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淡水]]往昔是一個地方的總稱,隨著歷史的更迭其地理位置及範圍亦有所變化,歷史上曾有[[淡水郡]]、[[淡水廳]]、[[淡水縣]]、[[淡水郡]]、[[淡水街]]、[[淡水鎮]]、[[淡水區]]等行政區劃的設置,清代時淡水甚至曾是北臺灣的總稱。而目前大家所稱的「淡水」古地名「滬尾」則是聚落名,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滬尾」才漸與「淡水」並用,用來指稱今日的淡水一帶。如今大家所稱的[[淡水]]是指[[新北市]]的一個轄區[[淡水區]],位於台灣西北部,是個擁有400年歷史的城鎮,由於位於[[淡水河]]出海口,因此遠在中國清朝時期即成為台灣北部船舶往來重要的港口,進而帶動淡水的繁榮與發展。
+
  [[淡水]]是個擁有400年歷史的城鎮,往昔是一個地方的總稱,隨著歷史的更迭,地理位置及範圍亦有所變化。歷史上曾有[[淡水郡]]、[[淡水廳]]、[[淡水縣]]、[[淡水郡]]、[[淡水街]]、[[淡水鎮]]、[[淡水區]]等行政區劃的設置,清治時期淡水甚至曾是北臺灣的總稱。而目前大家所說的「淡水」古地名「[[滬尾]]」則是聚落名,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滬尾」才漸與「淡水」並用,用來指稱今日的淡水一帶。如今的[[淡水]]是指[[新北市]]的一個轄區[[淡水區]],位於台灣西北部,由於位於[[淡水河]]出海口,因此遠在中國清朝時期即成為台灣北部船舶往來重要的港口,進而帶動其繁榮與發展。
  
 
  由於淡水位於台北盆地的西北方,環繞於[[大屯山]]與[[淡水河]]之間,因此兼具山城與河港特色,景緻優雅,人文薈萃。加上歷史悠久,直到今天,依然保留著許多彌足珍貴的文化遺跡,依據淡水區公所資料,目前認列為古蹟保存者就有23處之多。隨著都市發展至今,目前行政區域共分為42個里,總面積為70.65平方公里,依據戶政事務所截至2010年底止,設籍人口數為143,481人。淡水目前擁有3所大學,2所高中職,3所國民中學,14所國民小學,學生數約達3萬5仟人,因此今日的淡水,若是加上流動人口數,實際人口應有近200,000人。
 
  由於淡水位於台北盆地的西北方,環繞於[[大屯山]]與[[淡水河]]之間,因此兼具山城與河港特色,景緻優雅,人文薈萃。加上歷史悠久,直到今天,依然保留著許多彌足珍貴的文化遺跡,依據淡水區公所資料,目前認列為古蹟保存者就有23處之多。隨著都市發展至今,目前行政區域共分為42個里,總面積為70.65平方公里,依據戶政事務所截至2010年底止,設籍人口數為143,481人。淡水目前擁有3所大學,2所高中職,3所國民中學,14所國民小學,學生數約達3萬5仟人,因此今日的淡水,若是加上流動人口數,實際人口應有近200,000人。

於 2013年9月29日 (日) 12:02 的修訂

  淡水是個擁有400年歷史的城鎮,往昔是一個地方的總稱,隨著歷史的更迭,地理位置及範圍亦有所變化。歷史上曾有淡水郡淡水廳淡水縣淡水郡淡水街淡水鎮淡水區等行政區劃的設置,清治時期淡水甚至曾是北臺灣的總稱。而目前大家所說的「淡水」古地名「滬尾」則是聚落名,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滬尾」才漸與「淡水」並用,用來指稱今日的淡水一帶。如今的淡水是指新北市的一個轄區淡水區,位於台灣西北部,由於位於淡水河出海口,因此遠在中國清朝時期即成為台灣北部船舶往來重要的港口,進而帶動其繁榮與發展。

  由於淡水位於台北盆地的西北方,環繞於大屯山淡水河之間,因此兼具山城與河港特色,景緻優雅,人文薈萃。加上歷史悠久,直到今天,依然保留著許多彌足珍貴的文化遺跡,依據淡水區公所資料,目前認列為古蹟保存者就有23處之多。隨著都市發展至今,目前行政區域共分為42個里,總面積為70.65平方公里,依據戶政事務所截至2010年底止,設籍人口數為143,481人。淡水目前擁有3所大學,2所高中職,3所國民中學,14所國民小學,學生數約達3萬5仟人,因此今日的淡水,若是加上流動人口數,實際人口應有近200,000人。

歷史

史前時期(16世紀前)

  淡水依山傍海,因此數千年來一直有人類入居,以部落形式過著漁獵、放耕的生活,目前已知與淡水相關的原住民文化和族群遺蹟,包括大坌坑文化老崩山文化十三行文化等。

西班牙人時期(1629-1642)

荷蘭人時期(1642-1668)

明鄭時期(1661-1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