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19年2月25日 (一) 17:32 由 Shan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期刊

  • 影片描述:翻開淡淡 感受淡水的細膩與溫柔
  • 影片來源:YouTube


簡介

  《淡淡變化中的淡水‧土地上的人們淡江大學中文系田野調查研究室所發行的淡水地方刊物,設定為三個月出刊一次(3/6/9/12月份)的季刊,2015年12月發行試刊01號。

  取名淡淡,是淡水淡江的意思,也是變化中淡水的顏色,期許同淡淡的雲霧繚繞觀音大屯,大家都好好生活。田野調查研究室成立以來,持續記錄淡水發生的事,從最早的人物誌到紀錄片,形式雖然有所轉變,但想法與精神卻是延續的。紀錄片與成果展,都是他們與土地的相處方式,紮根淡水二十年,他們逐漸有能力讓更多人認識田調。架設網站、季刊,有別於以往每屆一次的成果展模式,他們希望持續產出能加深與地方的連接[1]

  我們觀看淡水,淡水也觀看我們。

章節說明

封面故事

  挑選議題作為書寫的重點。我們關心淡水的發展,但軟性的題目才能與讀者親近並產生討論。第一刊將以「淡水的夜生活」為題。白天被佔領的淡水,當觀光人潮散去,夜市收店關門,淡水終於被歸還,到了夜晚始得解放。各個時程有不同的喧鬧、安靜、情態,淡水人重新浮出,開始屬於自己的夜生活,再等待每個白天的來臨。淡水有怎樣的夜生活?淡水真能有夜生活嗎?封面故事的背後,其實希望能引起讀者的討論與思考。

店家

  淡水是個獨特小鎮,存在許多未必大有名氣或營運昌宏的小店,例如觀光客鍾愛的阿給,其實是淡水人長久以來的早餐,身在社區的阿給店才是淡水人的真實記憶。

  不同於廣告介紹的行銷販售,人情在此章節才是最為重要的。第一刊將走訪「阿媽的理髮店」,尋找在巷弄中至今仍然存在,或許凋零轉型,那些屬於上一代人的理髮記憶,單純紀錄阿媽們的笑聲,或勾勒出淡水理髮店的脈絡。

回頭

  淡水頻頻被歷史回望,此地擁有四百年的發展脈絡,史蹟的材料是十分豐富。我們不以觀光導介的方式,而是主題式的收攏,將磚瓦拉成可察視的時間軸,用「回頭」來了解淡水的發展脈絡。

  例如「淡水廟宇」,代表清代各地的人來到此地打拼,帶來自己文化的同時也漸漸扎根淡水。「日本權力地景」是殖民政策下的產物,從淡水神社到學校的禮堂、水上機場。再到因開港通商而發達的淡水擁有眾多「商行」、顯耀的「世家大院」,都將是我們考察的對象。

小徑

  淡水的地形自大屯山系而生,因此產生了「淡水五虎崗」,也就是淡水重要的五個山崗,它們各自在淡水的發展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而先民開墾時,道路是順應著地形,隨著山崗,垂直淡水河一路往上。但現今發達的公路,卻是平行河岸,直接切斷了既有脈絡。那些小路是仍然存在的,保有的淡水原始的尺度、坡度,不為外地人發現,甚至就適合在裏頭迷路一會再出來。

水文

  大屯山系的地形不只帶來山城般的地貌,在農業為重的時代,山崗之間的溪流是重要的依靠。我們被稱淡水,不只是依傍的淡水河,土地上還有更多流串的小溪,淡水之水講述的不只是淡水區域內豐富的水文,而是淡水的生態、淡水的農業。

人物誌

  地方上有故事的人就在你我身邊。小人物的微觀,其實是淡水巨觀發展的鏡射,學生的房東太太,是個二期被徵收的家戶;飲料店的老闆,曾是土水師父建築工頭,卻沒趕上新市鎮開發就轉行了,他們的生活就是淡水。

  又如地方文史工作者,致力提倡地方意識、保存文史風貌,而光譜另一端是地方政治上的官員,開發立場鮮明,無論是議員、廟公、曾經的行政首長,甚至地方的角頭。第一刊我們選作「影印店阿公」的故事,專為建築系學生服務的阿公,因為評圖半夜都不能睡覺,這不只是跨世代的趣事,也是三十五年來淡江大學周邊影印店的考察。

時事筆記

  田調一直以記錄地方正在發生的事情為己任。時事筆記將搭配圖文,不以新聞手法,而是有故事的觀點講述地方事件。我們在淡水生活,經歷事件,在記錄的當下牽動也被牽動著整個地方的所思所想,我們會往未來的方向記去。

淡淡而論

  此章節為後續計畫,即針對當季淡水,撰寫社論,未定是邀稿或內部成員書寫。

歷來期刊目次

刊期 章節 內容
試刊01號
試刊02號 2016-03春 封面故事 淡水加工罐頭
地方再現術的物流普查
文學/美術/音樂/地圖/攝影/影片/表演/建築
店家 退色的真實
照相館與影像館
小徑 九崁的後門
重建街的平行巷弄
回頭 淡水之水
水源地
人物誌 娃娃車上的文史工作者
蘇文魁
冬季筆記 天元宮櫻花季/元宵節重建街百人夜訪/立法委員選舉/德翔台北漏油事件/
淡江大橋得獎作品展/老淡水今昔攝影展/海中天歇業/竹圍民權公園/
淡水國小120校慶/龍山寺室內照明更新/清水巖戲台拆除
試刊03號 2016-11冬 封面故事 異鄉人
外籍牧師/越南婚姻/新市旅館/輕軌工人/榮民遺眷/老師學生/老街店家
店家 方寸之鋪,溫情不舊
和利碾米工廠
小徑 上學後徑
淡水國小水源街階梯
水文 隱藏的血脈
庄仔內溪
回頭 屋瓦之下,地基之上
重建街民居踏查
人物誌 留住時代的扉頁
莊武男
秋季筆記 紅毛城修復完工重新開放/馬偕紀念館開放/Costco北投店開幕/淡海輕軌施工/
施家古厝會勘/北海岸藝術季───書驛站/新北市紀錄片巡迴映演淡水場/淡水環境藝術節/
溪仔反傳說/多田榮吉故居對外開放/舊公所招商/重建街小客廳/
淡水大拜拜
試刊04號 2017-06夏 封面故事 在廢與墟之間
淡水閒置空間普查
文化資產
百年風華的孤寂───日商中野宅
公共設施
褪色的童話───八仙海岸
柔軟的稜角───舊淡水區公所
沒落產業
仍未散盡的茶香───萬發茶葉工廠
石滬昔與今───淡水石滬
傳統居民
灰燼的餘溫───駱家古厝
回頭的守候───重建街北段
現代住宅
掙扎的自由───紅樹林捷運站旁住宅
無人的海景───三芝土地公坑連棟公寓
人文空間
穿越歷史的足跡───淡水「動物園」
時事筆記 舊國泰橋拆除/淡水大拜拜/重建街市集/淡海新市鎮配水池/
重建街房舍擬拆除/得忌利士洋行後棟團隊進駐/「河邊說書」講座/
海尾仔自行車道開放/祖師廟興建環保金爐/天元宮櫻王病逝/
淡北道遊行/淡江大橋工程五度漂流/福佑宮後方階梯彩繪/北海岸超大豪雨/
滬尾藝文休閒園區BOT案/沙崙石滬禁捕撈/下圭柔山綠蠵龜死亡
試刊05號 2017-11秋 封面故事 淡水小農新觀察
有機農場/自耕自足/休閒農園/合作店家/市民農園
店家 在上樓下樓之間
有河book
小徑 一路上蜿蜒
大田寮205巷小路
水文 倒映中的城市
公司田溪下
回頭 滄桑變遷,記憶猶存
淡江神社
人物誌 百年南來北往客,皆從管弦聲中聞
南北軒
時事筆記 舊公所建物再利用/重建街市集延期
輕軌夜間施工高峰/淡水海關故事月講座
西仔反傳說/淡水環境藝術節/關渡大橋機車道拓寬
清代紅磚房拆除/淡水海關故事月導覽活動/漁人碼頭煙火
淡水農民直銷站設置/日式警官宿舍招標
試刊06號 2018-07夏 封面故事 凝視水深處
淡水河岸地景變遷調查
漁業港口
泊於河海—淡水漁港
通商口岸
開港春秋—海關碼頭
軍事用地
烈火歲月—滬尾砲台
烽火連天—水上機場
河岸居民
守候的人—河口眷村
興起與消逝—竹圍、紅樹林沿岸居民
景觀住宅
權力高度下的視野—多田榮吉故居
失控的天際線—富陽四季、水立方、天境360
休閒文化
在人流與笑容間—日本時代休閒設施
背景一種—金色水岸
時事筆記 月中的時光迴廊/拾起屋瓦/滿身泥/路途遙遠/瓦礫中的嘆息
「無論如何」的開工/夜中慢行/淡水人的共同記憶/斑駁
穿越守護與虔誠/刻痕間拉扯/世代簪纓的根基/遙憶色彩/不再增加的咪咪貓
試刊07號 2018-12冬 封面故事 淡水漁業今昔考
傳統漁法/養殖漁業/討海人/造船者/海鮮餐廳/休閒漁業
店家 二樓老靈魂
河邊春夢
小徑 暗巷聲色
清水街186號裡的小路
水文 我們所不知道的那條溪
下圭柔山溪下游
回頭 崎仔頂上的聖光
法蒂瑪天主堂
人物誌 那年野火般的歌
淡水男孩
時事筆記 巨獸搖滾音樂劇/重建街中秋節一家一菜
淡水環境藝術節/海關碼頭整修開放
油車口蘇府王爺廟燒王船/輕軌橫跨公司田溪工程/西仔反傳說
水碓福德宮遶境/「比肩—陳澄波與好朋友們的淡水之旅」畫展

書目資料

  • 試刊01-03號 發行人:周彥文
  • 試刊04-07號 發行人:黃文倩
  • ISSN:2413-9955

資料來源

  1. 淡淡季刊|田野調查研究室

相關頁面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