八景之一,淡水暮色曾經留下多少詩情與畫意,「流浪到淡水」更是人人琅琅上口。今日漁人碼頭所在地,是昔日的「石滬角」,為淡水先民圍石成滬捕撈漁獲的地方。日治時期也在此設立「淡水無電收信所」,是臺灣早期無線電通訊的重鎮。另外,1887年劉銘傳設的淡水至福州海底電報線(全臺第一國際線) 由此上陸,日治時期由長崎及那霸來臺的海底電報也是由此上陸。

  漁人碼頭完成於民國76年,原本是為替代日漸淤塞的舊滬尾漁港,發展近海漁業而設,於1978年(民國67)動工分七期施工、1987年完工,陸域面積約15公頃、水域面積約11公頃,共26公頃。近年在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與新北市政府的聯合推動下,將漁港功能多元化,讓漁人碼頭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兼具遊憩功能的港區公園。在捷運通車、週休二日的實施和藍色公路的發展之下,漁人碼頭成為知名的旅遊景點。2003年情人節,跨港的船形景觀大橋取名「情人橋」完工。

  漁人碼頭為一浮動碼頭,有別於傳統結構的固定碼頭,可隨海水漲退潮而上下浮動,可同時容納150艘漁船停泊,相當壯觀。沿防波堤架高舖設的原木棧道,長約320公尺,是眺望海景與落日的絶佳場地。白色風帆造型的人行跨海大橋是漁人碼頭的招牌地標,全長165公尺,橫跨港區,連接木棧道與觀光漁市,入夜後橋身會變換五彩燈光,並設有「流浪到淡水」和「淡水暮色」歌謠紀念碑。這裡也有新北市唯一經政府許可的民營遊艇,乘船遊「藍色公路」,已為今日許多民眾的新興旅遊路線。為了充分發揮漁人碼頭的遊憩功能與振興地方文藝,新北市府團隊也在此舉辦了不少文化活動,諸如漁人碼頭藝術市集、水岸文化音樂祭等。

情人橋

  淡水情人橋全長約165公尺,在2003年2月14日情人節當天正式啟用,由時任總統陳水扁先生題名為「情人橋」,白色的橋身傾斜的曲線橫跨淡水河,每到太陽西下時,橋頓時間成了最佳的觀景臺,夕陽美景盡收眼底,使遊客每每到黃昏時總是流連忘返。到了傍晚更有白、藍、粉、綠四種燈光輪替上演燈光秀,更添加幾分浪漫的氣氛,也是情侶約會的聖地。

地方傳說

  • 傳說相戀的情侶在走完這座橋後,若真的沒有緣分,不久將會分手。
  • 另一說法是在橋墩的燈光轉換至綠色時,千萬不能相互直視,否則將逃不了分手魔咒。

說法眾說紛紜,為這座橋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也因此吸引不少人來朝聖。

地圖資訊

讀取地圖中...


交通資訊

  • 搭乘捷運到淡水站,再轉乘紅26、836在總站下車 。
  • 淡水老街搭船至漁人碼頭(碼頭邊有許多船商供選擇)。

相片集

參考來源

  1. 淡水學用語辭典
  2. 蘇文魁老師提供。
  3. 交通部觀光局。
  4.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5. 淡水區公所

相關頁面

相關網站

相關新聞

自行車 淡水區YouBike金色水岸自行車道關渡自行車道
船隻 淡水舢舨船淡水渡船頭
港口 漁人碼頭淡水第一漁港淡水港
遊覽車 淡水世界文化城市街車
道路 藍色公路淡水道路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登輝大道
橋樑 淡江大橋豬哥崎橋關渡大橋彩虹橋
機車 文化機車暨自行車停車場
鐵路 淡水捷運站捷運竹圍站捷運紅樹林站淡水信義線淡水輕便鐵道臺鐵淡水支線淡海輕軌臺鐵亞細亞支線深奧鐵路腳踏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