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淡水女學堂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3: 行 3:
  
 
==簡介==
 
==簡介==
  [[淡水女學堂]],日治時期命名「善樓」,創設於[[1884年]],為[[基督教長老教會]]創辦,為臺灣新式女子學校的濫觴,最初長老會教士[[馬偕]]創校的動機,在培養臺籍的女性傳道人員。馬偕發現臺灣婦女受制於「重男輕女」的社會陋俗,如溺女嬰、蓄妾、重聘以及深居簡出等,使得婦女缺乏自由與幸福,而這些都是傳教時的阻力,因此希望藉由宗教教育的力量,使這些婦女成為女性的傳道人員。
+
  [[淡水女學堂]],創設於[[1884年]],為[[基督教長老教會]]創辦,為臺灣新式女子學校的濫觴,最初長老會教士[[馬偕]]創校的動機,在培養臺籍的女性傳道人員。馬偕發現臺灣婦女受制於「重男輕女」的社會陋俗,如溺女嬰、蓄妾、重聘以及深居簡出等,使得婦女缺乏自由與幸福,而這些都是傳教時的阻力,因此希望藉由宗教教育的力量,使這些婦女成為女性的傳道人員。
  
 
  [[1884年]](清光緒10年)1月'''「淡水女學堂」(Tamsui Girls’ SchooI)'''正式開學,一共有45名婦女入學,大半是來自宜蘭的噶瑪蘭平埔族人。為鼓勵婦女入學,女學堂不僅免學費,並補助旅費、膳宿、服裝等。但臺灣民眾依循禮教,不願女子拋頭露面、「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根深蒂固,在經傳道士大力宣導後,女學堂學生最多時也曾達八十人之眾。此時的女學堂是一所以基督教為中心,結合老少婦女的學校。
 
  [[1884年]](清光緒10年)1月'''「淡水女學堂」(Tamsui Girls’ SchooI)'''正式開學,一共有45名婦女入學,大半是來自宜蘭的噶瑪蘭平埔族人。為鼓勵婦女入學,女學堂不僅免學費,並補助旅費、膳宿、服裝等。但臺灣民眾依循禮教,不願女子拋頭露面、「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根深蒂固,在經傳道士大力宣導後,女學堂學生最多時也曾達八十人之眾。此時的女學堂是一所以基督教為中心,結合老少婦女的學校。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