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法戰爭滬尾之役知識樹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21年8月10日 (二) 08:55 由 台灣阿成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清法戰爭

  • 起因
    • 安南宗主權問題
  • 起訖年
    • 1883年
    • 1884年
    • 1885年
  • 滿清皇室
    • 光緒皇帝
    • 慈禧太后
  • 中越沿海戰役
    • 福建戰役
    • 廣東戰役
    • 廣西戰役
    • 越南戰役
  • 結果
    • 訂定清法新約
    • 籌建北洋水師
    • 強化外交關係
    • 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
  • 台海三場戰役
    • 基隆戰役
      • 起因
        • 取得基隆煤礦作為船艦能源,封鎖中國東南沿海,並佔領台灣
      • 重要日期
        • 1884/8/3
          • 法軍艦隊藉口要求補給被拒
        • 1884/8/5
          • 法軍發動砲擊
        • 1884/10/1
          • 法軍於今日仙洞一處海岸登陸
        • 1884/10/8
          • 法軍全面佔領基隆
    • 滬尾戰役
      • 起因
        • 佔領滬尾做為進攻臺北府城的基地
      • 重要日期
        • 1884/10/2
          • 法軍開始全面砲擊滬尾
        • 1884/10/6
          • 法軍原定發動登陸戰,但因風浪過大不適合攻擊而延期。
        • 1884/10/8
          • 法軍於沙崙海域發起搶灘登陸,守軍熱血奮勇殺敵,法軍陷入苦戰,最後潰敗。
      • 重要人物
      • 戰役地點
      • 法軍戰艦
        • 蝮蛇號
        • 雷諾堡號
        • 德斯單號
        • 瞻號
        • 凱旋號
        • 度居士路因號
        • 拉加利桑尼亞號
      • 天然屏障
      • 防禦工事
        • 白砲台
          • 另一稱為「中崙砲台」,確切舊址至今尚未尋獲,目前推斷該舊址位於金目港仔溪口南側,約為現今海洋巡防總局的位置。清同治時期1876年福建巡撫丁日昌巡臺時所建造之砲台。 1884年清法戰爭時期,法軍侵略臺灣北部時,砲台已老舊且位置太低靠近水面,因此清軍在砲台前方堆置沙包,安裝門克魯伯大砲作為補強之用。同年10月2日早上清法砲戰中,由於位置太過顯眼暴露,遭到砲彈擊毀。
        • 新砲台
          • 孫開華於1884年清法戰爭滬尾之役前在油車口所督建造的新砲台,位置約在紅毛城的西北方,根據當時記載,同年9月6日清軍在靠近碼頭上方的山丘上趕造新砲台,並且挖掘壕溝,而新砲台並未裝上新式大砲。同年9月27日,法軍從海上轟炸白砲台、新砲台。新砲台後方山坡駐紮清軍部隊,位置地形甚好,無法從海上看到軍營所在。 根據實地勘查後,當時的新砲台建造在油車口,因此又稱作為油車口砲台。而在滬尾砲台東北方,有另一新砲台稱為「中崙小砲台」,因新砲台跟白砲台的位置混淆,因而造成誤稱。
      • 神蹟傳說
        • 清水巖祖師廟
          • 淡水清水巖祖師廟,主要奉祀閩南安溪高僧清水祖師,與艋舺祖師廟、三峽祖師廟、瑞芳祖師廟合稱「大臺北四大祖師廟 」。廟中供奉清水祖師,由於祈求靈驗,被安溪人視為地方最重要的守護神祇。淡水的清水祖師神尊於清咸豐年間,由泉州府安溪清水巖的僧人供奉來臺。當時泉州僧人為化緣募款重修安溪清水巖經費來 到淡水,卻發生化緣金失竊的事件。淡水仕紳翁種玉、翁瑞玉兄弟聽聞便慷慨解囊,讓泉州僧人感動不已,在返回泉州安溪 前,將祖師神尊留於淡水奉祀。由於參拜者眾,翁氏兄弟便請神於東興街(今淡水區中正路)的平房「濟生號」奉祀。1884年清法戰爭之時,淡水居民曾迎出清水祖師助戰,最後清軍取得勝利。光緒皇帝有感於清水祖師的神蹟,賜「功資拯濟 」御筆匾額一幅。由於淡水一直安巳在民宅而無祖師廟,1932年淡水士紳李文珪 、許丙等人開始募建「清水巖」以供奉清水祖師,直到1937年淡水清水巖同年落成竣工,成為地方宗教文化和信仰中心之一 。
          • 功資拯濟匾額
            • 1884年(光緒10年)10月,清法戰爭法軍攻打滬尾,清軍守將孫開華曾祝禱於神佛保祐。當清法兩軍交戰時,神佛果然助戰於雲端。清水巖祖師爺助戰紀錄,最早見於清代楊浚所纂輯的《清水巖志略》,其中記載:「光緒甲申,台灣滬尾之役,神出陰兵助戰,洋人云但見山頭一黑隊兵最勇健,飛礮中之,裂開復合。」而在淡水清水巖廟方的中記載:「光緒甲申年八月二十日法軍進犯淡水,由艦上以望遠鏡目睹鎮上屋頂有和尚護衛,懼而退。清帝感護國佑民,恩次「功資拯濟」匾額,現敬懸於大殿。」 滬尾戰役之後,劉銘傳奏請皇帝賜匾滬尾天后、觀音大士、清水祖師以彰神蹟。光緒帝將「功資拯濟」給清水巖祖師,然而為此匾卻引發淡水與艋舺兩地清水祖師廟的爭執。當時由於淡水無廟又獲賜御筆匾額,只好把神像及匾額寄放在艋舺,但淡水人認為這尊顯靈的清水祖師像,本為淡水所有;而艋舺方面則認為這尊顯靈的清水祖師是淡水人從艋舺祖師廟(落成於1790年)迎去助陣,法軍方敗於淡水的。因為有艋舺、淡水兩派信徒紛爭,從此祖師神像由艋舺、淡水輪流奉祀直至今日。數十年後,淡水祖師廟建成,正殿亦掛有「功資拯濟」匾額之複製品。
        • 淡水福佑宮
          • 淡水福佑宮位在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00號,與淡水清水巖、淡水龍山寺、淡水鄞山寺合稱為淡水四大廟。 相傳建於1732年(清雍正十年),福建泉州府七邑(七縣份)人,因受不清朝異族統治和滿懷反清復明的志士相繼渡海來台,以宗教性結社增進之間的團結為目的,於乾隆四十七年(西元1782年)建廟,之後順迎供奉湄洲媽祖來台,是滬尾街上最古老的廟宇之一。由於早期移民大多渡海來到臺灣,因此,先民對於海上守護神媽祖格外尊崇。福佑宮於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市定第三級古蹟。 1884年(光緒10年)中法戰爭,滬尾因地處要衝,為進入台北城的重要港口,劉銘傳幾經思考,決捨棄已被法軍攻打的基隆而全力守護滬尾。派任淮軍孫開華為提督,在淡水河口佈水雷、築土堤建礮臺以阻止法國戰艦進港。相傳戰時福佑宮媽祖曾顯靈助戰,因此戰後,劉銘傳奏請光緒皇帝賜匾,獲頒「翌天昭佑」匾額,至今仍懸掛於廟中。
          • 翌天昭佑匾額
          • 翌天昭佑匾額現存於淡水福佑宮,為清朝光緒皇帝於清法滬尾戰役之後所賜,為表揚戰役中媽祖護台有功。 1884年(光緒10)清法戰爭爆發台海三場戰役之時,基隆已被法軍攻陷,法軍孤拔決定派部將李士卑斯攻克滬尾。當時滬尾地處要衝,為進入北台灣的重要港口,劉銘傳幾經思考後,決捨棄基隆全力守護滬尾,在河口佈水雷、築土堤建礮臺以阻止法國戰艦進港。相傳當時兩軍對峙,法軍軍艦砲擊滬尾並用望遠鏡觀測滬尾街情勢,在福佑宮上方看見一群和尚在廟殿上空排檔砲彈,並且附近民宅絲毫未受傷害。戰勝之後,劉銘傳便以媽祖顯靈助滬尾軍民擊退法軍之理由奏請光緒皇帝賜匾,而獲頒「翌天昭佑」匾額,至今仍懸掛於廟中。
        • 淡水龍山寺
          • 淡水龍山寺位於新北市淡水區中山路90巷22號,於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三級古蹟。 淡水龍山寺為臺灣地區清代所建的五座龍山寺之一,這五座寺廟均是分靈自福建晉江安海龍山寺,故也都稱為龍山寺。淡水龍山寺主祀的觀音佛祖,為泉州府晉江、惠安、南安三邑人守護神,經黃龍安等頭人募款聚資,南安洪姓族人獻地重建,於1858年(清咸豐8年)完成。1981年慧心法師始修復龍山寺,1985年又修建增加一座拜亭。 淡水龍山寺在1884年(清光緒10年)清法戰爭時,法軍雖擁有優勢戰艦火力,但幾波攻擊下滬尾街大多數屋舍都沒有遭到砲火破壞,當時軍民傳言是受到幾個主要神祗──觀音菩薩、媽祖、以及清水祖師的法力庇佑。事後巡撫劉銘傳奏請光緒皇帝頒賜「慈航普度」匾額以謝神恩。 滬尾戰役後隔年四月功臣章高元前往龍山寺參拜,並捐建「章高元獻淡水龍山寺石庭記碑」。
          • 慈航普度匾額
            • 淡水龍山寺在1884年(清光緒10年)爆發清法戰爭時,相傳在戰爭期間觀音菩薩顯靈,保佑淡水居民平安無事,事後巡撫劉銘傳奏請光緒皇帝頒賜「慈航普度」匾額以謝神恩,使得該寺增添神蹟色彩。
        • 油車口蘇府王爺廟
          • 蘇府王爺廟,位於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32號(淡水油車口一帶)。廟內中殿主祀蘇府王爺,從祀蘇府王爺二祖至十祖、王爺夫人、五營頭、劍童和印童(寺廟主神兩側,必配有侍神站立左右,此侍神稱挾侍或脇侍。擁有王號之主神,配劍童、印童)、同祀青山王、太子爺等,案桌下從祀獅爺。右殿同祀關聖帝君左殿同祀城隍爺及土地公。於廟內雙側右側從祀王船左側從祀虎爺。 蘇府王爺出生地是廣東省人士(因早期之乩童只會說台語,可是被附身時講出來的話有些時後會用廣東話),於明朝考中進士,官位直升到七省巡按(才有配備王船),死於福建泉州之豐頭北。蘇府王爺落腳淡水油車口的傳說很多,但較可信的是:清代時期,往來台灣與福建的商船很多,當時的商人大家都將自己家中供奉的神祀帶在船上膜拜,又可保祐平安順利。其中供奉蘇府王爺之商船在淡水河口發生海難,當時生還者將王爺一同請下船來暫供民家供大家一起膜拜。因祂的神力附近居民感念其恩澤,於道光年間而共同聚資建廟(當時之形式非常簡樸,而稱為水陸廟),於1853年(清咸豐三年)向清政府登記(後來更改為蘇府王爺廟)。 1884年清法戰爭中,據傳蘇府王爺戰時顯靈遣神兵助陣,懼退敵兵,戰後擢升為台灣鎮總兵的章高元總兵有感於蘇服王爺之功,曾敬獻匾額「威靈赫濯」一方。
          • 威靈赫濯匾額
            • 1884年(清光緒十年)清法戰爭,當年十月的滬尾戰役中,據傳清法戰爭彼時,淡水的蘇府王爺、媽祖、清水祖師、觀音佛祖曾顯靈助戰,蔚為當地佳話。 戰後,章高元有感於滬尾中崙蘇府王爺(今淡水蘇府王爺廟)戰時顯靈遣神兵助陣,懼退敵兵,因此敬獻「威靈赫濯」匾額,此匾與淡水福佑宮「翌天昭佑」、淡水清水巖「功資拯濟」、淡水龍山寺「慈航普度」四匾相輝映,可謂四大抗法名匾。
      • 結果
        • 成功守護
        • 戰後新建
          • 滬尾砲台
            • 清法戰爭後,劉銘傳認為臺灣海防十分脆弱且戰略地點重要性,決定加強臺灣海防的建設,在各海口增設礮臺用以防禦外敵。1886年聘請德國技師巴恩士負責督造,在澎湖、基隆、滬尾、安平、旗後等五處海口建造新式礮臺。 其中滬尾有增建兩座礮臺,一為「北門鎖鑰」即滬尾礮臺,另一為「保固東瀛」今已不見旗遺址,當時透過怡和洋行向英國購買許多大礮安裝在新式砲臺上,但滬尾礮臺未曾實際參與戰爭,因此建築保存十分完整。 原本寫作滬尾砲臺,「砲」跟「礮」通用,皆指兵器,「砲」之古字為「礮」,因此後改作為滬尾礮臺。
        • 戰後習俗
          • 八月二十拜門口
            • 習俗典故
              • 淡水部分地區每年農曆八月二十有拜門口的習俗,相傳是為紀念1884年清法戰爭滬尾之役「八月二十西仔反」,該役法軍於10月1日清晨6點開始炮轟淡水,夷平了沙崙、中崙和油車口炮台,並向淡水開砲,當天共砲轟了13小時、1千多發砲彈。10月8日(農曆八月二十)上午九點半,法軍陸戰隊登陸沙崙,清軍在孫開華提督的指揮下,沿淡水居民所趕築「城岸」據壘死守,與法軍展開白刃戰,終在下午1點打敗「西仔兵」,獲得「中崙血戰」的勝利。法軍緞羽而歸後,除了在基隆加強攻勢外,並封鎖淡水近9個月,直到翌年6月30日雙方簽下合約後才結束。因此,淡水油車口、沙崙和港子平一帶之居民,每年農曆八月二十日以拜門口的儀式,祭奠陣亡將士。
          • 淡水大庄萬善堂
        • 文化資產
          • 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
            • 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分為內城岸和外城岸兩處,內城岸位於現今的台灣高爾夫球場內;而外城岸則分布於現今沙崙海水浴場周邊,留下些許林投等高大岸邊植物。據說當時因為岸邊林投、黃槿等生長於岸邊植物密集是其中一個使法軍無法順利登陸的主要原因。 此一防禦工事係中法戰爭滬尾之戰時,從「水雷營」連結「滬尾礮臺」,並向北延伸經北臺山(今高爾夫球場)諸營壘到大庄埔,以當地的土沙堆積而成的防衛長堤。由於其機能與長城同,其形與堤岸同,因而稱「城岸」。又分為內、外兩條城岸,特別是「水雷營」與「滬尾礮臺」之間的這一段城岸,大約在今礮臺、忠烈祠前與兵營間的榕蔭道路。 1918年(大正7年),台灣總督府選上滬尾礮臺旁的北臺山草埔建造淡水高爾夫球場。礮臺周邊的營壘、城岸、土垣等因而逐漸被破壞。1940年(昭和15),二次大戰時,日軍將滬尾礮臺的巨礮當廢鐵拆除,滬尾礮臺遂成「有壘無礮」的礮臺。滬尾礮臺在進入日治時代以後,礮臺本體仍然保持著清代的形制,而其周邊的營壘、城岸及最外一道土垣則被剷平改變。 現今只留下破碎的片段遺跡分別為:內城岸與外成岸段中的太子宮段、沙崙停車場段、百姓公段、後備學校段。
          • 公司田溪程氏古厝
            • 位於淡海新市鎮重劃區內,於2003年3月17日公告為歷史建築。 程氏古厝創建年代約為清光緒初年,目前該建築保存完整,也為目前僅存的農宅,典型的三合院農舍,以唐山斗磚和山牆瓦衫而成,周圍有渠水流過,淡水近百年的閩南式建築特色跟居住環境。 約在1884年清法戰爭之前,位置是位於清法戰爭滬尾之役北路營之營區,當年清法戰爭滬尾之役的湘軍將領孫開華將部將龔占敖提督部署於此地,藉由假港出兵夾擊法軍,贏得勝利。由於戰爭激烈,軍營已毀,僅存城岸及大庄程宅,視為古戰場中珍貴的地標。
          • 駱家古厝
            • 駱家古厝位於現今的油車口蘇府王爺廟對面臨河岸處,是淡水區少數僅存的河口大宅,也是少數未經人為破壞的舊有建築。 根據口述記載駱家為台灣早期移民先驅之族群,駱家來臺的年代早於清朝大移民潮,而數百年前的淡水並非以滬尾街市為主要中心,而是以庄落為主要生活型態。駱家古厝位於淡水早期主要人口集中之大庄臨近淡水河位置,仰賴油車口大庄為主的大庄生活圈。古厝建材主要從福建泉州運來,而現今駱氏古厝已有百年歷史,保存完整,在清法戰爭時期,駱氏古厝是滬尾之役的火線區。
        • 相關研究
    • 澎湖戰役
      • 這張地圖是1885年法軍攻打澎湖的部屬地圖。1884年法軍佔領基隆後在滬尾登陸戰戰敗,法軍將領孤拔轉而封鎖北台灣航運,並進一步計畫攻打離中國沿海更近的澎湖。 滬尾戰役之後清法兩方在北部山區展開一系列攻防戰,清軍不敵但仍固守戰線,法軍則因霍亂、傷寒等疾病,戰力損失慘重。最後法軍艦司令孤拔在「鎮海之戰」中被當地清軍擊退並可能負傷,率軍攻佔澎湖,卻於1885年6月11日因疫病或因重傷死於澎湖馬公,6月9日《中法新約》簽訂,法軍撤離,西仔反戰事宣告結束。
  • 戰後影響
    • 臺灣建省
  • 戰爭紀錄
    • 《北台封鎖記:茶商陶德筆下的清法戰爭》
    • 《孤拔元帥的小水手》
      • 本書作者署名Jean L.沒有詳細生平資料,依照書中內容推估,他可能是參加清法戰爭的一名成員。書中的紀錄是其在戰爭中所見聞之事。譯者鄭順德說明,原書作者的文筆不佳故原文較不容易閱讀。 書中分為十一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描述1884年清法戰爭之經歷外,也添加作者對一般事務及對英國人及德國人之看法。本書作者喜歡使用菜肴來形容事情,思路又時常有脫續現象,描述中用了許多十九世紀的法語口語。除了文字書中也有許多照片,除次之外。譯者也曾至法國的相關博物館找清法戰爭之相關圖片放入書中。 書中記錄法軍進攻福州,其中對福州之戰有清楚的描述。第二部分描寫基隆之戰,以及對於法國政治轉變情況些許說明。第三部分描述淡水之役,對於淡水之役的狀況及死傷人數有清楚的說明。第四部分說明過程中的疾病傳染 情況。第五部分說明作戰期間的物質生活。第六部分說明中國人的野蠻,喜歡獵人頭。第七部分講到北洋水師的五艘救援船如何與法軍作戰之情況。第八部分講中越邊境的涼山之役情況。第九部分說明涌江之役,但沒有太多戰爭過程之描述。第十部分講澎湖之役,內容記錄甚為詳細,是所有章節中內容最多的。第十一部分記錄孤拔去逝。
    • 《點石齋畫報》29則
      • 《點石齋畫報》是一份由駐上海的英國商人美查所創刊的石印新聞畫報,首刊發行於1884年5月8日,於1898年停刊。報刊的首張即是報導清法戰爭衝突的場面。 這張畫刊的主題是法軍於滬尾戰敗後,法軍俘虜被斬首的畫面。畫面上方題字寫到:「法人起釁以來我華,人同仇敵愾莫不欲食其肉、寢其皮,使法人靡有孑遺而甘心。焉今者,法人分攻淡水,揮兵登岸,亦蓋為踞守計。孫軍門督率各營分路設伏,旋以中營誘敵。法人恃有堅甲利兵,長驅直入。我軍皆潛伏山凹,偃旗息鼓以候,法人不知焉,猛力攻撲如入無人之境。暮逢我軍四圍兜合、前後夾攻將法軍截為三戰。至四點鐘之久,法人大敗。我軍趁勝追殺法人,退至海濱淹死者百餘名。生擒三劃金兵頭一擊斃,七劃金兵官一斬。法人首級四十餘具,在馬祖廟前懸干示眾以快人心而伸義憤。夫法人自諒山一役藉為口實,我朝大度,含容不以深詰,乃竟狡馬思逞,自取敗北。而今而後,法亦舉目寒心,不敢再肆猖獗矣。」從文中描述之字句可想見當時清朝對於清法戰爭之氣憤與滬尾戰爭戰後勝利之感。
    • 《敵攻滬尾血戰獲勝摺》
    • 西仔反傳說(金枝演社戲劇)
      • 1884年清法戰爭,法軍攻打臺灣,此戰役被臺灣人稱為「西仔反」,其中「西仔」指法蘭西,而「反」通「叛」,指叛亂、動亂之意。 10月清法戰爭滬尾戰役,由當地清軍將領孫開華領軍以及當地滬尾居民一同保護滬尾地區防止法軍入侵,最後擊敗法軍,被視為一場清領時期最光榮的勝仗。 2009年第一屆淡水環境藝術節,淡水人將這場戰役集結公部門、藝術家及當地居民一同打造「西仔反傳說」之環境劇場。而後的每年10月會在淡水滬尾砲台公園進行演出,至2012年《五虎崗奇幻之旅》中首次大型流動式河畔劇場,將當地景觀化為舞台,帶領觀眾們一同遊覽淡水河港城市。 歷年演出 : 2009.10.10 ~ 11:大型戶外劇場-西仔反傳說 / 滬尾砲台公園 2010.10.15 ~ 17:鎮民環境劇場-西仔反傳說 / 滬尾砲台公園(金枝演社劇團) 2011.10.22 ~ 23:西仔反傳說.環境劇場 / 滬尾砲台公園 2012.10.20 ~ 21:環境劇場-五虎崗奇幻之旅 / 觀潮藝術廣場→淡水客船碼頭第三期(G碼頭)→福佑宮河邊廣場→金色水岸河濱公園 2013.10.19 ~ 20:品史詩-西仔反傳說 / 滬尾砲台公園 2014.10.25 ~ 26:市民環境劇場-西仔反傳說 / 滬尾砲台公園 2015.10.24 ~ 25:市民環境劇場:五虎崗奇幻之旅 / 金色水岸 2016.10.15 ~ 16:西仔反傳說.環境劇場 / 觀潮藝術廣場 2017.10.21 ~ 22:環境劇場-五虎崗奇幻之旅 / 金色水岸 2018.10.13 ~ 14:環境劇場-五虎崗奇幻之旅 / 觀潮藝術廣場 2019.10.26 ~ 27:戰祭1884 / 滬尾砲台公園(金枝演社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