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淡水史田野工作室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6: 行 6:
 
  「[[淡水史田野工作室]]」因受限於經費不足,設於負責人住家內,係屬個人工作室。[[1990年]]至[[1992年]]間,工作室投入大量時間從事田野調查,並將階段性的調查成果整理成〈從寺廟分佈看滬尾街聚落之形成〉一文, [[1992年]]5月發表於《北縣文化》。[[1993年]]初,工作室負責人[[張建隆]]受鎮公所委託,創辦[[淡水]]第一份鎮刊《[[金色淡水]]》,工作室仍持續進行田野調查,並將調查結果刊登於《金色淡水》上。[[1995年]]3月《金色淡水》暫時停刊,工作室退出編輯業務;是年底,工作室以影像紀錄方式,製作一部訪問耆老介紹淡水歷史的紀錄片《[[尋找老淡水]]》。翌年([[1996年]])7月,工作室將歷年來調查報告以及所發表的論文整理集結成書,由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書名亦取名《[[尋找老淡水]]》。
 
  「[[淡水史田野工作室]]」因受限於經費不足,設於負責人住家內,係屬個人工作室。[[1990年]]至[[1992年]]間,工作室投入大量時間從事田野調查,並將階段性的調查成果整理成〈從寺廟分佈看滬尾街聚落之形成〉一文, [[1992年]]5月發表於《北縣文化》。[[1993年]]初,工作室負責人[[張建隆]]受鎮公所委託,創辦[[淡水]]第一份鎮刊《[[金色淡水]]》,工作室仍持續進行田野調查,並將調查結果刊登於《金色淡水》上。[[1995年]]3月《金色淡水》暫時停刊,工作室退出編輯業務;是年底,工作室以影像紀錄方式,製作一部訪問耆老介紹淡水歷史的紀錄片《[[尋找老淡水]]》。翌年([[1996年]])7月,工作室將歷年來調查報告以及所發表的論文整理集結成書,由臺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書名亦取名《[[尋找老淡水]]》。
  
  工作室除從事田野調查、發表有關淡水史研究之作品外,亦積極投入搶救古蹟之行列,如[[1996年]]到[[1997年]]間的搶救「淡水稅務司官邸」行動等。[[1997年]]底,工作室參與發起「[[搶救淡水河行動聯盟]]」,反對公路局興建「[[淡水河北側沿河快速道路]]」,直到[[2000年]]九月交通部將此快速道路計畫案予以擱置為止。[[2001年]],工作室與[[淡水文化基金會]]以及[[淡水]]各界合力籌劃興辦「[[淡水社區大學]]」;[[2002年]]八月起,並參與[[淡水社大]]之營運。目前,工作室仍持續關懷[[淡水]]的社會與文化。
+
  工作室除從事田野調查、發表有關淡水史研究之作品外,亦積極投入搶救古蹟之行列,如[[1996年]]到[[1997年]]間的搶救「淡水稅務司官邸」行動等。[[1997年底]],工作室參與發起「[[搶救淡水河行動聯盟]]」,反對公路局興建「[[淡水河北側沿河快速道路]]」,直到[[2000年]]九月交通部將此快速道路計畫案予以擱置為止。[[2001年]],工作室與[[淡水文化基金會]]以及淡水各界合力籌劃興辦「[[淡水社區大學]]」;[[2002年]]八月起,並參與[[淡水社大]]之營運。目前,工作室仍持續關懷淡水的社會與文化。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