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 或 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
您的文字 |
行 28: |
行 28: |
| | | |
| ===13世紀至16世紀(1626之前)=== | | ===13世紀至16世紀(1626之前)=== |
− | 直到13世紀間,時值中國元朝,臺灣北部的平埔族已有以沙金、硫磺、鹿皮等物品,與中國交易土朱、瑪瑙、陶器等物的紀錄。14世紀起,明朝頒布禁海令,嚴禁沿海居民出海,中國東南島嶼逐漸成為走私據點,中國海盜、武裝商船、日本倭寇頻繁往來台海之間,常航行於淡水河口或做短暫停留。
| + | 直到13世紀間,時值中國元朝,臺灣北部的平埔族已有以沙金、硫磺、鹿皮等物品,與中國交易土朱、瑪瑙、陶器等物的紀錄。14世紀起,明朝頒布禁海令,嚴禁沿海居民出海,中國東南島嶼逐漸成為走私據點,中國海盜、武裝商船、日本倭寇頻繁往來台海之間,常航行於淡水河口或做短暫停留。直到明末,台灣北部逐漸受到倭夷威脅,明人對於台澎的安全憂心忡忡,[[雞籠]]、[[淡水]]兩個地名於是屢屢出現在明末史籍裡。例如明嘉靖末(約1565年)[[顧炎武]]撰《天下郡國利病書》第十六冊「福建備錄」載有:「今琉球告急,屬國為俘,而沿海姦民揚帆無忌,萬一倭奴竊據,窺及[[雞籠]][[淡水]],此輩或從而勾引門庭之寇,可不為大憂乎」。 |
− | | |
− | 直到明末,台灣北部逐漸受到倭夷威脅,明人對於台澎的安全憂心忡忡,[[雞籠]]、[[淡水]]兩個地名於是屢屢出現在明末史籍裡。例如,1555年(明嘉靖34年)兵部尚書楊博派遣[[鄭舜功]]出使日本,要求取締倭寇並刺探日本實情,回國後將自己經歷的日本實情寫成《日本一鑑》一書,當中記載:「夫小東之域,有雞籠之山,山乃石峰,特高於眾,中有淡水出焉,而我取道雞籠等山之上,徑取七島。」歷史學家認為這可能是淡水、雞籠地名最早出現在史料中的時間。又例如,明嘉靖末(約1565年)[[顧炎武]]撰《天下郡國利病書》第十六冊「福建備錄」載有:「今琉球告急,屬國為俘,而沿海姦民揚帆無忌,萬一倭奴竊據,窺及[[雞籠]][[淡水]],此輩或從而勾引門庭之寇,可不為大憂乎」。
| |
| | | |
| ===西班牙人時期(1626-1642)=== | | ===西班牙人時期(1626-16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