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紅毛城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13年9月14日 (六) 22:28 由 台灣阿成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新頁面:   紅毛城位在淡水文化里中正路28巷1號。西元1628年西班牙人入據淡水,於河口北岸山丘上建一礮臺,稱聖多明哥城1642年,...)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紅毛城位在淡水文化里中正路28巷1號。西元1628年西班牙人入據淡水,於河口北岸山丘上建一礮臺,稱聖多明哥城1642年,荷蘭人北上擊敗西班牙,1644年,荷人重新建造一座更為堅固的聖安東尼奧城,因為當時國人稱荷蘭人為紅毛番,因此也俗稱此城為紅毛城。1724年(雍正2)淡水同知王汧增建圍牆及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做為兵營,今僅存南門。1867年(同治6)英國與清廷訂立「紅毛城永久租約」,第二年英國將領事館設在紅毛城內並大事修改,二樓充為辦公室,底樓改為監獄。其間一度租借給海關做為官員的宿舍。1891年(光緒17),英國在紅毛城的東側新建一棟二層磚造洋房作為領事館官邸。 紅毛城從原本的軍事用途轉成領事辦公的公務場所,空間結構上主堡部分依舊留有防衛功能,建築內部為了辦公而增置文件焚化爐、保險庫、文件保險箱及壁爐等。由於早期領事擁有領事裁判權,在底樓設有四間牢房關壓犯罪的英國犯人,牢門上並設有送食口及窺孔。 領事官邸為紅磚造陽臺殖民地樣式建築,擁有迴廊、斜屋頂等特徵,當時聘請英國建築師設計,但是紅磚及匠師可能來自福建廈門。當時院子裡滿植玫瑰花,官邸迴廊是喝下午茶的場所。官邸內的客、餐廳及主要臥室內皆設有壁爐,保留溫帶地區英國建築空間的特色。官邸牆上的VR磚雕,是代表當時維多利亞女皇 (Victoria Regina) 的縮寫;同時在領事館周圍立有VR租界碑石,為當時英國向清朝以每年十兩紋銀簽下永久租約時所畫設的地界標界點。 城區內現有清朝鐵鑄礮多尊,其中兩門礮身上鑄有「奉憲鑄造 臺灣北路淡水營大礮乙位重八百筋」。原為遺棄在紅毛城附近的清朝舊軍營內,英人在整建紅毛城時將這些清朝鐵鑄礮搬至城內。1980年紅毛城歸還中華民國,並開放給國人參觀。

交通地圖

參考資源

  • 淡水學用語辭典

相關頁面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