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李家"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台灣阿成通過重定向移動忠寮李家頁面至忠寮李祖厝:復原該移動)
 
行 1: 行 1:
#重定向 [[忠寮李祖厝]]
+
==簡介==
 +
  [[忠寮李家]]係指[[淡水]]忠寮的李氏宗族,是昔日淡水地區最大的姓氏聚落,祖籍為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堂號「燕樓」,因此又稱[[燕樓李家]]。
 +
 
 +
  [[李鼎成]],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小崎保李厝鄉人氏,是淡水中寮[[燕樓李家]]來台開基祖。1751年(乾隆十六年),時年三十一歲的[[李鼎成]],揹著父親榮道公的神主牌,攜著年僅十六歲的妻子[[林耀娘]],由福建泉州同安縣馬厝巷故里搭船渡海來台,初期在關渡落腳,[[1756年]](乾隆21)舉家遷居[[滬尾]](淡水舊名)。來台之初李鼎成以行醫為業,但因當時淡水一帶人煙尚稀,求醫治病者寥寥無幾,實在難以養家餬口,後來在妻子的苦勸下,不得已棄醫就農,為人耕種做稼,生活困境才逐漸獲得舒解。
 +
 
 +
  [[李鼎成]]、[[林耀娘]]夫婦育有二子:[[李臣春]]和[[李臣連]]。[[1789年]](乾隆54年)長子李臣春開始購買北投子山林地十餘甲逐步拓墾山腳水源地,次第變為良田,日久成為家族奠基之祖厝所在。嗣後李臣春生下長子[[李太平]]、次子[[李長生]]、三子[[李江中]]、四子[[李山石]],成為日後李家發展的四房主幹,陸續向三芝一帶發展。
 +
 
 +
 
 +
咸豐九年,三房長子李懋修建第一座華廈。1866年(同治5),二房長子李諒於[[大竹圍]]建第二座華廈。1871年(同治10)四房李山石於大埤頭建第三座華廈。1876年(光緒2)大房次子李懋恩於竹圍子演戲埔腳建第四座華廈(即二柱公厝)。1877年(光緒3)大房長子李秋波 (懋澄)於水尾子下寮建第五座華廈(即大柱公厝)。1891年(光緒17)三房三子李懋足在桂花樹建第八座華廈(即三柱公厝)。1893年(光緒19)大房四子李懋蟾(字月華,曾科歲貢生第一名,因此屋前立旗桿)建第九座華廈(即四柱公厝),又稱「歲魁旗杆厝」。至第六座、第七座華廈已完全倒榻或重建,無法重現昔日丰采。
 +
 
 +
李家先祖流傳下來的百年「古厝」目前尚存有多幢,其中有完整資料記載者共九座,「燕樓」為李氏宗族的代表堂號。「燕樓」名稱之由來,係取自春秋戰國時期的首都「燕京」(即今之北京)東角樓之簡稱。
 +
今在北投里李家發跡處建有李氏宗祠,每年仍舉行春秋二祭(三月初三、九月初九)。
 +
 
 +
忠寮李家自發跡以後,一向秉守著耕讀傳家的傳統,相當具有文化氣息,也頗戮力於科考,自渡台第四代以降,屢有登科獲功名;尤其光緒乙酉科,叔姪同榜,分中文、武舉人,傳為美談。
 +
 
 +
今日李氏族人在文化界仍大放異彩,如素人畫家李永沱、詩人李魁賢、建築史家李乾朗、燕樓匠師李自然皆是。

於 2015年1月3日 (六) 22:40 的修訂

簡介

  忠寮李家係指淡水忠寮的李氏宗族,是昔日淡水地區最大的姓氏聚落,祖籍為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堂號「燕樓」,因此又稱燕樓李家

  李鼎成,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小崎保李厝鄉人氏,是淡水中寮燕樓李家來台開基祖。1751年(乾隆十六年),時年三十一歲的李鼎成,揹著父親榮道公的神主牌,攜著年僅十六歲的妻子林耀娘,由福建泉州同安縣馬厝巷故里搭船渡海來台,初期在關渡落腳,1756年(乾隆21)舉家遷居滬尾(淡水舊名)。來台之初李鼎成以行醫為業,但因當時淡水一帶人煙尚稀,求醫治病者寥寥無幾,實在難以養家餬口,後來在妻子的苦勸下,不得已棄醫就農,為人耕種做稼,生活困境才逐漸獲得舒解。

  李鼎成林耀娘夫婦育有二子:李臣春李臣連1789年(乾隆54年)長子李臣春開始購買北投子山林地十餘甲逐步拓墾山腳水源地,次第變為良田,日久成為家族奠基之祖厝所在。嗣後李臣春生下長子李太平、次子李長生、三子李江中、四子李山石,成為日後李家發展的四房主幹,陸續向三芝一帶發展。


咸豐九年,三房長子李懋修建第一座華廈。1866年(同治5),二房長子李諒於大竹圍建第二座華廈。1871年(同治10)四房李山石於大埤頭建第三座華廈。1876年(光緒2)大房次子李懋恩於竹圍子演戲埔腳建第四座華廈(即二柱公厝)。1877年(光緒3)大房長子李秋波 (懋澄)於水尾子下寮建第五座華廈(即大柱公厝)。1891年(光緒17)三房三子李懋足在桂花樹建第八座華廈(即三柱公厝)。1893年(光緒19)大房四子李懋蟾(字月華,曾科歲貢生第一名,因此屋前立旗桿)建第九座華廈(即四柱公厝),又稱「歲魁旗杆厝」。至第六座、第七座華廈已完全倒榻或重建,無法重現昔日丰采。

李家先祖流傳下來的百年「古厝」目前尚存有多幢,其中有完整資料記載者共九座,「燕樓」為李氏宗族的代表堂號。「燕樓」名稱之由來,係取自春秋戰國時期的首都「燕京」(即今之北京)東角樓之簡稱。 今在北投里李家發跡處建有李氏宗祠,每年仍舉行春秋二祭(三月初三、九月初九)。

忠寮李家自發跡以後,一向秉守著耕讀傳家的傳統,相當具有文化氣息,也頗戮力於科考,自渡台第四代以降,屢有登科獲功名;尤其光緒乙酉科,叔姪同榜,分中文、武舉人,傳為美談。

今日李氏族人在文化界仍大放異彩,如素人畫家李永沱、詩人李魁賢、建築史家李乾朗、燕樓匠師李自然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