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里民志/外興仁"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附錄:字幕檔)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69: 行 69:
 
檔案:淡水里民志06外興仁006.jpg|老師與同學合照。
 
檔案:淡水里民志06外興仁006.jpg|老師與同學合照。
 
</gallery>
 
</gallery>
 +
}}
 +
 +
==附錄:字幕檔(輔助檢索用)==
 +
<pre>
 +
今天很冷喔 16度
 +
快 哥哥
 +
我喊三聲不起來的話
 +
我們就要出發囉
 +
 +
 +
 +
你們的扯鈴棍要放好喔
 +
 +
片名 (外興仁)
 +
 +
我叫蘇揚
 +
(你有沒有綽號)
 +
羊咩咩
 +
(羊咩咩喔)
 +
(妳叫什麼名字)
 +
蘇湘
 +
(蘇湘)
 +
 +
小冬瓜
 +
(小冬瓜喔)
 +
小胖也是我的綽號
 +
(真的也是齁)
 +
對啊
 +
那你要用小冬瓜還是小胖
 +
你想要用哪一個藝名
 +
小胖
 +
 +
山巒不一定說每個都很高
 +
因為如果是幾百公尺也是山巒啊
 +
也不一定要5000公尺,3000公尺那種才叫做山巒
 +
 +
我覺得上課很有意義
 +
我們老師會用一些實驗
 +
或是講一些好笑的笑話
 +
或是 一些故事給我們聽
 +
讓我們學會一些國、自、數學、社會
 +
 +
不行
 +
絕對不行
 +
所以等一下我給你材料
 +
你去嘗試
 +
然後你把你的紀錄寫在習作上面
 +
因為這個電路比較不穩定
 +
 +
(你們喜不喜歡上學)
 +
蠻喜歡的
 +
喜歡
 +
為什麼喜歡
 +
因為有體育課
 +
 +
我又來了
 +
我的興趣?
 +
呃...打躲避球
 +
 +
在興仁小學這樣的地方
 +
小孩可以(有)很多的機會
 +
包括躲避球 包括扯鈴
 +
甚至這裡有蠻多
 +
原住民還有新住民
 +
你找一個市區的
 +
去當做一個實驗小學
 +
然後把原來的
 +
既有規模的這個學校
 +
反而都變成一個偏鄉小學
 +
我本來的孫子
 +
就是要讀淡水小學或新興小學
 +
可是後來是考慮到這個學校的環境也不錯
 +
具有很好的老師
 +
具有很好的師資
 +
還有很好的校長
 +
那為什麼不能夠在這邊讀
 +
 +
有印象嗎 他會從綠色先變成黃色
 +
從黃色再變成...紅色
 +
紅色  然後從紅色再變成...
 +
咖啡色
 +
你現在看到的都是他咖啡色的地方
 +
 +
所以樹上會有很多不同顏色喔
 +
 +
小朋友現在進行做校園植物的踏查
 +
現在郭老師在帶領小朋友介紹
 +
我們挑選了大概十幾棵
 +
學校比較特殊的、不一樣的
 +
分別都不一樣的樹木出來
 +
然後我們現在已經把樹木的葉子摘下來
 +
現在先介紹之後
 +
等一下會讓小朋友去根據他手中的葉子
 +
找到他的樹朋友
 +
 +
你們幾個人
 +
12個人
 +
(臭哥哥)
 +
每一組
 +
每一組你們不是有自己的一個主題  對不對
 +
你們今天去觀察了哪一棵樹
 +
他的葉子還有他的顏色
 +
(你有認識到樹嗎?)
 +
有啊
 +
 +
(講一下你是什麼族)
 +
太魯閣族啊
 +
(你家在哪裡啊?)
 +
我家在花蓮啊
 +
(花蓮喔)
 +
(那你怎麼會來這邊念書?)
 +
工作太少 媽媽說工作太少
 +
所以搬來這邊
 +
 +
這個學校先從一個人口的結構
 +
原來都是在地的
 +
可是最近大概這幾年來有一些改變
 +
所以人數裡面
 +
學生人數裡面大概有四分之一
 +
是原住民
 +
四分之一是新住民
 +
所以學校目前也開了布農語、太魯閣語
 +
還有阿美語
 +
那這些就是會想辦法去找到師資
 +
讓孩子再抽離出來
 +
不過這個不是普及到說
 +
每個人都去學這些原住民語
 +
但是他們就是在同一節課
 +
各自學不同的母語
 +
它現在變成另外一個族群的融合
 +
因為你可以在學校裡面可以看到
 +
很多都是原住民的後代
 +
所以這個學校它的教育是多元的
 +
因為現在整個社會的結構就是
 +
都市化、少子化
 +
人口確實有減少
 +
 +
這個學生數確實是有減少
 +
很多原先在興仁服務的同仁
 +
他們有些是移動、跳動
 +
有些人是本來是代課
 +
考上了 可是分發不在興仁
 +
就到不同學校去了
 +
不過這也就造就了所謂的「外興仁」
 +
 +
你現在住哪裡啊
 +
下圭柔山還是...
 +
一樣
 +
住原本那邊喔
 +
就是我們去見習的時候...
 +
 +
那我們每年還是會定期的一些聚會
 +
或是學校有些事情他們還是會幫忙
 +
包括我們上次的淡水的踩街活動
 +
很多的我們過去的同仁都回來
 +
而且他跟我們一起扮起裝扮
 +
我們興仁 我們「蜂」扯鈴的裝扮
 +
一起跟我們踩街遊行
 +
所以這些的人力
 +
這些的人脈也都是我們很重要的資源
 +
 +
我們今天早上會先讓大家做一些戶外活動
 +
所以我們等一下第一站要去的是(淡江大學)圖書館
 +
小學生的話對他們來講是一個願景
 +
因為他將來有可能都要念大學
 +
所以他來這樣的體驗
 +
他想說哇! 原來大學是什麼東西都被放大了
 +
然後大學生是怎樣上課
 +
他去築一個夢想
 +
然後他將來也許會有一個動力
 +
去追逐他想要的大學生活
 +
枯枝落葉大概7.4公斤
 +
然後腐熟堆肥實種的部分是3公斤
 +
所以我們首先要請大家來幫我們秤重
 +
 +
 +
我真的有障礙欸
 +
為什麼  不就一根手指頭一個嗎
 +
不是嗎
 +
 +
我也希望藉此機會
 +
讓這些老師和學生
 +
能夠在這裡面瞭解
 +
廚餘和堆肥是怎麼一個回事
 +
也藉由這個機會做環境教育
 +
 +
我們把經濟學的東西
 +
融入到活動裡面
 +
讓他去玩這些遊戲
 +
這些教材都是他在生活裡面
 +
比較容易能就接觸到的
  
}}
+
我覺得我在一日大學生裡面非常的開心
 +
因為有很多可以讓我們增加感情
 +
還有一些好奇的東西都可以瞭解
 +
 
 +
我們能不能把我們的知識
 +
能夠把觸角延伸到社區的每個角落
 +
幫助到所有能夠幫助到的人
 +
尤其是那些弱勢的小朋友
 +
因為他將來
 +
他有沒有機會人生可以翻轉
 +
那我們如果因為這樣一個小小的服務
 +
將來他人生有一點不一樣的變化
 +
我覺得這樣的服務就會變得很有意義
 +
 
 +
興仁小學就像一個小島一樣
 +
就在一個道路的切割
 +
和旁邊的生態跟歷史人文交錯的地方
 +
它應該是淡水第二老的學校
 +
第一個是街上的淡水小學
 +
所謂百年老校
 +
第二個就是興仁小學
 +
 
 +
新課綱的精神
 +
就是要帶領孩子 你要有探究的能力
 +
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一進到學校處處是課程
 +
環境是課程 典章制度是課程
 +
甚至你所接觸到的
 +
這個所有環境的一草一木
 +
他通通是課程
 +
那我們逐漸就可以讓興仁
 +
把這個環境的資源變成教育的內涵
 +
透過這個方式我們會
 +
更認識到一個在淡水偏鄉的小學
 +
其實他充滿著可能性
 +
所以並不見得說山上的學校
 +
一定會輸給城市
 +
因為這個學校既有百年的歷史
 +
他能傳承下來的
 +
是有更多的一種人際之間的
 +
一個關係跟情感
  
 +
這個欒樹種下去了十年
 +
然後在這個半月形的場地裡面
 +
形成了一個很特殊的形狀
 +
做一點小小的人跟景地
 +
地景之間的裝置
 +
然後結合起來就會是一顆愛心
 +
興仁小學 嘿!嘿!嘿!
 +
</pre>
 
[[Category:紀錄片]]
 
[[Category:紀錄片]]

於 2020年3月10日 (二) 21:46 的最新修訂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學術研究 > 淡水里民志

紀錄片外興仁[編輯]

  • 影片描述:《淡水里民志》2019年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製作
  • 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專訪[編輯]

 


和白鶴邂逅的鄉村校長--楊順宇校長

  順宇校長在來到興仁之前,曾在金山的金美國小服務。金美國小是一塊農地,當時學校正在推動實農教育與鄉土教育,是一種在地學習的概念。

和白鶴相遇的男人

  白鶴,一種來自西伯利亞的候鳥,冬天時會來到台灣避寒,冬天結束後就會回到遙遠的西伯利亞。順宇剛到金美的這一年,遇到了一隻白鶴選擇留在台灣,不僅吸引了鳥類專家注意,也吸引很多基金會的注意。某個基金會以這個白鶴為故事出了繪本,而金美的老師在整理在地學習的鄉土教材時,便把繪本改寫成舞台劇劇本,讓小朋友演出。此舉動感動了基金會,為了白鶴,也為了金山居民,推出了金山倡議,提倡以當地有機農作保護所有人的健康。自此,基金會和金美國小開始合作,租下農地讓小朋友耕作農作,也能就近觀察白鷺。

  順宇認為要與家鄉做連結,你的腳就要踩進家鄉的泥土裏面,這種方式建立的感情是最直接,能夠永遠記在腦海裏的。未來是全球化的時代,孩子在長大之後可能到全球各地去工作,但他會永遠記得我的家鄉在金山,當有機會、有能力,就會回饋家鄉。這個了不起的教學計劃在新北市卓越獎教學比賽,獲得了特優第一名。也訴說了他對教育的看法:現在教育,也不僅止於知識性地教授,更需要實際帶孩子動手做解決問題。

與松結緣

  順宇離開金美後,來到了興仁國小擔任校長,承載著白鶴帶來的經驗,他開始著手興仁國小的規劃。興仁國小,一個擁有百年校史的學校,一進門就能看到樹齡近百的老松。文人騷客都喜愛松,松是不畏風霜,四季常青,內含堅韌不拔的精神,又代表長壽或延續的精神,他便選定了松為學校的精神,以松為參考對象,開始經營學校形象,規劃學校在生態文史層面的發展。近日興仁剛完工的活動中心,其室內的幾根支柱,便以松的樹幹為形象,還有樹枝與樹葉的設計。未來要把這個意象不斷融入學校的環境美化,拉進課程中,並設計出一整套有脈絡的系統來執行。

興仁的現在式

  要推動新的教育方式,順宇校長明白無法靠自己單打獨鬥,需要學校老師的全力配合,關於此他有自己的見解,那就是溝通。他不斷和學校的老師討論,尋求每個人的意見,根據每個人的想法梳理脈絡,並對症下藥。透過這些步驟,老師們開始認同校長的想法,而會持續地支持這些過程,設計出越來越好的計畫。老師們擁有共識,動力會更強,會更支持與配合,才能給孩子帶來更好的教育。校長也將理念在活動中展現,他認為過去談教育,著重談如何培養一個適應未來的人才,但現在不僅需適應未來,還需要能在未來能夠開創、領導未來,將每個人當做一個領導人來教育,這是他對教學的理念。

  在校長和老師們的合作下,興仁給予學生們很多上台表現自己、對校方表達意見的管道,讓學生從小就擁有成為領導人的機會。說一做一,說二做二,絕對順從、沒有思辨能力的教育是被校長否定的。在順宇校長的願景下,興仁變得充滿生機,在楊校長任職的期間,會帶領興仁走向何處,等待著時間驗證。


愛戀山河的師範教師--林志宜主任

  志宜,愛好自然,出生於平坦的南部,是平原孕育的孩子。在南部,中央山脈雖壯大卻也遙遠,志宜從小只能在平地眺望山脈,無法親近高山而感到遺憾,志宜也喜愛婀娜的河川和無際的大海。這樣的嗜好,讓他冥冥之中和興仁產生了緣分。

高分低就,因為淡水太美

  淡水,在台灣寶島的西北隅,有山有河有海。淡水河,源自台北的心臟,時而蜿蜒、時而挺直,時而靜謐、時而喧囂,當夕陽西下,橘紅的光芒溢出,染紅了淡水河,實在美不勝收,常人道,最美的夕陽就在淡水。連觀音都選擇在此臥下,成為了觀音山,不再離開。志宜嚮往淡水,山有山的樣子,海有海的樣子,河有河的樣子。在他自台中師範學院高分畢業那天,和許多文人騷客一樣,毅然決然來到了淡水這個鄉鎮,來到了興仁國小。

晃眼二十餘年,興仁也換了樣貌

  由於對淡水的嚮往,來到素不相識的興仁服務,一轉眼已經過了22年。志宜對興仁的第一印象停留在一棵美麗的大樹,那樹挺立在學校中央,有四五層樓高,卻扎根在水泥裡,志宜曾認為興仁會為持這個典雅的模樣永遠不變。未料有天,大樹倒了,學校為了搶救它,將阻礙了大樹生長的水泥操場全部剷除,換成了草坪,大樹卻再也救不回來了。大樹走了,草坪則被保留下來,幾顆新的樹開始被栽種,因為大樹,如今學校林立著樹木,也有美麗的草坪。大樹離開距今已經20年,在前任校長的規劃下,校園拆除了圍籬,去除了磚牆,校園變得更加平坦,學生也能不受限制的在操場上奔跑。志宜見證了這一切,他不再認為興仁會一成不變,因為他知道,興仁會變得越美越好。

打破填鴨,將新血注入興仁

  志宜在校期間為學校帶來了許多活潑的空氣。過去擔任導師期間,他在學校成立實驗劇團,帶著班上的小朋友改寫童話故事,變成了小劇本,舞台則由教室改造而成,用七彩的大拼布佈景。劇團在學校售票,一張票一塊錢,讓有買票的小朋友進到教室裏面,利用課餘的時間,讓小朋友演戲給小朋友看。讓小朋友用有趣生動的方式,學習教科書上沒教的道理。

  後來,校長讓志宜接任主任的職位,志宜不負所望推動了更多的活動,他讓學生們有了可以展現自己的舞台,也讓學生有了規劃活動、學生自治的機會。現在,志宜在興仁繼續擔任主任,並且仍嘗試著許多的新方法給學生帶來更多面向的學習,來自南部平原的孩子在這裡扎根,在他的見證下,興仁還會有甚麼變化呢?


嚴肅卻溫柔的學生守護者—郭俊良組長

  俊良組長,總是可以看到他嚴肅且不苟言笑的身影穿梭在興仁的校園裡,只要發出低沉深厚的聲音,學生馬上變得聽話、服貼。但在那令人見了畏懼的身軀後,隱藏一顆溫柔愛護學生的心,也因此深得學生們的尊敬。

眼看學校變遷,伸手做出改變

  俊良,民國85年分發到興仁,與大部分人一樣,對於興仁的第一印象就是發現校園裡樹非常多,四周都是樹,其中甚至有一棵四層樓高的大樹。可惜這棵大樹經不住自然的摧殘,不單受風吹雨打,還受電閃雷鳴,更有天牛在內侵蝕,不經內外受敵而倒下了。興仁校區的西北側,許多的榕樹也都得了根病,大樹一棵棵漸漸地消失了。

  在建築方面,身為百年老校的興仁,在不斷增長的歲月中,建築以加法的方式不斷增設,也變相地壓縮了學生能活動的空間。俊良意識現況必須有所改善,便利用百年校慶的機會企劃活動,呼籲老校友或地方的師生回饋母校,把錢和精力共同投入百年校慶的活動,因而爭取到資源與贊助,著手進行一連串改革,這大概就從三年前開始。當時,科教跟俊良的想法是,想用減法的模式將過去不斷積累而成的建築移除,把沒有再使用的空間,恢復成可以讓孩子活動的空間。他們整理了前庭、宿舍區和穿堂,拆除不需要的隔罩圍牆,把一些凸起來的路面平整化,使這些地方規劃成新的使用空間,加上先前種植的樹木們,綠意盎然的美麗校園重新還給了他真正的主人,在這裡成長的孩子們。

老校制度不老,外星人入侵興仁

  身為新北市的學校,興仁一直是開放式教育,小班教學,自開始做九年一貫,到馬上要面臨到108課綱的教育理念,興仁都一步一步跟隨著潮流的腳步。尤其是在母語教學實踐,興仁不只有閩南語、客家語,經學校調查發現興仁內部也有很多的原住民學生,為讓這群學生同樣擁有母語學習的權利,興仁和周遭的學校想出了辦法,共同合聘一位原住民老師,讓這名合格的師資在幾所學校間巡迴教學,比如說禮拜二到興仁國小,禮拜三到其他的學校,禮拜四到另一間學校。由於單一學校要去應聘一個這樣的老師,實為困難,用這種方式不僅讓師資可以共享,也讓更多的孩子受惠。在努力下,興仁目前開設了布農語,太魯閣語及阿美語等母語課程。

  另外,早些年並沒有為學生特別設計獎勵制度,兩年前在進行一些修正時,才意識到這部分的空乏,於是制訂了「外星人」計畫,也就是好寶寶卡。從無到有建立起這個獎勵制度,引發學生在各個領域的行動力,比如說服務、學習、環保、閱讀、品德,和學校正在推行的事物,將學生完成事項以集點方式,記錄在小朋友的本子上面,集滿便可讓學生兌換禮物,鼓勵孩子執行任務的意願,進而獲得德智體群美全方面的學習。而這些興仁認真設計,幾乎每本都獨一無二的「外星人本」,讓學生們愛不釋手。

獨到眼光,創造新意象

  喜歡在學校信步而行的俊良,時常發現學校的美。一次,俊良注意到學校一棵栽種多年的欒樹,在半圓形的場地裏生長形成一個很特殊的形狀。他想到能使人與地景互動、融合,欒樹因季節的變化,顏色繽紛,從綠、黃到紅都有,讓樹與孩子們紅色、黃色的衣服搭配結合,就形成了一個極具創意的「興仁愛心」,而這張照片至今仍擺放在學校的川堂,展現了學校與學生的親密關係,讓人看見滿滿的愛。

  目前,俊良仍用著他的方式,在學校守護孩子成長,也幫助興仁成長,眼光獨到的他,還能繼續創造出甚麼令人期待的事物呢?




淡水新住民志簡介

  淡水里民志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記錄第七期的子計畫一,於2018年8月1日起至2019年7月31日期間由淡江大學大傳系王慰慈老師與中文系中文系黃文倩老師共同主持。其中,大傳系團隊總計拍攝了6部以大淡水地區里民為主題的社區紀錄短片及人物專訪:《放學後,回家前》、《Searching》、《都市遊俠:險路不險》、《正德里的柑仔店》、《鄰聚里》及《外興仁》。


淡水里民志列表

  1. 放學後,回家前
  2. Searching
  3. 都市遊俠:險路不險
  4. 正德里的柑仔店
  5. 鄰聚里
  6. 外興仁



版權資訊

  • 統  籌:淡江大學文學院「淡水人文與在地敘事」計畫案
  • 計畫主持:王慰慈
  • 監  製:王慰慈
  • 作  者: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第34屆三年級
  • 視覺指導:蔡佩倫 陳玉鈴
  • 行政專員:陳書涵 郭思婕
  • 文字編審:周儀鈞
  • 美術編輯:郭玫均 邱永榛
  • 視覺設計:陳穎
  • 發 行 人:林呈蓉
  • 出版發行:淡江大學文學院
地  址: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傳  真:(02)26209925
電  話:(02)26215656-2305



資料來源

  •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里民志(新北市:淡江大學,2019年6月)。

附錄:字幕檔(輔助檢索用)[編輯]

今天很冷喔 16度
快 哥哥
我喊三聲不起來的話
我們就要出發囉
一
二
三
你們的扯鈴棍要放好喔

片名 (外興仁)

我叫蘇揚
(你有沒有綽號)
羊咩咩
(羊咩咩喔)
(妳叫什麼名字)
蘇湘
(蘇湘)

小冬瓜
(小冬瓜喔)
小胖也是我的綽號
(真的也是齁)
對啊
那你要用小冬瓜還是小胖
你想要用哪一個藝名
小胖

山巒不一定說每個都很高
因為如果是幾百公尺也是山巒啊
也不一定要5000公尺,3000公尺那種才叫做山巒

我覺得上課很有意義
我們老師會用一些實驗
或是講一些好笑的笑話
或是 一些故事給我們聽
讓我們學會一些國、自、數學、社會

不行
絕對不行
所以等一下我給你材料
你去嘗試
然後你把你的紀錄寫在習作上面
因為這個電路比較不穩定

(你們喜不喜歡上學)
蠻喜歡的
喜歡
為什麼喜歡
因為有體育課

我又來了
我的興趣?
呃...打躲避球

在興仁小學這樣的地方
小孩可以(有)很多的機會
包括躲避球 包括扯鈴
甚至這裡有蠻多
原住民還有新住民
你找一個市區的
去當做一個實驗小學
然後把原來的
既有規模的這個學校
反而都變成一個偏鄉小學
我本來的孫子
就是要讀淡水小學或新興小學
可是後來是考慮到這個學校的環境也不錯
具有很好的老師
具有很好的師資
還有很好的校長
那為什麼不能夠在這邊讀

有印象嗎 他會從綠色先變成黃色
從黃色再變成...紅色
紅色  然後從紅色再變成...
咖啡色
你現在看到的都是他咖啡色的地方
有
所以樹上會有很多不同顏色喔

小朋友現在進行做校園植物的踏查
現在郭老師在帶領小朋友介紹
我們挑選了大概十幾棵
學校比較特殊的、不一樣的
分別都不一樣的樹木出來
然後我們現在已經把樹木的葉子摘下來
現在先介紹之後
等一下會讓小朋友去根據他手中的葉子
找到他的樹朋友

你們幾個人
12個人
(臭哥哥)
每一組
每一組你們不是有自己的一個主題  對不對
你們今天去觀察了哪一棵樹
他的葉子還有他的顏色
(你有認識到樹嗎?)
有啊

(講一下你是什麼族)
太魯閣族啊
(你家在哪裡啊?)
我家在花蓮啊
(花蓮喔)
(那你怎麼會來這邊念書?)
工作太少 媽媽說工作太少
所以搬來這邊

這個學校先從一個人口的結構
原來都是在地的
可是最近大概這幾年來有一些改變
所以人數裡面
學生人數裡面大概有四分之一
是原住民
四分之一是新住民
所以學校目前也開了布農語、太魯閣語
還有阿美語
那這些就是會想辦法去找到師資
讓孩子再抽離出來
不過這個不是普及到說
每個人都去學這些原住民語
但是他們就是在同一節課
各自學不同的母語
它現在變成另外一個族群的融合
因為你可以在學校裡面可以看到
很多都是原住民的後代
所以這個學校它的教育是多元的
因為現在整個社會的結構就是
都市化、少子化
人口確實有減少

這個學生數確實是有減少
很多原先在興仁服務的同仁
他們有些是移動、跳動
有些人是本來是代課
考上了 可是分發不在興仁
就到不同學校去了
不過這也就造就了所謂的「外興仁」

你現在住哪裡啊
下圭柔山還是...
一樣
住原本那邊喔
就是我們去見習的時候...

那我們每年還是會定期的一些聚會
或是學校有些事情他們還是會幫忙
包括我們上次的淡水的踩街活動
很多的我們過去的同仁都回來
而且他跟我們一起扮起裝扮
我們興仁 我們「蜂」扯鈴的裝扮
一起跟我們踩街遊行
所以這些的人力
這些的人脈也都是我們很重要的資源

我們今天早上會先讓大家做一些戶外活動
所以我們等一下第一站要去的是(淡江大學)圖書館
小學生的話對他們來講是一個願景
因為他將來有可能都要念大學
所以他來這樣的體驗
他想說哇! 原來大學是什麼東西都被放大了
然後大學生是怎樣上課
他去築一個夢想
然後他將來也許會有一個動力
去追逐他想要的大學生活
枯枝落葉大概7.4公斤
然後腐熟堆肥實種的部分是3公斤
所以我們首先要請大家來幫我們秤重


我真的有障礙欸
為什麼  不就一根手指頭一個嗎
不是嗎

我也希望藉此機會
讓這些老師和學生
能夠在這裡面瞭解
廚餘和堆肥是怎麼一個回事
也藉由這個機會做環境教育

我們把經濟學的東西
融入到活動裡面
讓他去玩這些遊戲
這些教材都是他在生活裡面
比較容易能就接觸到的

我覺得我在一日大學生裡面非常的開心
因為有很多可以讓我們增加感情
還有一些好奇的東西都可以瞭解

我們能不能把我們的知識
能夠把觸角延伸到社區的每個角落
幫助到所有能夠幫助到的人
尤其是那些弱勢的小朋友
因為他將來
他有沒有機會人生可以翻轉
那我們如果因為這樣一個小小的服務
將來他人生有一點不一樣的變化
我覺得這樣的服務就會變得很有意義

興仁小學就像一個小島一樣
就在一個道路的切割
和旁邊的生態跟歷史人文交錯的地方
它應該是淡水第二老的學校
第一個是街上的淡水小學
所謂百年老校
第二個就是興仁小學

新課綱的精神
就是要帶領孩子 你要有探究的能力
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進到學校處處是課程
環境是課程 典章制度是課程
甚至你所接觸到的
這個所有環境的一草一木
他通通是課程
那我們逐漸就可以讓興仁
把這個環境的資源變成教育的內涵
透過這個方式我們會
更認識到一個在淡水偏鄉的小學
其實他充滿著可能性
所以並不見得說山上的學校
一定會輸給城市
因為這個學校既有百年的歷史
他能傳承下來的
是有更多的一種人際之間的
一個關係跟情感

這個欒樹種下去了十年
然後在這個半月形的場地裡面
形成了一個很特殊的形狀
做一點小小的人跟景地
地景之間的裝置
然後結合起來就會是一顆愛心
興仁小學 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