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阿給"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6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3 次修訂)
行 1: 行 1:
 
{{導覽條1|飲食}}
 
{{導覽條1|飲食}}
[[檔案:阿給內餡.jpg|300px|縮圖|{{檔案:阿給內餡.jpg}}]]
+
{{Youtube|5bd4lYgXXPo|400|right|20160625中天新聞 淡水阿給老店 起家自淡水國中發財樹}}
 +
[[檔案:阿給內餡.jpg|300px|縮圖|淡水阿給內餡(豆腐、冬粉與魚漿)]]
  
 
==簡介==
 
==簡介==
  [[淡水阿給]],日文「油炸豆腐皮」(油揚げ(aburaage),簡稱あげ(age)),是淡水有名的小吃之一。作法是將四方形的油豆腐斜角對切成三角形,挖去中間的豆腐,然後填充炒過的冬粉,再以魚漿封口,然後加以蒸熟;食用前淋上甜辣醬或其他特殊醬汁,風味極佳。
+
  [[淡水阿給]],是[[淡水]]具有代表性的一種美食,四方形油豆腐,頭頂蓋片魚漿,原名「あぶらあげ (ABURA-AGEI)」,是「油豆腐」的日文念法,將其直接簡化音譯,只留下後面的AGEI,而成知名的「阿給」,阿給雖是日語發音轉化而來,卻無日本料理的影子,是淡水傳統特色小吃之一。
  
  [[淡水]]賣'''阿給'''的店家很多,座落於[[真理街]]上[[淡水國中]]旁的矮房子是最早的創始店,地點非常不顯眼,卻是當地學生及居民的最愛。
+
  作法源自[[1965年]](民國54),[[楊鄭錦文]]女士所發明,她在淡水國中旁賣吃的,因為捨不得食材浪費,有天在菜市場看到一位老先生賣一種以油豆腐包餡的點心得到靈感,返家後開始研究,並將粉絲和絞肉作餡,放入挖空的油豆腐內,竟變通出特殊的料理,這道小吃推出後,受到歡迎。
  
  後因[[淡水國中]]校區擴建,而將校門外牆區的這些老舊矮房子全數拆遷,於是『淡水阿給老店』便搬遷至現今的真理街6-1號址。
+
  座落於[[真理街]]上[[淡水國中]]旁的矮房子是最早的創始店,地點非常不顯眼,後因[[淡水國中]]校區擴建,而將校門外牆區的這些老舊矮房子全數拆遷,[[楊鄭錦文]]女士的店面後遷至真理街6-1號,也意外造成阿給街的稱號,阿給發展成「街」,在[[真理街]]的小坡道上,沿街成排的商家掛滿了「阿給」招牌,而屬於[[淡水]]記憶的則是位在[[真理街]]上的阿給店。經過各家研製,家家粉絲炒的「韌度」以及醬料的調配之風味略有不同,有些店家則是獨門特調醬料,有些店家亦研發出多種新口味,有原味、蠔油、沙嗲、芥末等,還有精心為素食者考量的阿給,將魚漿改以香菇絲和太白粉,風味絕佳。
  
  阿給創始老店由清晨5點即開始營業,只要當天預做的阿給量一售罄即打烊,平日約至下午一兩點,遇到假日遊客如織時,中午12點多就可能賣完。也因此讓[[文化國小]]旁的另一家文化阿給店陸續被誤以為是正宗阿給老店。
+
  現在的[[阿給]],當然不用剩下的食材來製作,而是新鮮料理下的美食,例如豆皮講究鮮嫩,口感實在,魚漿則須真材實料,所有的材料雖然廉價,但作法卻費時費工,尤是冬粉之炒、浸要到位,醬料的調味也得準確。
  
 
  淡水的'''阿給'''以[[真理街]]為發源地,該條街上目前有三家阿給店,分別為'''老店阿給、三姊妹阿給、文化阿給'''。
 
  淡水的'''阿給'''以[[真理街]]為發源地,該條街上目前有三家阿給店,分別為'''老店阿給、三姊妹阿給、文化阿給'''。
行 23: 行 24:
 
檔案:文化阿給.jpg|文化阿給店門口
 
檔案:文化阿給.jpg|文化阿給店門口
 
</gallery>
 
</gallery>
 
==由來==
 
  源自1965年[[楊鄭錦文]]女士所發明,起初是為了不想浪費賣剩的食材,而想出的特殊料理方式。
 
  
 
==材料==
 
==材料==
行 64: 行 62:
  
 
==做法==
 
==做法==
#將油豆腐切開,挖出部分豆腐。
+
#將四方形油豆腐切開,挖出部分豆腐。
 
#冬粉浸泡15分鐘,並剪成小段。
 
#冬粉浸泡15分鐘,並剪成小段。
 
#熱油鍋,並放入豬絞肉和油蔥酥拌炒。
 
#熱油鍋,並放入豬絞肉和油蔥酥拌炒。
行 73: 行 71: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淡水學用語辭典
+
*[[淡水學用語辭典]]
:*《愛料理》食譜網
+
*[[淡水鎮志]]觀光志
 +
 
 
==相關連結==
 
==相關連結==
:*[http://icook.tw/recipes/51937 來去淡水-淡水阿給-《愛料理》食譜網]
+
*[https://www.facebook.com/simpleinfo/photos/a.446948485481264.1073741843.407559902753456/513849028791209/?type=3&theater 圖文不符-【台灣常識集038】]
  
 
[[category:飲食]]
 
[[category:飲食]]
 +
 +
[[zh:淡水阿給]]
 +
[[en:A-gei]]
 +
[[ja:阿給]]

於 2018年12月7日 (五) 19:11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飲食

  • 影片描述:20160625中天新聞 淡水阿給老店 起家自淡水國中發財樹
  • 影片來源:YouTube
淡水阿給內餡(豆腐、冬粉與魚漿)

簡介

  淡水阿給,是淡水具有代表性的一種美食,四方形油豆腐,頭頂蓋片魚漿,原名「あぶらあげ (ABURA-AGEI)」,是「油豆腐」的日文念法,將其直接簡化音譯,只留下後面的AGEI,而成知名的「阿給」,阿給雖是日語發音轉化而來,卻無日本料理的影子,是淡水傳統特色小吃之一。

  作法源自1965年(民國54),楊鄭錦文女士所發明,她在淡水國中旁賣吃的,因為捨不得食材浪費,有天在菜市場看到一位老先生賣一種以油豆腐包餡的點心得到靈感,返家後開始研究,並將粉絲和絞肉作餡,放入挖空的油豆腐內,竟變通出特殊的料理,這道小吃推出後,受到歡迎。

  座落於真理街淡水國中旁的矮房子是最早的創始店,地點非常不顯眼,後因淡水國中校區擴建,而將校門外牆區的這些老舊矮房子全數拆遷,楊鄭錦文女士的店面後遷至真理街6-1號,也意外造成阿給街的稱號,阿給發展成「街」,在真理街的小坡道上,沿街成排的商家掛滿了「阿給」招牌,而屬於淡水記憶的則是位在真理街上的阿給店。經過各家研製,家家粉絲炒的「韌度」以及醬料的調配之風味略有不同,有些店家則是獨門特調醬料,有些店家亦研發出多種新口味,有原味、蠔油、沙嗲、芥末等,還有精心為素食者考量的阿給,將魚漿改以香菇絲和太白粉,風味絕佳。

  現在的阿給,當然不用剩下的食材來製作,而是新鮮料理下的美食,例如豆皮講究鮮嫩,口感實在,魚漿則須真材實料,所有的材料雖然廉價,但作法卻費時費工,尤是冬粉之炒、浸要到位,醬料的調味也得準確。

  淡水的阿給真理街為發源地,該條街上目前有三家阿給店,分別為老店阿給、三姊妹阿給、文化阿給

  • 老店阿給:最早賣阿給的老店,現在由楊鄭錦文女士的女兒和一群同事所經營。
  • 三姊妹的店:以開店年齡看來是老店,原與老店毗鄰而居,都存在於淡水國中左側,後因國中擴建,於是移至真理街上,三姊妹的店除買阿給外也賣麵。
  • 文化阿給:原為"自助餐"店起家,後來才改賣阿給,經營約20年,由家族經營。

相關照片

材料

主食材:
食材 份量
油豆腐 6塊
冬粉 2把
豬絞肉 150g
魚漿 200g
香菜 適量
調味料:
食材 份量
醬油 1大匙
醬油膏 1大匙
油蔥酥 1大匙
3大匙
白胡椒 1/4小匙

做法

  1. 將四方形油豆腐切開,挖出部分豆腐。
  2. 冬粉浸泡15分鐘,並剪成小段。
  3. 熱油鍋,並放入豬絞肉和油蔥酥拌炒。
  4. 加入冬粉及其他調味料,攪拌至冬粉均勻上色。
  5. 將炒好的冬粉包入油豆腐,以魚漿封口。
  6. 放入蒸鍋,以中小火蒸約15分鐘。
  7. 取出蒸好油豆腐,淋上甜辣醬、放上香菜即完成。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