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中文系田野調查研究室"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6 次修訂)
行 1: 行 1:
{{導覽條1|學術研究}} (短網址:http://goo.gl/OcIU8Y)
+
{{短網址|http://goo.gl/OcIU8Y}}|{{導覽條1|學術研究}}
  
  '''「艷陽下,架著重重攝影機,跟隨淡水藝術節「踩街」活動;海風中,浸泡在河海交界之處,追蹤鰻魚苗。紀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捕捉淡水每一個當下,用心關懷淡水這塊土地,這就是位於L409的「田野調查研究室」在做的事。」'''<ref>[http://tkutimes.tku.edu.tw/dtl.aspx?no=21986 研究挖挖挖 淡江臥虎藏寶]</ref>
+
  '''「艷陽下,架著重重攝影機,跟隨淡水藝術節「踩街」活動;海風中,浸泡在河海交界之處,追蹤鰻魚苗。紀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捕捉[[淡水]]每一個當下,用心關懷淡水這塊土地,這就是位於L409的「田野調查研究室」在做的事。」'''<ref>[http://tkutimes.tku.edu.tw/dtl.aspx?no=21986 研究挖挖挖 淡江臥虎藏寶]</ref>
  
 
==簡介==
 
==簡介==
 
  [[淡水田野調查研究室]]([[Field Research Studio of Tamsui]])之緣起乃是因[[1994年]]春,[[淡江大學]]前任行政副校長、時任中文系主任的高柏園提出「'''走出校園,回饋地方'''」的構想,發願以[[淡江大學]]所在之[[淡水鎮]]為目標,擬訂一系列之回饋計劃,如在淡水鎮之小學及社區設置讀經班,與當地藝文團體合辦演講、音樂會,推廣書法教育等等。而以保存地方史料為職志,當時即交由中文系教授[[周彥文]]籌設「田野調查研究室」專責此項工作。早期利用文字記錄淡水地區快消失的人事物,後期加入影像,透過學生實地田野調查與影像拍攝,深入淡水社區,以更生動的方式呈現地方文化,迄今已發表沿革志、廟宇志、民俗志等,藉此達到「'''東方文化、在地思考'''」的目標。
 
  [[淡水田野調查研究室]]([[Field Research Studio of Tamsui]])之緣起乃是因[[1994年]]春,[[淡江大學]]前任行政副校長、時任中文系主任的高柏園提出「'''走出校園,回饋地方'''」的構想,發願以[[淡江大學]]所在之[[淡水鎮]]為目標,擬訂一系列之回饋計劃,如在淡水鎮之小學及社區設置讀經班,與當地藝文團體合辦演講、音樂會,推廣書法教育等等。而以保存地方史料為職志,當時即交由中文系教授[[周彥文]]籌設「田野調查研究室」專責此項工作。早期利用文字記錄淡水地區快消失的人事物,後期加入影像,透過學生實地田野調查與影像拍攝,深入淡水社區,以更生動的方式呈現地方文化,迄今已發表沿革志、廟宇志、民俗志等,藉此達到「'''東方文化、在地思考'''」的目標。
  
  初始構想為每年設定一個主題,往大淡水地區採訪十位與該年主題領域有關,並有所成就、具代表性的地方人仕,撰寫成採訪稿,彙編成冊,然後公開舉行發表會,並將文稿交付出版社發行。待累積相當數量後,再集結重整,出版上市。依預訂計劃,於[[2004年]]3月集結十八篇作品為《[[淡水生活風情]]》一書,交由麥田出版社出版。
+
  初始構想為每年設定一個主題,往大淡水地區採訪十位與該年主題領域有關,並有所成就、具代表性的地方人士,撰寫成採訪稿,彙編成冊,然後公開舉行發表會,並將文稿交付出版社發行。待累積相當數量後,再集結重整,出版上市。依預訂計劃,於[[2004年]]3月集結十八篇作品為《[[淡水生活風情]]》一書,交由麥田出版社出版。
  
  本研究室自[[1996年]]起,更進而以影像紀錄的方式,為淡水地區做發展史的紀錄。將淡水當代的情形拍攝成影片,做成「'''立體方志'''」。此一計劃開始執行後,未曾間斷的持續至今,所有成果皆舉行過公開的發表會,並有完整的DVD碟片。
+
  本研究室自[[1996年]]起,更進而以影像紀錄的方式,為淡水地區做發展史的紀錄。將淡水當代的情形拍攝成影片,做成「'''立體方志'''」。此一計劃開始執行後,未曾間斷地持續至今,所有成果皆舉行過公開的發表會,並有完整的DVD碟片。
  
 
[[淡水田野調查研究室]]的理念有三:
 
[[淡水田野調查研究室]]的理念有三:
行 15: 行 15:
 
*三、要當一個有文化的人,就要讓自己溶入文化當中。要有更開放的心胸,仰望天空,而且探視我們所踩踏的土地。
 
*三、要當一個有文化的人,就要讓自己溶入文化當中。要有更開放的心胸,仰望天空,而且探視我們所踩踏的土地。
  
  '''田野調查'''係指在研究開展前,透過實地參與,全面性紀錄現場活動,取得第一手資料的前置作業。而且範圍不僅止於農村鄉事間,舉凡語言學、考古學、民族學、藝術、人類學等,也都會利用田野調查來廣泛蒐集資料,架構新的研究體系和理論基礎。田野調查為保存地方文獻所不可或缺的工作,也是日後官方編輯地方志時所依據的重要資料來源。本研究至所有成果均製成光碟片,除分送地方人仕、相關學者、圖書館等各典藏機構外,並接受各界索取,以廣流傳。但由於第五屆以前沒有經費購買音樂版權,只能擷用電腦中抓取的音樂做配樂,所以始終無公開上市,但可供各界免費索取以供教學研究之用。自第六屆開始自行購買音樂版權後,此一情況方得改善。
+
  '''田野調查'''係指在研究開展前,透過實地參與,全面性紀錄現場活動,取得第一手資料的前置作業。而且範圍不僅止於農村鄉事間,舉凡語言學、考古學、民族學、藝術、人類學等,也都會利用田野調查來廣泛蒐集資料,架構新的研究體系和理論基礎。田野調查為保存地方文獻所不可或缺的工作,也是日後官方編輯地方志時所依據的重要資料來源。本研究至所有成果均製成光碟片,除分送地方人士、相關學者、圖書館等各典藏機構外,並接受各界索取,以廣流傳。但由於第五屆以前沒有經費購買音樂版權,只能擷用電腦中抓取的音樂做配樂,所以始終無公開上市,但可供各界免費索取以供教學研究之用。自第六屆開始自行購買音樂版權後,此一情況方得改善。
  
  民間所做的田野調查工作,雖然在品質上及資料的完整性上會不如官方機構,但是由於民間工作者的角度或許和官方所取不同,所以有時恰可和官方資料相互補充,使一地之史料更為完備。尤其本研究室是以影像方式呈現,能更真實的將史料傳於後世,亦使後世的研究者有更具體的研究依據。
+
  民間所做的田野調查工作,雖然在品質上及資料的完整性上會不如官方機構,但是由於民間工作者的角度或許和官方所取不同,所以有時恰可和官方資料相互補充,使一地之史料更為完備。尤其本研究室是以影像方式呈現,能更真實地將史料傳於後世,亦使後世的研究者有更具體的研究依據。
  
 
  2015年推出季刊《[[淡淡]]》,用不同於以往的方式展現成果。
 
  2015年推出季刊《[[淡淡]]》,用不同於以往的方式展現成果。
行 80: 行 80:
 
|第十屆||陳彥銓|| || ||淡水風土志|| ||
 
|第十屆||陳彥銓|| || ||淡水風土志|| ||
 
|}
 
|}
==交通地圖==
+
 
{{Map1|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
==[[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
 +
*第一年:淡水經略志 - [[銘仔袂去叨位]]
 +
*第二年:[[觀音山的距離]]
 +
*第三年:淡水風土志 - [[輿圖]]
 +
*第四年:淡水裨史志 - [[滬尾2017]]
 +
*第五年:淡水水文志 - [[渠水溯源]]
 +
<gallery>
 +
檔案:銘仔袂去叨位主視覺.JPG|[[銘仔袂去叨位]]
 +
檔案:觀音山的距離主視覺.JPG|[[觀音山的距離]]
 +
檔案:輿圖主視覺.JPG|[[輿圖]]
 +
檔案:淡水水文志渠水溯源.jpg|[[渠水溯源]]
 +
</gallery>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行 95: 行 106:
  
 
==相關連結==
 
==相關連結==
*[http://tku-fieldresearch.blogspot.tw/ 田野調查研究室 (Field Research Studio ,Tamkang University)]
+
*[http://tamsui-field.org/ 田野調查研究室 (Field Research Studio ,Tamkang University)]
 
*[http://www.tacx.tku.edu.tw/intro/super_pages.php?ID=intro1 淡江大學中文系]
 
*[http://www.tacx.tku.edu.tw/intro/super_pages.php?ID=intro1 淡江大學中文系]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gHTXUsd9S_sOgGx6h1M0g 田野調查研究室Youtube頻道]
 +
*[https://issuu.com/tamsui-field 田野調查研究室iSSUU]
  
 
[[Category:學術研究]]
 
[[Category:學術研究]]

於 2021年6月13日 (日) 20:49 的修訂

• 短網址:http://goo.gl/OcIU8Y•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學術研究

  「艷陽下,架著重重攝影機,跟隨淡水藝術節「踩街」活動;海風中,浸泡在河海交界之處,追蹤鰻魚苗。紀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捕捉淡水每一個當下,用心關懷淡水這塊土地,這就是位於L409的「田野調查研究室」在做的事。」[1]

簡介

  淡水田野調查研究室Field Research Studio of Tamsui)之緣起乃是因1994年春,淡江大學前任行政副校長、時任中文系主任的高柏園提出「走出校園,回饋地方」的構想,發願以淡江大學所在之淡水鎮為目標,擬訂一系列之回饋計劃,如在淡水鎮之小學及社區設置讀經班,與當地藝文團體合辦演講、音樂會,推廣書法教育等等。而以保存地方史料為職志,當時即交由中文系教授周彥文籌設「田野調查研究室」專責此項工作。早期利用文字記錄淡水地區快消失的人事物,後期加入影像,透過學生實地田野調查與影像拍攝,深入淡水社區,以更生動的方式呈現地方文化,迄今已發表沿革志、廟宇志、民俗志等,藉此達到「東方文化、在地思考」的目標。

  初始構想為每年設定一個主題,往大淡水地區採訪十位與該年主題領域有關,並有所成就、具代表性的地方人士,撰寫成採訪稿,彙編成冊,然後公開舉行發表會,並將文稿交付出版社發行。待累積相當數量後,再集結重整,出版上市。依預訂計劃,於2004年3月集結十八篇作品為《淡水生活風情》一書,交由麥田出版社出版。

  本研究室自1996年起,更進而以影像紀錄的方式,為淡水地區做發展史的紀錄。將淡水當代的情形拍攝成影片,做成「立體方志」。此一計劃開始執行後,未曾間斷地持續至今,所有成果皆舉行過公開的發表會,並有完整的DVD碟片。

淡水田野調查研究室的理念有三:

  • 一、走出校園,走入在地文化。
  • 二、透過鏡頭及文字,蒐訪紀錄淡水地方發展的歷史與現況。
  • 三、要當一個有文化的人,就要讓自己溶入文化當中。要有更開放的心胸,仰望天空,而且探視我們所踩踏的土地。

  田野調查係指在研究開展前,透過實地參與,全面性紀錄現場活動,取得第一手資料的前置作業。而且範圍不僅止於農村鄉事間,舉凡語言學、考古學、民族學、藝術、人類學等,也都會利用田野調查來廣泛蒐集資料,架構新的研究體系和理論基礎。田野調查為保存地方文獻所不可或缺的工作,也是日後官方編輯地方志時所依據的重要資料來源。本研究至所有成果均製成光碟片,除分送地方人士、相關學者、圖書館等各典藏機構外,並接受各界索取,以廣流傳。但由於第五屆以前沒有經費購買音樂版權,只能擷用電腦中抓取的音樂做配樂,所以始終無公開上市,但可供各界免費索取以供教學研究之用。自第六屆開始自行購買音樂版權後,此一情況方得改善。

  民間所做的田野調查工作,雖然在品質上及資料的完整性上會不如官方機構,但是由於民間工作者的角度或許和官方所取不同,所以有時恰可和官方資料相互補充,使一地之史料更為完備。尤其本研究室是以影像方式呈現,能更真實地將史料傳於後世,亦使後世的研究者有更具體的研究依據。

  2015年推出季刊《淡淡》,用不同於以往的方式展現成果。

歷年成果

  計劃於1994年開始,2004年以前分為書面紀錄的「人物誌」,及影像紀錄的「影像志」兩組同時進行。但因為工作量過大而在2004年將人物採訪部份集結為《淡水生活風情》一書後,人物誌組即宣告結束。留下影像組繼續執行,每一年半至兩年為一屆,每屆結束時皆舉行成果發表會,每屆發表會上皆提供當屆紀錄影像DVD一片,書面資料一本。

人物誌

  • 1994年籌設「田野調查研究室」。同年年底開始「淡水地區人物誌」的調查工作,預訂每年採訪十位左右淡水地區具代表性的人物。
  • 1996年舉行第一次人物誌發表會,主題為淡水地區文化團體,集結出版。(由中文系委託台灣學生書局出版,以下皆相同)
  • 1997年舉行第二次人物誌發表會,主題為淡水地區藝文人物,集結出版。
  • 1998年舉行第三次人物誌發表會,主題為淡水地區藝文人物,集結出版。
  • 1999年舉行第四次人物誌發表會,主題為淡水地區各行各業人物,集結出版。
  • 2001年舉行第五次人物誌發表會,主題為對淡水地區產生影響的人物,集結出版。
  • 2003年舉行第六次人物誌發表會。整理過去採訪文稿,精選其中十八篇作品重新編撰或改寫,並發表成果。成果發表後作品集結為《淡水生活風情》一書,交由麥田出版社在2004年3月出版上市,人物誌組正式結束。

影像志

  • 1996年起籌設影像組,開始申請工作空間、募款,並採購攝影器材等。
  • 第一屆:主導人-張允政,周彥文
1997年開始第一屆影像組拍攝工作。於1999年6月舉行第一次video影像發表會,主題為【淡水沿革志】,製作VHS帶一捲,共92分鐘。標題訂為:蛻變中的淡水街道──清代、日據時期、光復後。(目前已轉錄為DVD)
  • 第二屆:主導人-陳俊宏
1999年9月開始第二屆影像組拍攝工作。於2002年6月舉行第二次video 影像發表會,主題為【淡水廟宇志】,分別剪接成三片光碟,共120分鐘, 並再轉錄為VHS錄影帶一捲。標題訂為:鏡頭下的淡水-信仰與居民的關係。(目前已轉錄為DVD)
  • 第三屆:執行長-陳俊宏
2002年9月正式展開第三屆影像組拍攝工作,於2003年11月舉行成果發表會。主題為【淡水產物志】,又分成四個子題:淡水的漁業(一)、淡水的漁業(二)、淡水的農業、淡水的手工業。四個子題合為一片DVD,共計130分鐘。標題訂為:養生送死、夕陽茶葉三板橋、回溯中的鰻魚、堤岸旁的守護者。
  • 第四屆:執行長-吳柏勳
2004年初開始第四屆影像組拍攝工作,同年12月4日舉行成果發表會。主題為【淡水民生志】,又分為二個子題:淡水地區的住宅環境、淡水 地區的交通問題。二個子題合為一片DVD,共計80分鐘。標題訂為:衣食 之外-居不易、行路難。
  • 第五屆:執行長-徐承立
2005年元月開始第五屆影像組拍攝工作,2006年5月26日舉行成果發表會,主題為【淡水民俗志】,亦分為二個子題:淡水的民俗慶典、淡水的歌舞樂。二個子題合為一片DVD,共計66分鐘。標題訂為:眾神嘉年華、百變文武場。
  • 第六屆:執行長-徐英耀
2006年8月起開始第六屆影像組拍攝工作,2007年12月8日舉行過成果發 表會,主題為【淡水聚落志】,分為兩個子題:淡水的眷村、淡水的傳統聚 落-重建街。二個子題合為一片DVD,共計37分鐘。標題訂為:聚合眷舍 的時空村落、沖洗重建街的記憶。
  • 第七屆:執行長-林哲謙
2008年8月開始第七屆影像組拍攝工作。2010年9月18日舉行過成果發 表會,主題為【淡水生活志】,分為三個子題:社區生活狀態、在地的咖 啡館、淡水踩街活動。二個子題合為一片DVD,共計54分鐘。標題訂 為:竹圍生活圈(19分鐘) 、河邊的約克(15分鐘) 、藝術的踏歌(20分鐘)。
  • 第八屆:執行長-林哲謙
2011年九月開始第八屆影像組拍攝工作,期間分兩批次招生,2013年6月22日舉行成果發表會,主題為【淡水經略志】,主要拍攝角色為淡水運動人士王鐘銘,內容涵括淡水域內重大交通與發展政策。標題訂為:銘仔袂去叨位(81分鐘)。為田調歷來長度最長之作品。
  • 第九屆:執行長-施冠佑
  • 第十屆:執行長-陳彥銓
屆次 主導人/執行長 開拍 成果發表 主題 子題 標題 備註
第一屆 張允政
周彥文
1997年 1999年6月 淡水沿革志 蛻變中的淡水街道──清代、日據時期、光復後 製作VHS帶一捲,共92分鐘。(目前已轉錄為DVD)
第二屆 陳俊宏 1999年9月 2002年6月 淡水廟宇志 鏡頭下的淡水-信仰與居民的關係 分別剪接成三片光碟,共120分鐘, 並再轉錄為VHS錄影帶一捲。(目前已轉錄為DVD)
第三屆 陳俊宏 2002年9月 2003年11月 淡水產物志 淡水的漁業(一)、淡水的漁業(二)、淡水的農業、淡水的手工業 養生送死、夕陽茶葉三板橋、回溯中的鰻魚、堤岸旁的守護者 四個子題合為一片DVD,共計130分鐘。
第四屆 吳柏勳 2004年初 2004年12月4日 淡水民生志 淡水地區的住宅環境、淡水 地區的交通問題 衣食之外-居不易、行路難 。二個子題合為一片DVD,共計80分鐘。
第五屆 徐承立 2005年元月 2006年5月26日 淡水民俗志 淡水的民俗慶典、淡水的歌舞樂 眾神嘉年華、百變文武場 二個子題合為一片DVD,共計66分鐘。
第六屆 徐英耀 2006年8月 2007年12月8日 淡水聚落志 淡水的眷村、淡水的傳統聚落-重建街 聚合眷舍的時空村落、沖洗重建街的記憶 二個子題合為一片DVD,共計37分鐘。
第七屆 林哲謙 2008年8月 2010年9月18日 淡水生活志 社區生活狀態、在地的咖啡館、淡水踩街活動 竹圍生活圈(19分鐘) 、河邊的約克(15分鐘) 、藝術的踏歌(20分鐘) 二個子題合為一片DVD,共計54分鐘。
第八屆 林哲謙 2011年九月 2013年6月22日 淡水經略志 銘仔袂去叨位(81分鐘) 期間分兩批次招生。主要拍攝角色為淡水運動人士王鐘銘,內容涵括淡水域內重大交通與發展政策,為田調歷來長度最長之作品。
第九屆 施冠佑 淡水食貨志
第十屆 陳彥銓 淡水風土志

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

參考資料

  1. 研究挖挖挖 淡江臥虎藏寶

相關頁面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