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坑區"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已建立頁面,內容為 "==簡介== 深坑地名來自「深坑仔」,「坑」是山谷的意思,因此地位於景美溪山谷之中,所以稱此地為「深坑」。 深坑市街...")
 
(歷史沿革)
行 14: 行 14: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深坑地名來自「深坑仔」,相傳早在清雍正年間已有漢人來此開墾,當時高、黃、陳姓等宗族自木柵溯景美溪北上,在深坑上岸開墾,與原住民經過多年衝突之後,漢人才將原住民納入管轄。
+
深坑地名來自「深坑仔」,相傳早在清雍正年間已有漢人來此開墾,當時高、黃、陳姓等宗族自木柵溯景美溪北上,在深坑上岸開墾,與原住民經過多年衝突之後,漢人才將原住民納入管轄。
  
    深坑市街的形成最早為萬順寮街,至嘉慶初年深坑街肆已然成形,當時景美溪水位高可行船,曾有一段很長的水運時期。深坑原是以農業為主的鄉鎮,但自先民在山地栽種染布重要原料-大菁後,深坑因此開始經濟發展。至日本初期,便由茶葉取代,而茶葉更是影響深坑經濟發展的重大因素。當時,陳秋菊與陳捷為北部抗日義軍主要領袖,在深坑率眾進行抗日活動,總督府基於治安考量以及當時深坑乃產茶大宗再加上交通地位重要,遂於明治三十四年設深坑廳,至此,深坑儼然為臺北盆地東南之政治中心。由於抗日軍的逐漸消沈加上公路鐵道的建設,使深坑不再具重要交通地位,因而逐漸沒落,直至現在因豆腐、古厝才又成為觀光盛地。深坑經漢人200年來的開墾與發展,經歷了繁盛、衰退與轉折再起的過程,拓荒先民雖已歸於塵土,但卻有不少當時開發的遺跡留存至今,供大家追索先民開闢的精神。深坑之所以為深坑,正是具有這些無可替代的特色,因此,小指南的誕生,除了紀錄深坑、提供大家遊玩的參考,更希望大家一起珍惜這些不會再生的文化歷史古蹟。  
+
深坑市街的形成最早為萬順寮街,至嘉慶初年深坑街肆已然成形,當時景美溪水位高可行船,曾有一段很長的水運時期。深坑原是以農業為主的鄉鎮,但自先民在山地栽種染布重要原料-大菁後,深坑因此開始經濟發展。至日本初期,便由茶葉取代,而茶葉更是影響深坑經濟發展的重大因素。當時,陳秋菊與陳捷為北部抗日義軍主要領袖,在深坑率眾進行抗日活動,總督府基於治安考量以及當時深坑乃產茶大宗再加上交通地位重要,遂於明治三十四年設深坑廳,至此,深坑儼然為臺北盆地東南之政治中心。由於抗日軍的逐漸消沈加上公路鐵道的建設,使深坑不再具重要交通地位,因而逐漸沒落,直至現在因豆腐、古厝才又成為觀光盛地。深坑經漢人200年來的開墾與發展,經歷了繁盛、衰退與轉折再起的過程,拓荒先民雖已歸於塵土,但卻有不少當時開發的遺跡留存至今,供大家追索先民開闢的精神。深坑之所以為深坑,正是具有這些無可替代的特色,因此,小指南的誕生,除了紀錄深坑、提供大家遊玩的參考,更希望大家一起珍惜這些不會再生的文化歷史古蹟。
  
 
==參考資源==
 
==參考資源==

於 2021年3月7日 (日) 14:51 的修訂

簡介

深坑地名來自「深坑仔」,「坑」是山谷的意思,因此地位於景美溪山谷之中,所以稱此地為「深坑」。

深坑市街的形成最早為萬順寮街,至嘉慶(1796)初年深坑街已然成形,當時景美溪水位高可行船,曾有一段很長的水運時期。深坑原是以農業為主的鄉鎮,但自先民在山地栽種染布重要原料---大菁後,深坑因此開始經濟發展。至日據(1895年)初期改茶葉為重,而茶葉更是影響深坑經濟發展的重大因素。

日據時期,此地設深坑廳,設深坑庒,深坑儼然為臺北盆地東南之政治中心。後來由於公路鐵道的建設,使深坑不再具重要交通地位,因而逐漸沒落,直至現在因豆腐、古厝才又成為觀光盛地。

深坑經中國漢人二百年來的開墾與發展,經歷了繁盛、衰退與轉折再起的過程,拓荒先民雖已歸於塵土,但卻有不少當時開發的遺跡留存至今,供大家追索先民開闢的精神。

國民政府撤守台灣,改為「深坑鄉」,2010年12月25日,五都改制,再改為「深坑區」沿用至今。

行政特色

歷史沿革

深坑地名來自「深坑仔」,相傳早在清雍正年間已有漢人來此開墾,當時高、黃、陳姓等宗族自木柵溯景美溪北上,在深坑上岸開墾,與原住民經過多年衝突之後,漢人才將原住民納入管轄。

深坑市街的形成最早為萬順寮街,至嘉慶初年深坑街肆已然成形,當時景美溪水位高可行船,曾有一段很長的水運時期。深坑原是以農業為主的鄉鎮,但自先民在山地栽種染布重要原料-大菁後,深坑因此開始經濟發展。至日本初期,便由茶葉取代,而茶葉更是影響深坑經濟發展的重大因素。當時,陳秋菊與陳捷為北部抗日義軍主要領袖,在深坑率眾進行抗日活動,總督府基於治安考量以及當時深坑乃產茶大宗再加上交通地位重要,遂於明治三十四年設深坑廳,至此,深坑儼然為臺北盆地東南之政治中心。由於抗日軍的逐漸消沈加上公路鐵道的建設,使深坑不再具重要交通地位,因而逐漸沒落,直至現在因豆腐、古厝才又成為觀光盛地。深坑經漢人200年來的開墾與發展,經歷了繁盛、衰退與轉折再起的過程,拓荒先民雖已歸於塵土,但卻有不少當時開發的遺跡留存至今,供大家追索先民開闢的精神。深坑之所以為深坑,正是具有這些無可替代的特色,因此,小指南的誕生,除了紀錄深坑、提供大家遊玩的參考,更希望大家一起珍惜這些不會再生的文化歷史古蹟。

參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