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八景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13年10月7日 (一) 22:36 由 Caramel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簡介

  淡水八景的概念源於中國地方志的傳統,這些志書習於將某地景色湊齊八樣,可說是傳統方志的特色之一。清同治年間所修的《淡水廳志》中所列八景為戍台夕陽(紅毛城)、屯山積雪(大屯山)、坌嶺吐霧(觀音山)、劍潭夜光(劍潭)、淡江吼濤(淡水港口)、蘆洲汎月(鷺洲)、關渡分潮(關渡)、峰峙灘音(汐止),此八景迄至日治時期不變。爾後隨著政區之劃分,部份淡水八景已不在「淡水」境內,今遂多將此淡水八景稱為「淡北八景」。

  今日所謂之淡水八景則為曾任淡水鎮公所秘書的李育鈞所定,其於民國55年(1966)12月5日在《微信新聞報》(《中國時報》前身)及民國65年(1976)8月4日在《民族晚報》發表了淡水八景,包括觀音吐霧(觀音山)、大屯春色(大屯山主峰)、黌崗遠眺(淡江大學所在山崗)、烈祠松濤(新北市忠烈祠)、海口嚥日(淡水河口)、鷺洲泛月(淡水八里間之沙洲)、煙雨孤帆(淡水河)、漁港堤影(淡水舊漁港)。唯此八景隨時代之變遷,有些景色已不復見,如鷺洲汎月之沙洲今已不在、煙雨孤帆亦隨科技之進步而不再用風帆,故淡水區公所於民國100年(2011)舉辦「淡水新八景——全民大公投」的活動,選出新的淡水八景。     

相關頁面

參考資料

  • 《淡水學用語辭典》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