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小鎮(戲劇)"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新頁面: {{導覽條1|戲劇}} ==簡介== 《淡水小鎮》由梁志民改編自美國作懷爾德(Thornton Wilder,1897-1975)的《小城故事》(Our Town),果陀劇場演出...)
 
(參考資源)
行 3: 行 3:
 
《淡水小鎮》由梁志民改編自美國作懷爾德(Thornton Wilder,1897-1975)的《小城故事》(Our Town),[[果陀劇場]]演出。《淡水小鎮》目前已演出五個版本,首演:[[1989年]]3月19日、二版:[[1993年]]3月26日、三版:[[1996年]]4月19日、四版:[[1999年]]12月24日、五版:[[2006年]]3月16日。第二版演出後,往後的劇本就不再有大幅的更動,主要都是創作觀點和導演手上做改變。《淡水小鎮》的創作背景是台北縣[[淡水]]鎮(今新北市淡水區),劇情分成三募,集中於此城鎮三個不同的時期,分別為[[1966年|民國55年]]、[[1971年|60年]]、[[1979年|68年]],劇本標題分別為〈淡水風光〉、〈小鎮姻緣〉與〈再見淡水〉。《淡水小鎮》運用台灣民間文化風情與語言,減少與觀眾的距離,增進觀眾的認同感。運用當時台灣本土的語言,如[[台語]]、日文,因老一輩的淡水人,受過日本式的教育,在日常生活的交談都會夾雜一兩句日文。梁志民先生,在改編劇本時,曾來[[淡水]]做過訪查,國台語比例為1:5,增加台語比例的演出,為一種追求真實手法的呈現。原著生死關的平行移植,《淡水小鎮》對於原著改編最少的就是第三幕,希望藉由劇中艾茉莉的「塵世之旅」,告訴我們生命是短暫的,我們要好好珍惜現有的生活,不要等到死亡後才後悔。舞台場景半寫實呈現,導演在場景的搭建,大多是寫實場景的呈現,但導演卻又保留像徵性的表演手法,呈現出既寫實又擬真的感覺。《淡水小鎮》比原著有個很不一樣的特點,就是每個角色之間的情感比例加重,將中國人重情的特色融於劇中。
 
《淡水小鎮》由梁志民改編自美國作懷爾德(Thornton Wilder,1897-1975)的《小城故事》(Our Town),[[果陀劇場]]演出。《淡水小鎮》目前已演出五個版本,首演:[[1989年]]3月19日、二版:[[1993年]]3月26日、三版:[[1996年]]4月19日、四版:[[1999年]]12月24日、五版:[[2006年]]3月16日。第二版演出後,往後的劇本就不再有大幅的更動,主要都是創作觀點和導演手上做改變。《淡水小鎮》的創作背景是台北縣[[淡水]]鎮(今新北市淡水區),劇情分成三募,集中於此城鎮三個不同的時期,分別為[[1966年|民國55年]]、[[1971年|60年]]、[[1979年|68年]],劇本標題分別為〈淡水風光〉、〈小鎮姻緣〉與〈再見淡水〉。《淡水小鎮》運用台灣民間文化風情與語言,減少與觀眾的距離,增進觀眾的認同感。運用當時台灣本土的語言,如[[台語]]、日文,因老一輩的淡水人,受過日本式的教育,在日常生活的交談都會夾雜一兩句日文。梁志民先生,在改編劇本時,曾來[[淡水]]做過訪查,國台語比例為1:5,增加台語比例的演出,為一種追求真實手法的呈現。原著生死關的平行移植,《淡水小鎮》對於原著改編最少的就是第三幕,希望藉由劇中艾茉莉的「塵世之旅」,告訴我們生命是短暫的,我們要好好珍惜現有的生活,不要等到死亡後才後悔。舞台場景半寫實呈現,導演在場景的搭建,大多是寫實場景的呈現,但導演卻又保留像徵性的表演手法,呈現出既寫實又擬真的感覺。《淡水小鎮》比原著有個很不一樣的特點,就是每個角色之間的情感比例加重,將中國人重情的特色融於劇中。
 
==參考資源==
 
==參考資源==
*淡水學用語辭典
+
:*淡水學用語辭典

於 2013年10月11日 (五) 20:47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戲劇

簡介

《淡水小鎮》由梁志民改編自美國作懷爾德(Thornton Wilder,1897-1975)的《小城故事》(Our Town),果陀劇場演出。《淡水小鎮》目前已演出五個版本,首演:1989年3月19日、二版:1993年3月26日、三版:1996年4月19日、四版:1999年12月24日、五版:2006年3月16日。第二版演出後,往後的劇本就不再有大幅的更動,主要都是創作觀點和導演手上做改變。《淡水小鎮》的創作背景是台北縣淡水鎮(今新北市淡水區),劇情分成三募,集中於此城鎮三個不同的時期,分別為民國55年60年68年,劇本標題分別為〈淡水風光〉、〈小鎮姻緣〉與〈再見淡水〉。《淡水小鎮》運用台灣民間文化風情與語言,減少與觀眾的距離,增進觀眾的認同感。運用當時台灣本土的語言,如台語、日文,因老一輩的淡水人,受過日本式的教育,在日常生活的交談都會夾雜一兩句日文。梁志民先生,在改編劇本時,曾來淡水做過訪查,國台語比例為1:5,增加台語比例的演出,為一種追求真實手法的呈現。原著生死關的平行移植,《淡水小鎮》對於原著改編最少的就是第三幕,希望藉由劇中艾茉莉的「塵世之旅」,告訴我們生命是短暫的,我們要好好珍惜現有的生活,不要等到死亡後才後悔。舞台場景半寫實呈現,導演在場景的搭建,大多是寫實場景的呈現,但導演卻又保留像徵性的表演手法,呈現出既寫實又擬真的感覺。《淡水小鎮》比原著有個很不一樣的特點,就是每個角色之間的情感比例加重,將中國人重情的特色融於劇中。

參考資源

  • 淡水學用語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