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舢舨船"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2: 行 2:
 
[[檔案:夕陽舢舨船.JPG|400px|thumb|{{檔案:夕陽舢舨船.JPG}}]]
 
[[檔案:夕陽舢舨船.JPG|400px|thumb|{{檔案:夕陽舢舨船.JPG}}]]
 
{{Youtube|PW_wuGjnd3E|400|right|末代[[舢舨]]醫生}}
 
{{Youtube|PW_wuGjnd3E|400|right|末代[[舢舨]]醫生}}
 +
[[檔案:20050521淡水舢舨船.jpg|400px|thumb|{{檔案:20050521淡水舢舨船.jpg}}]]
  
 
==簡介==
 
==簡介==

於 2015年10月21日 (三) 09:54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淡水
圖檔簡述:黃昏淡水河邊停泊的舢舨
拍攝日期:2012-12-15
拍攝地點:中正路
所有人:Rocio
攝影者:Rocio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 影片描述:末代舢舨醫生
  • 影片來源:YouTube
圖檔簡述:淡水舢舨船
拍攝日期:2005-05-21
拍攝地點:淡水至關渡步道
所有人:Jill
攝影者:Jill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簡介

  舢舨,過去有「三板」的說法,指構造簡單、航行在河川內的小木船。淡水的木造舢舨船主要是由五塊木板所組成,兩側立面稱為「上檣」、接近船底兩側的稱為「斜腳板」、船底稱為「水底板」、斜側面兩塊、立側面兩塊),通常採用質地堅實的檜木、柳安、亞杉等木材製作,現在考量堅固性與價格,木造舢舨已很少見,材質多改用玻璃纖維(塑鋼)。有眼睛的舢舨船是淡水河內常見的船隻,也是淡水的特色。

  關於舢舨的由來,一般說法認為,清朝時期淡水是大陸與台灣溝通的重要通商口岸,當時有許多來自中國的大型商船,通行船的船頭都繪有向前看的魚眼,象徵著船隻能夠明辨方向,迅速平安的抵達目的地。

  以前大型商船和帆船可以從淡水河口直接駛到艋舺,但後來淡水河內的寬度與水深越來越淺,一方面也是為了因應各種運輸或捕魚的需要,於是船身承襲大陸彩繪魚眼的的風俗,並將船身改為較小而簡易的各類舢舨,主要用途為河內的運輸。之後,因為淡水河淤積日漸嚴重,商港功能逐漸衰微,逐漸轉為單純的漁業之用。用來捕魚的舢舨船「魚眼」能往下看,象徵漁民能網住魚兒,有祈求大豐收的涵意。

參考資料

相關新聞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