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新住民志" 修訂間的差異
小 |
|||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1 次修訂) | |||
行 1: | 行 1: | ||
{{導覽條1|學術研究}}{{大淡水計畫導覽條}} | {{導覽條1|學術研究}}{{大淡水計畫導覽條}} | ||
{{TocF}} | {{TocF}} | ||
− | [[檔案: | + | [[檔案:淡水新住民志手冊封面.jpg|300px|thumb|{{檔案:淡水新住民志手冊封面.jpg}}]] |
<onlyinclude> | <onlyinclude> | ||
[[淡水新住民志]]是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記錄]]第六期的子計畫一,於[[2017年]]8月1日起至[[2018年]]7月31日期間由[[淡江大學]]大傳系[[王慰慈]]老師與中文系中文系黃文倩老師、大傳系陳玉鈴老師共同主持。其中,大傳系團隊總計拍攝了7部以大淡水地區新住民家庭故事為主題的社區紀錄短片及人物專訪:[[淡水新住民志/指望|指望]]、[[淡水新住民志/塾|賢|塾|賢]]、[[淡水新住民志/漂流芹苴|漂流芹苴]]、[[淡水新住民志/辛辣琴生|辛辣琴生]]、[[淡水新住民志/破柬而出|破柬而出]]、[[淡水新住民志/欣情|欣情]]及[[淡水新住民志/不,一樣|不,一樣]]。 | [[淡水新住民志]]是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記錄]]第六期的子計畫一,於[[2017年]]8月1日起至[[2018年]]7月31日期間由[[淡江大學]]大傳系[[王慰慈]]老師與中文系中文系黃文倩老師、大傳系陳玉鈴老師共同主持。其中,大傳系團隊總計拍攝了7部以大淡水地區新住民家庭故事為主題的社區紀錄短片及人物專訪:[[淡水新住民志/指望|指望]]、[[淡水新住民志/塾|賢|塾|賢]]、[[淡水新住民志/漂流芹苴|漂流芹苴]]、[[淡水新住民志/辛辣琴生|辛辣琴生]]、[[淡水新住民志/破柬而出|破柬而出]]、[[淡水新住民志/欣情|欣情]]及[[淡水新住民志/不,一樣|不,一樣]]。 | ||
− | == | + | ==序言== |
本計劃是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的子計畫之一,於[[2012年]]8月1日迄今已進入第六年頭。本計畫結合了大傳系大三的「影視專案企劃」、「影視專案製作」兩門課程、專業知能服務學習、文學院重點研究計劃案,以及科技部人文數位專案的資源整合,帶領學生以具體行動,拿起攝影機關懷社區的一個在地實踐。它起源於為了保存大淡水地區既有之文化、歷史、產業、文創相關的人、事、物之間的美好故事,由大眾傳播系師生共同投入為期一年的田野調查、探訪、報導、拍攝、紀錄、後期製作、展演策劃、成果出版,一直到最後將所有成果內容建構在網站資料庫上,期待對淡水文化歷史的保存做出具體的貢獻。 | 本計劃是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的子計畫之一,於[[2012年]]8月1日迄今已進入第六年頭。本計畫結合了大傳系大三的「影視專案企劃」、「影視專案製作」兩門課程、專業知能服務學習、文學院重點研究計劃案,以及科技部人文數位專案的資源整合,帶領學生以具體行動,拿起攝影機關懷社區的一個在地實踐。它起源於為了保存大淡水地區既有之文化、歷史、產業、文創相關的人、事、物之間的美好故事,由大眾傳播系師生共同投入為期一年的田野調查、探訪、報導、拍攝、紀錄、後期製作、展演策劃、成果出版,一直到最後將所有成果內容建構在網站資料庫上,期待對淡水文化歷史的保存做出具體的貢獻。 | ||
− | 過去我們完成了101年度《[[人物志]]》、102年度《[[食貨志]]》、103年度《[[風土志]]》、104度《[[裨史志]]》、105年度《[[炫光志]]》等主題,不同主題下,記錄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我們以「參與式紀錄片模式」和「敘事傳播」的概念,讓團隊融入當地居民的生活,以「社區影像」行動為淡北地區的居民發聲,傳達社區的觀點。本計劃核心在於操討藉由拍攝社區紀錄片行動,在校師生與與社區居民行動和合作的過程,共同參與下的敘事傳播經驗;提供後端網路平台建構之有效傳播的方法。 | + | 過去我們完成了101年度《[[淡水人物志|人物志]]》、102年度《[[淡水食貨志|食貨志]]》、103年度《[[淡水風土志|風土志]]》、104度《[[淡水裨史志|裨史志]]》、105年度《[[淡水炫光志|炫光志]]》等主題,不同主題下,記錄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我們以「參與式紀錄片模式」和「敘事傳播」的概念,讓團隊融入當地居民的生活,以「社區影像」行動為淡北地區的居民發聲,傳達社區的觀點。本計劃核心在於操討藉由拍攝社區紀錄片行動,在校師生與與社區居民行動和合作的過程,共同參與下的敘事傳播經驗;提供後端網路平台建構之有效傳播的方法。 |
本計畫將透過不同主題保存淡北地區既有之文化、歷史、產業、文創、精彩人物的生命故事,並累積更多這塊土地的人文記憶資產。透過影音與數位人文服務保存當地居民的記憶與容顏,並有助於提升淡北地區新移民與在地文化的融合。也期待透過每一屆的行動,未來的成果與 | 本計畫將透過不同主題保存淡北地區既有之文化、歷史、產業、文創、精彩人物的生命故事,並累積更多這塊土地的人文記憶資產。透過影音與數位人文服務保存當地居民的記憶與容顏,並有助於提升淡北地區新移民與在地文化的融合。也期待透過每一屆的行動,未來的成果與 | ||
實務經驗可提供給大專院校進行跨系所合作,並走出校園、進入社區、服務居民的模式。 | 實務經驗可提供給大專院校進行跨系所合作,並走出校園、進入社區、服務居民的模式。 | ||
− | 106年度(106/8/1-107/7/31) | + | 106年度(106/8/1-107/7/31)第六屆以新住民家庭的故事為主題。記錄對象包含大陸以及來自東南亞的新移民,藉由紀錄片了解他們的生活、家庭、工作、學習和大環境等等的狀態。認識新移民的離散與遷移,包括舊時記憶、新生日常、主體文化與精神認同的發展與轉向等。本屆拍攝對象為來自越南的吳淑嫺、阮碧兒、甘翠愛;來自中國的高琴、李欣;來自東埔賽的陳秀玲、以及來自菲律賓的黃琦妮。整體團隊為了語盲的溝通,以及需要深入了解她們的生活,因此選擇了來台灣已經一段時間,融入台灣生活為主體受訪對象。但也為了可以保留一些在生活上適應困難,不通國語又婚姻觸礁的案例,我們很幸運遇見了甘翠愛,她願意面對鏡頭分享她自己不幸的故事。因著有她,使我們這次社區拍攝行動,能有比較完整的紀錄。這是我們最感激的地方。 |
本屆社區紀錄行動最艱辛的部分,第一就是困難尋找願意接受拍攝的對象,也有的是自己樂意分享故事,但是身為漢人的老公或老人家不願意上鏡頭,或者限制鏡頭不准進入家庭等等。第二困難就是新住民因為家庭經濟需要,有些對象工作時間很長,地點很分散,十分困難排出拍攝時間。第三困難就是婚姻狀態的不穩定,因此中途退出,所有努力前功盡棄。在這九個月,我們更換拍攝對象將近4次,時間一再延誤,面對現實狀況,整體師生團隊在過程中十分受煎熬。現在成果終於出爐了,內心很大的感動,在此特別謝謝我們住在三芝的顧問林素幸老師,藉由她過去曾長達10年時間關懷新住民,累積一些人脈和感情,為我們引薦了三芝不少的新住民。若沒有她的熱心,本系列紀錄片不可能順利完成。 | 本屆社區紀錄行動最艱辛的部分,第一就是困難尋找願意接受拍攝的對象,也有的是自己樂意分享故事,但是身為漢人的老公或老人家不願意上鏡頭,或者限制鏡頭不准進入家庭等等。第二困難就是新住民因為家庭經濟需要,有些對象工作時間很長,地點很分散,十分困難排出拍攝時間。第三困難就是婚姻狀態的不穩定,因此中途退出,所有努力前功盡棄。在這九個月,我們更換拍攝對象將近4次,時間一再延誤,面對現實狀況,整體師生團隊在過程中十分受煎熬。現在成果終於出爐了,內心很大的感動,在此特別謝謝我們住在三芝的顧問林素幸老師,藉由她過去曾長達10年時間關懷新住民,累積一些人脈和感情,為我們引薦了三芝不少的新住民。若沒有她的熱心,本系列紀錄片不可能順利完成。 | ||
行 35: | 行 35: | ||
===[[淡水新住民志/指望|指望]]=== | ===[[淡水新住民志/指望|指望]]=== | ||
*編撰: | *編撰: | ||
− | {{紀錄片模板-橫|新住民志01指望.jpg|450||Yxu0cWKNkPY}}{{Top|序言}} | + | {{紀錄片模板-橫|新住民志01指望.jpg|450|指,即手指、指甲<br>望,即希望、盼望|Yxu0cWKNkPY|淡水新住民志/指望}}{{Top|序言}} |
===[[淡水新住民志/塾|賢|塾|賢]]=== | ===[[淡水新住民志/塾|賢|塾|賢]]=== | ||
*編撰: | *編撰: | ||
− | {{紀錄片模板-橫| | + | {{紀錄片模板-橫|新住民志02塾賢.png|450|下來飛機之前,我就覺得台灣很漂亮<br>從天空看下來,我還蠻喜歡這個地方|bHdWVErHnBQ|淡水新住民志/塾|賢}}{{Top|序言}} |
===[[淡水新住民志/漂流芹苴|漂流芹苴]]=== | ===[[淡水新住民志/漂流芹苴|漂流芹苴]]=== | ||
*編撰: | *編撰: | ||
− | {{紀錄片模板-橫|新住民志03漂流芹苴.jpg|450||Ep2HaIDcUA0}}{{Top|序言}} | + | {{紀錄片模板-橫|新住民志03漂流芹苴.jpg|450|「只要能和育昌在一起過日子就很幸福了。」|Ep2HaIDcUA0|淡水新住民志/漂流芹苴}}{{Top|序言}} |
===[[淡水新住民志/辛辣琴生|辛辣琴生]]=== | ===[[淡水新住民志/辛辣琴生|辛辣琴生]]=== | ||
*編撰: | *編撰: | ||
− | {{紀錄片模板-橫|新住民志04辛辣琴生.jpg| | + | {{紀錄片模板-橫|新住民志04辛辣琴生.jpg|400|高琴,誓言不對現實認輸,<br>活出自我的豪爽女強人。|GmDyfFo6bb8|淡水新住民志/辛辣琴生}}{{Top|序言}} |
===[[淡水新住民志/破柬而出|破柬而出]]=== | ===[[淡水新住民志/破柬而出|破柬而出]]=== | ||
*編撰: | *編撰: | ||
− | {{紀錄片模板-橫|新住民志05破柬而出.jpg|450||oTQ39QHBpYo}}{{Top|序言}} | + | {{紀錄片模板-橫|新住民志05破柬而出.jpg|450|為了愛琴飄洋過海來到台灣。<br>結繭,然後破繭成蝶,翩翩起舞。|oTQ39QHBpYo|淡水新住民志/破柬而出}}{{Top|序言}} |
===[[淡水新住民志/欣情|欣情]]=== | ===[[淡水新住民志/欣情|欣情]]=== | ||
*編撰: | *編撰: | ||
− | {{紀錄片模板-橫|新住民志06欣情.jpg|450||Pnn5XSv8MlU}}{{Top|序言}} | + | {{紀錄片模板-橫|新住民志06欣情.jpg|450|這裡就是我現在的家|Pnn5XSv8MlU|淡水新住民志/欣情}}{{Top|序言}} |
===[[淡水新住民志/不,一樣|不,一樣]]=== | ===[[淡水新住民志/不,一樣|不,一樣]]=== | ||
*編撰: | *編撰: | ||
− | {{紀錄片模板-橫| | + | {{紀錄片模板-橫|新住民志07不一樣.jpg|450|愛就是你怎麼愛別人|9zaX-Mr3PuE|淡水新住民志/不,一樣}}{{Top|序言}} |
</onlyinclude> | </onlyinclude> | ||
− | |||
==版權頁== | ==版權頁== | ||
+ | *統 籌:[[淡江大學]]文學院淡水文創整合計畫案 | ||
+ | *計畫主持:[[王慰慈]] | ||
+ | *監 製:[[王慰慈]] | ||
+ | *作 者:[[淡江大學]]大傳系三年級 | ||
+ | *視覺指導:陳玉鈴 | ||
+ | *行政指導:曾小玲 | ||
+ | *行政專員:吳祐寧 賈恩祺 | ||
+ | *文字編審:周儀鈞 | ||
+ | *美術編輯:詹雅婷 林紫雯 陳書涵 | ||
+ | *視覺設計:葉柔安 | ||
+ | *發 行 人:林煌達 | ||
+ | *出版發行:[[淡江大學]]文學院 | ||
+ | :地 址: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 ||
+ | :傳 真:(02)26209925 | ||
+ | :電 話:(02)26215656-2305 | ||
+ | *出版日期:[[2018年]]6月 | ||
==資料來源== | ==資料來源== | ||
行 68: | 行 83: | ||
==相關頁面== | ==相關頁面== | ||
+ | *[[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 | ||
==相關連結== | ==相關連結== | ||
− | + | *[http://events.tku.edu.tw/FocusDetail.cshtml?sn=1406 2018-06-07 大淡水新住民志 紀錄為愛留下的故事]【淡江大學校園焦點】 | |
+ | *[http://www.tamx.tku.edu.tw/main/?tribe_events=%E3%80%90%E6%B4%BB%E5%8B%95%E3%80%912018%E5%B9%B46%E6%9C%882%E6%97%A5%E7%AC%AC%E5%85%AD%E5%B1%86%E5%A4%A7%E6%B7%A1%E6%B0%B4%E3%80%8A%E6%96%B0%E4%BD%8F%E6%B0%91%E5%BF%97%E3%80%8B%E7%B4%80%E9%8C%84 【活動】2018年6月2日第六屆大淡水《新住民志》紀錄片成果發表會]【淡江大學大傳系】 | ||
[[Category:學術研究]][[Category:淡水新住民志]][[Category:圖書]] | [[Category:學術研究]][[Category:淡水新住民志]][[Category:圖書]] |
於 2018年6月7日 (四) 19:57 的最新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學術研究淡水新住民志是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記錄第六期的子計畫一,於2017年8月1日起至2018年7月31日期間由淡江大學大傳系王慰慈老師與中文系中文系黃文倩老師、大傳系陳玉鈴老師共同主持。其中,大傳系團隊總計拍攝了7部以大淡水地區新住民家庭故事為主題的社區紀錄短片及人物專訪:指望、塾|賢、漂流芹苴、辛辣琴生、破柬而出、欣情及不,一樣。
序言
本計劃是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的子計畫之一,於2012年8月1日迄今已進入第六年頭。本計畫結合了大傳系大三的「影視專案企劃」、「影視專案製作」兩門課程、專業知能服務學習、文學院重點研究計劃案,以及科技部人文數位專案的資源整合,帶領學生以具體行動,拿起攝影機關懷社區的一個在地實踐。它起源於為了保存大淡水地區既有之文化、歷史、產業、文創相關的人、事、物之間的美好故事,由大眾傳播系師生共同投入為期一年的田野調查、探訪、報導、拍攝、紀錄、後期製作、展演策劃、成果出版,一直到最後將所有成果內容建構在網站資料庫上,期待對淡水文化歷史的保存做出具體的貢獻。
過去我們完成了101年度《人物志》、102年度《食貨志》、103年度《風土志》、104度《裨史志》、105年度《炫光志》等主題,不同主題下,記錄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我們以「參與式紀錄片模式」和「敘事傳播」的概念,讓團隊融入當地居民的生活,以「社區影像」行動為淡北地區的居民發聲,傳達社區的觀點。本計劃核心在於操討藉由拍攝社區紀錄片行動,在校師生與與社區居民行動和合作的過程,共同參與下的敘事傳播經驗;提供後端網路平台建構之有效傳播的方法。
本計畫將透過不同主題保存淡北地區既有之文化、歷史、產業、文創、精彩人物的生命故事,並累積更多這塊土地的人文記憶資產。透過影音與數位人文服務保存當地居民的記憶與容顏,並有助於提升淡北地區新移民與在地文化的融合。也期待透過每一屆的行動,未來的成果與 實務經驗可提供給大專院校進行跨系所合作,並走出校園、進入社區、服務居民的模式。
106年度(106/8/1-107/7/31)第六屆以新住民家庭的故事為主題。記錄對象包含大陸以及來自東南亞的新移民,藉由紀錄片了解他們的生活、家庭、工作、學習和大環境等等的狀態。認識新移民的離散與遷移,包括舊時記憶、新生日常、主體文化與精神認同的發展與轉向等。本屆拍攝對象為來自越南的吳淑嫺、阮碧兒、甘翠愛;來自中國的高琴、李欣;來自東埔賽的陳秀玲、以及來自菲律賓的黃琦妮。整體團隊為了語盲的溝通,以及需要深入了解她們的生活,因此選擇了來台灣已經一段時間,融入台灣生活為主體受訪對象。但也為了可以保留一些在生活上適應困難,不通國語又婚姻觸礁的案例,我們很幸運遇見了甘翠愛,她願意面對鏡頭分享她自己不幸的故事。因著有她,使我們這次社區拍攝行動,能有比較完整的紀錄。這是我們最感激的地方。
本屆社區紀錄行動最艱辛的部分,第一就是困難尋找願意接受拍攝的對象,也有的是自己樂意分享故事,但是身為漢人的老公或老人家不願意上鏡頭,或者限制鏡頭不准進入家庭等等。第二困難就是新住民因為家庭經濟需要,有些對象工作時間很長,地點很分散,十分困難排出拍攝時間。第三困難就是婚姻狀態的不穩定,因此中途退出,所有努力前功盡棄。在這九個月,我們更換拍攝對象將近4次,時間一再延誤,面對現實狀況,整體師生團隊在過程中十分受煎熬。現在成果終於出爐了,內心很大的感動,在此特別謝謝我們住在三芝的顧問林素幸老師,藉由她過去曾長達10年時間關懷新住民,累積一些人脈和感情,為我們引薦了三芝不少的新住民。若沒有她的熱心,本系列紀錄片不可能順利完成。
為了保持紀錄片和採訪的品質,本計劃亦邀請第32屆大四兩位學長姐擔任行政助理;另外邀請7位大四學長姐,加入33屆大三45位學弟妹、陸生、閩台生、交換生共同組成7組紀錄片團隊。特別值得一提是本屆有來自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六位閩台生:何冠鋒、李雨龍、阮瑩瑩、周穎、劉為晨、鄧金華,透過一年的實習課程加入我們團隊,我們在今年修課學生較少的情況下,能有足夠的人力可以完成本系列紀錄行動。
在歷時9個月時間,我們從田野調查、探訪、拍攝、後製剪輯,完成7部紀錄片、7篇專訪、以及精選劇照和工作照30張。下學期服務學習部分還包含主視覺設計評選、策展、宣傳與媒體公關發稿等訓練;過程中團隊同學還必須每週填寫服務日誌及在課堂中進行反思討論。在求好心切下不斷的修改,學生課堂中的投入早已遠遠超過4個學分基本的要求。
學生走入社區,從被動到主動學習、從實地演練和摸索中達成學習的目的、從社區人事物中學習知識與技能、從團隊合作的精神到彼此互助,也培養人際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在拍攝過程中,這群年輕的學生跨越年齡和害羞,與被拍攝者成為朋友,認識他們所不熟悉的生命經驗,這些都成為學生們寶貝的學習過程。期待此次六月二日在三芝區公所埔坪市民活動中心舉辦紀錄片成果發表會,能與淡水、三芝關懷新住民的親間好友和觀眾面對面的主動,讓她們生命的故事,能再一次被關注。
在此特別感謝拍攝合作對象、淡江大學文學院、淡江大學服務學習課程辦公室、三芝區公所,以及科技部和教育部的經費協助,讓淡江大傳的孩子可以勇敢地走出校園,拓展他們生命的領域。本計劃除了每年會對外發表成果展之外,所有歷屆的影音、文字專訪集、相片等成果皆整合於「淡水維基館一大淡水全紀錄」網站中。請參考【淡水維基館】:http://tamsui.dils.tku.edu.tw/
王慰慈
淡江大學大傳系副教授
淡江大學文學院文創大淡水整合案/計劃主持人/監製
科技部淡北城鄉e線牽:人文記憶與社區影像/計劃主持人
2018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專案-淺水好生活/協同主持人
新住民志
指望
- 編撰:
|
【回上端】
塾|賢
- 編撰:
|
【回上端】
漂流芹苴
- 編撰:
|
【回上端】
辛辣琴生
- 編撰:
|
【回上端】
破柬而出
- 編撰:
|
【回上端】
欣情
- 編撰:
|
【回上端】
不,一樣
- 編撰:
|
【回上端】
版權頁
- 統 籌:淡江大學文學院淡水文創整合計畫案
- 計畫主持:王慰慈
- 監 製:王慰慈
- 作 者:淡江大學大傳系三年級
- 視覺指導:陳玉鈴
- 行政指導:曾小玲
- 行政專員:吳祐寧 賈恩祺
- 文字編審:周儀鈞
- 美術編輯:詹雅婷 林紫雯 陳書涵
- 視覺設計:葉柔安
- 發 行 人:林煌達
- 出版發行:淡江大學文學院
- 地 址:新北市淡水區英專路151號
- 傳 真:(02)26209925
- 電 話:(02)26215656-2305
- 出版日期:2018年6月
資料來源
- 淡江大學大傳系提供。
相關頁面
相關連結
- 2018-06-07 大淡水新住民志 紀錄為愛留下的故事【淡江大學校園焦點】
- 【活動】2018年6月2日第六屆大淡水《新住民志》紀錄片成果發表會【淡江大學大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