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新住民志"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存檔一下 還須對稿)
行 6: 行 6:
  
 
==序言==
 
==序言==
 +
  本計劃是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的子計畫之一,於[[2012年]]8月1日迄今已進入第六年頭。本計畫結合了大傳系大三的「影視專案企劃」、「影視專案製作」兩門課程、專業知能服務學習、文學院重點研究計劃案,以及科技部人文數位專案的資源整合,帶領學生以具體行動,拿起攝影機關懷社區的一個在地實踐。它起源於為了保存大淡水地區既有之文化、歷史、產業、文創相關的人、事、物之間的美好故事,由大眾傳播系師生共同投入為期一年的田野調查、探訪、報導、拍攝、紀錄、後期製作、展演策劃、成果出版,一直到最後將所有成果內容建構在網站資料庫上,期待對淡水文化歷史的保存做出具體的貢獻。
 +
 +
  過去我們完成了101年度《[[人物志]]》、102年度《[[食貨志]]》、103年度《[[風土志]]》、104度《[[裨史志]]》、105年度《[[炫光志]]》等主題,不同主題下,記錄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我們以「參與式紀錄片模式」和「敘事傳播」的概念,讓團隊融入當地居民的生活,以「社區影像」行動為淡北地區的居民發聲,傳達社區的觀點。本計劃核心在於操討藉由拍攝社區紀錄片行動,在校師生與與社區居民行動和合作的過程,共同參與下的敘事傳播經驗;提供後端網路平台建構之有效傳播的方法。
 +
 +
  本計畫將透過不同主題保存淡北地區既有之文化、歷史、產業、文創、精彩人物的生命故事,並累積更多這塊土地的人文記憶資產。透過影音與數位人文服務保存當地居民的記憶與容顏,並有助於提升淡北地區新移民與在地文化的融合。也期待透過每一屆的行動,未來的成果與
 +
實務經驗可提供給大專院校進行跨系所合作,並走出校園、進入社區、服務居民的模式。
 +
 +
  106年度(106/8/1-107/7/31)第六屆以新住民家庭的故事為主題。記錄對象包含大陸以及來自東南亞的新移民,藉由紀錄片了解他們的生活、家庭、工作、學習和大環境等等的狀態。認識新移民的離散與遷移,包括舊時記憶、新生日常、主體文化與精神認同的發展與轉向等。本屆拍攝對象為來自越南的吳淑嫻、阮碧兒、甘翠愛;來自中國的高琴、李欣;來自東埔賽的陳秀玲、以及來自菲律賓的黃琦妮。整體團隊為了語盲的溝通,以及需要深入了解她們的生活,因此選擇了來台灣已經一段時間,融入台灣生活為主體受訪對象。但也為了可以保留一些在生活上適應困難,不通國語又婚姻觸礁的案例,我們很幸運遇見了甘翠愛,她願意面對鏡頭分享她自己不幸的故事。因著有她,使我們這次社區拍攝行動,能有比較完整的紀錄。這是我們最感激的地方。
 +
 +
  本屆社區紀錄行動最艱辛的部分,第一就是困難尋找願意接受拍攝的對象,也有的是自己樂意分享故事,但是身為漢人的老公或老人家不願意上鏡頭,或者限制鏡頭不准進入家庭等等。第二困難就是新住民因為家庭經濟需要,有些對象工作時間很長,地點很分散,十分困難排出拍攝時間。第三困難就是婚姻狀態的不穩定,因此中途退出,所有努力前功盡棄。在這九個月,我們更換拍攝對象將近4次,時間一再延誤,面對現實狀況,整體師生團隊在過程中十分受煎熬。現在成果終於出爐了,內心很大的感動,在此特別謝謝我們住在三芝的顧問林素幸老師,藉由她過去曾長達10年時間關懷新住民,累積一些人脈和感情,為我們引薦了三芝不少的新住民。若沒有她的熱心,本系列紀錄片不可能順利完成。
 +
 +
  
 
==新住民志==
 
==新住民志==

於 2018年6月7日 (四) 09:38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學術研究
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

淡水學用語辭典人物志食貨志協作系統屯山人說故事風土志輿圖裨史志滬尾2017炫光志渠水溯源新住民志聆聽下游滬里滬外里民志良師志環保志熟齡志

圖檔簡述:淡水炫光志成果發表會海報。
所有人:淡江大學大傳系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淡水新住民志是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記錄第六期的子計畫一,於2017年8月1日起至2018年7月31日期間由淡江大學大傳系王慰慈老師與中文系中文系黃文倩老師、大傳系陳玉鈴老師共同主持。其中,大傳系團隊總計拍攝了7部以大淡水地區新住民家庭故事為主題的社區紀錄短片及人物專訪:指望塾|賢漂流芹苴辛辣琴生破柬而出欣情不,一樣

序言

  本計劃是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的子計畫之一,於2012年8月1日迄今已進入第六年頭。本計畫結合了大傳系大三的「影視專案企劃」、「影視專案製作」兩門課程、專業知能服務學習、文學院重點研究計劃案,以及科技部人文數位專案的資源整合,帶領學生以具體行動,拿起攝影機關懷社區的一個在地實踐。它起源於為了保存大淡水地區既有之文化、歷史、產業、文創相關的人、事、物之間的美好故事,由大眾傳播系師生共同投入為期一年的田野調查、探訪、報導、拍攝、紀錄、後期製作、展演策劃、成果出版,一直到最後將所有成果內容建構在網站資料庫上,期待對淡水文化歷史的保存做出具體的貢獻。

  過去我們完成了101年度《人物志》、102年度《食貨志》、103年度《風土志》、104度《裨史志》、105年度《炫光志》等主題,不同主題下,記錄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我們以「參與式紀錄片模式」和「敘事傳播」的概念,讓團隊融入當地居民的生活,以「社區影像」行動為淡北地區的居民發聲,傳達社區的觀點。本計劃核心在於操討藉由拍攝社區紀錄片行動,在校師生與與社區居民行動和合作的過程,共同參與下的敘事傳播經驗;提供後端網路平台建構之有效傳播的方法。

 本計畫將透過不同主題保存淡北地區既有之文化、歷史、產業、文創、精彩人物的生命故事,並累積更多這塊土地的人文記憶資產。透過影音與數位人文服務保存當地居民的記憶與容顏,並有助於提升淡北地區新移民與在地文化的融合。也期待透過每一屆的行動,未來的成果與

實務經驗可提供給大專院校進行跨系所合作,並走出校園、進入社區、服務居民的模式。

  106年度(106/8/1-107/7/31)第六屆以新住民家庭的故事為主題。記錄對象包含大陸以及來自東南亞的新移民,藉由紀錄片了解他們的生活、家庭、工作、學習和大環境等等的狀態。認識新移民的離散與遷移,包括舊時記憶、新生日常、主體文化與精神認同的發展與轉向等。本屆拍攝對象為來自越南的吳淑嫻、阮碧兒、甘翠愛;來自中國的高琴、李欣;來自東埔賽的陳秀玲、以及來自菲律賓的黃琦妮。整體團隊為了語盲的溝通,以及需要深入了解她們的生活,因此選擇了來台灣已經一段時間,融入台灣生活為主體受訪對象。但也為了可以保留一些在生活上適應困難,不通國語又婚姻觸礁的案例,我們很幸運遇見了甘翠愛,她願意面對鏡頭分享她自己不幸的故事。因著有她,使我們這次社區拍攝行動,能有比較完整的紀錄。這是我們最感激的地方。

  本屆社區紀錄行動最艱辛的部分,第一就是困難尋找願意接受拍攝的對象,也有的是自己樂意分享故事,但是身為漢人的老公或老人家不願意上鏡頭,或者限制鏡頭不准進入家庭等等。第二困難就是新住民因為家庭經濟需要,有些對象工作時間很長,地點很分散,十分困難排出拍攝時間。第三困難就是婚姻狀態的不穩定,因此中途退出,所有努力前功盡棄。在這九個月,我們更換拍攝對象將近4次,時間一再延誤,面對現實狀況,整體師生團隊在過程中十分受煎熬。現在成果終於出爐了,內心很大的感動,在此特別謝謝我們住在三芝的顧問林素幸老師,藉由她過去曾長達10年時間關懷新住民,累積一些人脈和感情,為我們引薦了三芝不少的新住民。若沒有她的熱心,本系列紀錄片不可能順利完成。


新住民志

指望

  • 編撰:

link={{{5}}}

回上端

塾|賢

  • 編撰:

回上端

漂流芹苴

  • 編撰:

link={{{5}}}

回上端

辛辣琴生

  • 編撰:

link={{{5}}}

回上端

破柬而出

  • 編撰:

link={{{5}}}

回上端

欣情

  • 編撰:

link={{{5}}}

回上端

不,一樣

  • 編撰:

回上端


版權頁

資料來源

相關頁面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