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公司田溪橋遺蹟"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3: 行 3:
  
 
==簡介==
 
==簡介==
  [[淡水公司田溪橋遺蹟]],橋遺址位在新市段50地號,即今淡海新市鎮上,於[[2002年]]9月18日公告為縣定古蹟。[[淡水公司田溪]]發源自大屯山,溪長約15公里,為淡水鎮內第一大溪流,流經港仔坪注入臺灣海峽。公司田相傳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為供應淡水及雞籠守軍物資所開闢遺留的。
+
  [[淡水公司田溪橋遺蹟]],橋遺址位在新市段50地號,即今淡海新市鎮上,於[[2002年]]9月18日公告為縣定古蹟。[[淡水公司田溪]]發源自大屯山,溪長約15公里,為淡水鎮(今淡水區)內第一大溪流,流經[[港仔坪]]注入臺灣海峽。公司田相傳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為供應[[淡水]]及雞籠守軍物資所開闢遺留的。西元[[1648年]],據「巴達維亞城日記」得知,漢人已被允許到[[淡水]],人數逐年增加並用牛耕作。約在今淡水[[大庄]]一帶,可說是漢人在北臺灣最早的開墾地,極具歷史意義。[[1654年]]荷蘭人繪'''「淡水附近及雞籠圖」'''標示今[[油車口]]一帶有漢人居住聚落,今大庄一帶為公司田西南畔疑似有稻田的圖形。應屬於荷蘭東印度公司所開闢的田,故此溪以公司田溪而命名,而其上之橋,稱為'''「公司田溪橋」'''。
  
  西元[[1648年]],據「巴達維亞城日記」得知,漢人已被允許到淡水,人數逐年增加並用牛耕作。約在今淡水大庄一帶,可說是漢人在北臺灣最早的開墾地,極具歷史意義。[[1654年]]荷蘭人繪「淡水附近及雞籠圖」標示今油車口一帶有漢人居住聚落,今大庄一帶為公司田西南畔疑似有稻田的圖形。應屬於荷蘭東印度公司所開闢的田,故此溪以公司田溪而命名,而其上之橋,稱為'''「公司田溪橋」'''。
+
  [[公司田溪橋]]很早就已建造,但經常被洪水沖掉,[[1812年]](嘉慶17)由業戶何錦堂等修換,當時是一座柴橋(木板橋),但每次仍難擋洪水,多次重搭,[[1860年]](咸豐10)夏天,橋又被沖毀,村人於是議定重造石橋,由董事吳際青邀集淡北豪戶出資,比較有名的有新竹林恆茂、艋舺張德寶、大龍峒陳悅記、板橋林本源等富商外,淡水本地有祖師公翁濟美、[[龍山寺]]洪雨記、關渡媽祖廟黃興遠以及北港塘的文館、滬尾課館等共百多人共襄盛舉,公司田溪橋的石橋板採自下游的[[雙溪口]],其石母遺蹟尚存。遺蹟現僅存石橋板三條、石碑一塊。石碑曾一度移至[[育英國小]]內暫時存放,橋板曾放置在淡海太子廟代為保管,於[[2006年]]又放回公司田溪三號橋原遺址一帶。
  
  公司田溪橋很早就已建造,但經常被洪水沖掉,[[1812年]](嘉慶17)由業戶何錦堂等修換,當時是一座柴橋,但每次仍難擋洪水,多次重搭,[[1860年]](咸豐10)夏天,橋又被沖毀,村人於是議定重造石橋,由董事吳際青邀集淡北豪戶出資,比較有名的有新竹林恆茂、艋舺張德寶、大龍峒陳悅記、板橋林本源等富商外,淡水本地有祖師公翁濟美、[[龍山寺]]洪雨記、關渡媽祖廟黃興遠以及北港塘的文館、滬尾課館等共百多人共襄盛舉,公司田溪橋的石橋板採自下游的雙溪口,其石母遺蹟尚存。
+
  依據公司田溪橋橋面板簡介,清代重建之公司田溪橋於[[1971年]]左右因道路拓寬而遺落溪底,後由當地[[埤島里]]民合力搬移橋面板兩件,作為碾米作業出入之便橋,但經過數年後遭大水沖落。[[1996年]]前後,因淡海新市鎮計劃動工,里民呂鑼乃將橋面板收存保留。[[2006年]]11月內政部營建署重新建造一座新的橋,其子呂清太並提供至本古蹟現場安置,除了若干早年的石橋板、橋墩石,還有一座[[1862年]](同治元)的重造碑。
 
 
  [[2006年|民國95年]]11月內政部營建署已重新建造一座新的橋,並留下若干早年的石橋板,橋墩石以及一座[[1862年]](同治元)的重造碑。
 
  
 
==相關相片==
 
==相關相片==
 
<gallery widths="300px" heights="200px">
 
<gallery widths="300px" heights="200px">
檔案:公司田溪橋橋面板簡介.JPG
+
檔案:公司田溪橋橋面板簡介.JPG|橋板簡介
檔案:公司田溪橋橋面板.JPG
+
檔案:公司田溪橋橋面板.JPG|橋板
檔案:公司田溪橋-重造公司橋碑記.JPG
+
檔案:公司田溪橋-重造公司橋碑記.JPG|重造公司橋碑記
 
檔案:公司田溪橋.JPG
 
檔案:公司田溪橋.JPG
 
</gallery>
 
</gallery>

於 2016年3月7日 (一) 09:45 的修訂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 古蹟
圖檔簡述:遠觀公司田溪橋,與後方大樓之強烈對比。
拍攝日期:2014-08-09
拍攝地點:中山北路三段
所有人:Rocio
攝影者:Rocio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簡介

  淡水公司田溪橋遺蹟,橋遺址位在新市段50地號,即今淡海新市鎮上,於2002年9月18日公告為縣定古蹟。淡水公司田溪發源自大屯山,溪長約15公里,為淡水鎮(今淡水區)內第一大溪流,流經港仔坪注入臺灣海峽。公司田相傳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為供應淡水及雞籠守軍物資所開闢遺留的。西元1648年,據「巴達維亞城日記」得知,漢人已被允許到淡水,人數逐年增加並用牛耕作。約在今淡水大庄一帶,可說是漢人在北臺灣最早的開墾地,極具歷史意義。1654年荷蘭人繪「淡水附近及雞籠圖」標示今油車口一帶有漢人居住聚落,今大庄一帶為公司田西南畔疑似有稻田的圖形。應屬於荷蘭東印度公司所開闢的田,故此溪以公司田溪而命名,而其上之橋,稱為「公司田溪橋」

  公司田溪橋很早就已建造,但經常被洪水沖掉,1812年(嘉慶17)由業戶何錦堂等修換,當時是一座柴橋(木板橋),但每次仍難擋洪水,多次重搭,1860年(咸豐10)夏天,橋又被沖毀,村人於是議定重造石橋,由董事吳際青邀集淡北豪戶出資,比較有名的有新竹林恆茂、艋舺張德寶、大龍峒陳悅記、板橋林本源等富商外,淡水本地有祖師公翁濟美、龍山寺洪雨記、關渡媽祖廟黃興遠以及北港塘的文館、滬尾課館等共百多人共襄盛舉,公司田溪橋的石橋板採自下游的雙溪口,其石母遺蹟尚存。遺蹟現僅存石橋板三條、石碑一塊。石碑曾一度移至育英國小內暫時存放,橋板曾放置在淡海太子廟代為保管,於2006年又放回公司田溪三號橋原遺址一帶。

  依據公司田溪橋橋面板簡介,清代重建之公司田溪橋於1971年左右因道路拓寬而遺落溪底,後由當地埤島里民合力搬移橋面板兩件,作為碾米作業出入之便橋,但經過數年後遭大水沖落。1996年前後,因淡海新市鎮計劃動工,里民呂鑼乃將橋面板收存保留。2006年11月內政部營建署重新建造一座新的橋,其子呂清太並提供至本古蹟現場安置,除了若干早年的石橋板、橋墩石,還有一座1862年(同治元)的重造碑。

相關相片

資料來源

  1. 《臺北縣縣定古蹟淡水公司田溪橋遺跡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8)。
  2. 周宗賢淡水輝煌的歲月》,(臺北:臺灣商務,2007)。
  3. 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淡水地區文化資產(有形文化財)普查計劃報告書》,(臺北:臺北縣立淡水古蹟博物館,2008年9月)。

參考資源

相關頁面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