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淡水女學堂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導覽條1|學校}}
 
{{導覽條1|學校}}
[[檔案:淡水女學校20101019.jpg|400px|縮圖|{{檔案:淡水女學校20101019.jpg}}]]
 
  
 +
[[檔案:淡水女學校20101019.jpg|300px|縮圖|{{檔案:淡水女學校20101019.jpg}}]]
 
==簡介==
 
==簡介==
  [[淡水女學堂]],日治時期命名「善樓」,創設於[[1884年]],為[[基督教長老教會]]創辦,為臺灣新式女子學校的濫觴,最初長老會教士[[馬偕]]創校的動機,在培養臺籍的女性傳道人員。馬偕發現臺灣婦女受制於「重男輕女」的社會陋俗,如溺女嬰、蓄妾、重聘以及深居簡出等,使得婦女缺乏自由與幸福,而這些都是傳教時的阻力,因此希望藉由宗教教育的力量,使這些婦女成為女性的傳道人員。
+
  淡水女學堂,創設於[[1883年]](清光緒9年),為[[基督教長老教會]]創辦,為臺灣新式女子學校的濫觴,最初長老會教士[[馬偕]]創校的動機,在培養臺籍的女性傳道人員。馬偕發現臺灣婦女受制於「重男輕女」的社會陋俗,如溺女嬰、蓄妾、重聘以及深居簡出等,使得婦女缺乏自由與幸福,而這些都是傳教時的阻力,因此希望藉由宗教教育的力量,使這些婦女成為女性的傳道人員。
  
  [[1884年]](清光緒10年)1月'''「淡水女學堂」(Tamsui Girls’ SchooI)'''正式開學,一共有45名婦女入學,大半是來自宜蘭的噶瑪蘭平埔族人。為鼓勵婦女入學,女學堂不僅免學費,並補助旅費、膳宿、服裝等。但臺灣民眾依循禮教,不願女子拋頭露面、「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根深蒂固,在經傳道士大力宣導後,女學堂學生最多時也曾達八十人之眾。此時的女學堂是一所以基督教為中心,結合老少婦女的學校。
+
  [[1884年]](清光緒10年)1月「淡水女學堂」(Tamsui Girls’ SchooI)正式開學,一共有45名婦女入學,大半是來自宜蘭的噶瑪蘭平埔族人。為鼓勵婦女入學,女學堂不僅免學費,並補助旅費、膳宿、服裝等。但臺灣民眾依循禮教,不願女子拋頭露面、「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根深蒂固,在經傳道士大力宣導後,女學堂學生最多時也曾達八十人之眾。此時的女學堂是一所以基督教為中心,結合老少婦女的學校。
  
 
  女學堂校長是由[[馬偕博士]]擔任,馬偕夫人和幾位傳道士師母擔任舍監和教師,[[牛津學堂]]的教師也來此授課,課程有:讀書、寫字、算術、歌唱、地理、婦女技能、聖經歷史和聖經教義等。基本上這所學校無學年及學分制,入學年齡也無限制。
 
  女學堂校長是由[[馬偕博士]]擔任,馬偕夫人和幾位傳道士師母擔任舍監和教師,[[牛津學堂]]的教師也來此授課,課程有:讀書、寫字、算術、歌唱、地理、婦女技能、聖經歷史和聖經教義等。基本上這所學校無學年及學分制,入學年齡也無限制。
行 11: 行 11:
 
  淡水女學堂之開創,為臺灣女子教育的嚆矢。受此新教育之薰陶,使婦女改變生活習慣,知識領域開拓,使他們不再侷於家庭的束縛,有助於改變婦女的社會地位。[[1901年]] (明治34年),馬偕博士逝世後「淡水女學堂」一度停辦,改為教士眷屬的宿舍,至[[1905年]](日本明治38)才又恢復,復校後的淡水女學堂改採新的經營方針,訓練傳道人員不再是該校主要目的。
 
  淡水女學堂之開創,為臺灣女子教育的嚆矢。受此新教育之薰陶,使婦女改變生活習慣,知識領域開拓,使他們不再侷於家庭的束縛,有助於改變婦女的社會地位。[[1901年]] (明治34年),馬偕博士逝世後「淡水女學堂」一度停辦,改為教士眷屬的宿舍,至[[1905年]](日本明治38)才又恢復,復校後的淡水女學堂改採新的經營方針,訓練傳道人員不再是該校主要目的。
  
  [[1907年]]5月,馬偕博士之子[[偕叡廉]]返臺創辦中學,將「[[淡水女學堂]]」改為四年制的「[[淡水女學校]]」,[[1922年]](日本大正11年)改名為「[[私立淡水女學院]]」;昭和13年因應日本學制改為「[[私立淡水女子高等學校]]」。戰後,於[[1945年]](民國34年)8月再度改名為「[[淡水女子中學校]]」。[[1947年]](民國36年),[[淡水女子中學]]與[[淡水中學校]]合併為一校,成為[[淡江中學]]女子部與男子部。1948年男女兩部又分開經營,1949年,男子部聘王守勇為校長,陳清忠則為女子部校長,同年7月女子部正式改名為「[[純德女子中學]]」(簡稱[[純德女中]])。[[1956年]]兩校再度合併,改制為「[[私立淡江高級中學]]」。
+
  [[1914年]](日本大正3年)5月,馬偕博士之子[[偕叡廉]]返臺創辦中學,將「[[淡水女學堂]]」改為四年制的「[[淡水女學校]]」,[[1922年]](日本大正11年)改名為「[[私立淡水女學院]]」;昭和13年因應日本學制改為「[[私立淡水女子高等學校]]」。戰後,於[[1945年]](民國34年)8月再度改名為「[[淡水女子中學校]]」。[[1947年]](民國36年),[[淡水女子中學]]與[[淡水中學校]]合併為一校,成為淡江中學女子部與男子部。1948年男女兩部又分開經營,1949年,男子部聘王守勇為校長,陳清忠則為女子部校長,同年7月女子部正式改名為「[[純德女子中學]]」(簡稱[[純德女中]])。1956年兩校再度合併,改制為「私立淡江高級中學」。
  
  近年來淡江中學又附設[[純德小學]],座落於淡江中學校園內,並沿用台灣第一所女子學院的[[淡水女學堂]]作為校舍。
+
  近年來淡江中學又附設純德小學,座落於淡江中學校園內,並沿用台灣第一所女子學院的[[淡水女學堂]]作為校舍。
  
 
==相關資訊==
 
==相關資訊==
行 25: 行 25:
  
 
==相關頁面==
 
==相關頁面==
*[[淡江中學]]
+
:*[[淡江中學]]
*[[淡水婦女學堂]]
+
:*[[淡水婦女學堂]]
  
 
==相關連結==
 
==相關連結==
*[http://women.nmth.gov.tw/zh-tw/Content/Content.aspx?para=119&page=0&Class=44 臺灣第一所新式女學校─淡水女學堂]
+
:*[http://women.nmth.gov.tw/zh-tw/Content/Content.aspx?para=119&page=0&Class=44 臺灣第一所新式女學校─淡水女學堂]
*[http://tamsuitour.pixnet.net/blog/post/11835681-%E6%B7%A1%E6%B0%B4%E5%A5%B3%E5%AD%B8%E5%A0%82 淡水導覽旅遊暨文化活動手記-淡水女學堂]
+
:*[http://tamsuitour.pixnet.net/blog/post/11835681-%E6%B7%A1%E6%B0%B4%E5%A5%B3%E5%AD%B8%E5%A0%82 淡水導覽旅遊暨文化活動手記-淡水女學堂]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683 淡水女學堂-台灣大百科全書]
+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683 淡水女學堂-台灣大百科全書]
*[http://www.rti.org.tw/taiwan/TaiwanHistory.aspx?id=186&Month=1 歷史台灣:台灣第一所女子學校「淡水女學堂」校舍落成]【中央廣播電台】
+
:*[http://www.rti.org.tw/taiwan/TaiwanHistory.aspx?id=186&Month=1 歷史台灣:台灣第一所女子學校「淡水女學堂」校舍落成]【中央廣播電台】
  
[[Category:學校]][[Category:馬偕之路]][[Category:淡水第一]]
+
[[Category:學校]][[Category:馬偕之路]]
 
 
[[zh:純德女子中學]]
 
{{淡水學校導覽盒}}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