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五虎崗"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8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0 次修訂)
行 1: 行 1:
{{導覽條1|地區}} (短網址:http://goo.gl/x8qKvk)
+
{{導覽條1|地區}}  
 +
==簡介==
 +
  [[五虎崗]]位於[[淡水]]境內,為大屯山脈火山熔岩蜿蜒而下,流至[[虎頭山]]分為五條尾稜,而形成五條如虎爪般的丘陵,有「五爪脈」、「五條崙」之稱。雖高度不高,但卻具備制高點的優勢,且因沿岸平地狹小,[[淡水]]的市街只能沿此五座山崗的山谷與谷地發展,形成具有空間變化的河港山城。臺語俗稱丘陵為「崙」,自小坪頂向西起,經由[[聖本篤修道院]],到淡水區第一公墓下來的第五崗亦稱為「[[鼻頭崙]]」,其最下端就是鼻仔頭,村民泰半以打漁為生。五虎崗不但具有歷史意義,更是淡水人生活的範圍。
 +
 
 +
<center>
 +
<imagemap>檔案:Google地圖-淡水五虎崗.png|700px|
 +
rect 106 41 266 141 [[烏啾埔|第一崗-烏啾埔]]
 +
rect 273 146 377 223 [[砲台埔|第二崗-砲台埔]]
 +
rect 330 223 439 299 [[崎仔頂|第三崗-崎仔頂]]
 +
rect 443 156 603 253 [[大田寮|第四崗-大田寮]]
 +
rect 466 304 631 412 [[鼻頭崙|第五崗-鼻頭崙]]
 +
#<!-- Created by Online Image Map Editor (http://www.maschek.hu/imagemap/index) -->
 +
</imagemap>
 +
</center>
 
[[檔案:淡水五虎崗地形圖.jpg|400px|thumb|{{檔案:淡水五虎崗地形圖.jpg}}]]
 
[[檔案:淡水五虎崗地形圖.jpg|400px|thumb|{{檔案:淡水五虎崗地形圖.jpg}}]]
 +
  五虎崗為5座山崙,台語俗稱丘陵為「崙」。若從'''河口方向'''由西北往東南算起,五座山崙(崗)分別是[[烏啾埔]]、[[砲台埔]]、[[崎仔頂]]、[[大田寮]]、[[鼻頭崙]]:
  
==簡介==
+
*第一崙(崗):昔稱[[烏啾埔]],即今[[淡水高爾夫球場]]所在地,涵蓋[[埔頂]]以北地區,範圍極大。[[清法戰爭]]後,[[劉銘傳]]在此建[[滬尾礮台]]([[北門鎖鑰]]),一直為軍防要地。
  [[五虎崗]]位於[[淡水]]境內,為大屯山脈火山熔岩蜿蜒而下,流至「虎頭山」分為五條尾稜,而形成五條如虎爪般的丘陵,有「五爪脈」、「五條崙」之稱。雖高度不高,但卻具備制高點的優勢,且因沿岸平地狹小,淡水的市街只能沿此五座山崗的山谷與谷地發展,形成具有空間變化的河港山城。臺語俗稱丘陵為「崙」,自小坪頂向西起,經由天主教修道院,到淡水鎮第一公墓下來的第五崗亦稱為「鼻頭崙」,其最下端就是埤仔頭,村民泰半以打漁為生。五虎崗不但具有歷史意義,更是淡水人生活的範圍。
+
*第二崙(崗):昔稱[[埔頂]],清領時期在河濱設有砲台,因此又稱為「[[砲台埔]]」,是今日[[紅毛城]],[[真理大學]],[[淡江中學]]和[[文化國小]]所在地,此山頭以'''洋樓、學校'''林立聞名,清治時期即是'''洋人聚集地''',也是台灣與外來文化接軌的地方,更是[[馬偕]]發祥地。
 +
*第三崙(崗):昔稱[[崎仔頂]],是以'''漢人市街為主'''的發展地,大致位於現今[[清水街]]與[[重建街]]北段位置,崗頭是[[清水祖師廟]],下方則是[[福佑宮]]。
 +
*第四崙(崗):昔稱[[大田寮]],現今是[[淡江大學]]校地所在,兩側谷地則為[[淡水]]新興市區;[[淡水八景]]之一「黌岡遠眺」就是由此崗瞭望[[淡水]]、[[八里]]以及[[五股]]一帶的[[觀音山]]與[[淡水河]]。
 +
*第五崙(崗):昔稱[[鼻頭崙]],即今日[[聖本篤修道院]]、第一公墓、鼻頭街、[[殼牌倉庫]]和[[淡水水上機場]]等所在地區。
  
  五虎崗為5座山崙,台語俗稱丘陵為「崙」。若從'''河口方向'''由西北往東南算起,五座山崙(崗)分別是:
 
  
*第一崙(崗):昔稱[[烏啾埔]],即今[[淡水高爾夫球場]],涵蓋[[埔頂]]以北地區,範圍極大。清法戰爭後,[[劉銘傳]]在此建[[滬尾礮台]]([[北門鎖鑰]]),一直為軍防要地。
+
<gallery widths="500px" heights="300px">
*第二崙(崗):昔稱[[埔頂]],清領時期在河濱設有砲台,因此又稱為「[[砲台埔]]」,是今日[[紅毛城]],[[真理大學]],[[淡江中學]]和[[文化國小]]所在地,此山頭以'''洋樓、學校'''林立聞名,清治時期即是'''洋人聚集地''',也是台灣與外來文化接軌的地方,更是[[馬偕]]發祥地。
+
檔案:五虎崗-第一崗1.png|第一崗 [[烏啾埔]]
*第三崙(崗):昔稱[[崎仔頂]],是以'''漢人市街為主'''的發展地,大致位於現今[[清水街]]與[[重建街]]北段位置,崗頭是[[清水祖師廟]],下方則是[[福佑宮]]。
+
檔案:五虎崗-第二崗1.png|第二崗 [[埔頂]]
*第四崙(崗):昔稱[[大田寮]],現今是[[淡江大學]]校地所在,兩側谷地則為淡水新興市區;[[淡水八景]]之一「黌岡遠眺」就是由此崗瞭望[[淡水]]的[[觀音山]]與[[淡水河]]。
+
檔案:五虎崗-第三崗1.png|第三崗 [[崎仔頂]]
*第五崙(崗):昔稱[[鼻頭崙]],即今日[[聖本篤修道院]]、第一公墓、鼻頭街、[[殼牌倉庫]]和[[淡水水上機場]]等所在地區。
+
檔案:五虎崗-第四崗1.png|第四崗 [[大田寮]]
 
+
檔案:五虎崗-第五崗1.png|第五崗 [[鼻頭崙]]
[[檔案:Google地圖-淡水五虎崗.png|700px|center]]
+
</gallery>
  
 
==相關連結==
 
==相關連結==
*[http://www.tamsui.ntpc.gov.tw/web66/_file/1303/upload/Tamhistory/1020709hisgeo.pdf 淡水鎮志-第二篇地理志]
+
*[https://www.tamsui.ntpc.gov.tw/archive/file/1020709hisgeo.pdf 淡水鎮志-第二篇地理志]
 
*[http://dns2.tksh.ntpc.edu.tw/web/b7/p7-6.htm 五虎崗]
 
*[http://dns2.tksh.ntpc.edu.tw/web/b7/p7-6.htm 五虎崗]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9/cwps605/2/1.htm 五虎山崗]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9/cwps605/2/1.htm 五虎山崗]
行 22: 行 38:
  
 
[[分類:地區]]
 
[[分類:地區]]
 +
 +
{{淡水自然景觀導覽盒}}

於 2023年1月4日 (三) 20:48 的最新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地區

簡介[編輯]

  五虎崗位於淡水境內,為大屯山脈火山熔岩蜿蜒而下,流至虎頭山分為五條尾稜,而形成五條如虎爪般的丘陵,有「五爪脈」、「五條崙」之稱。雖高度不高,但卻具備制高點的優勢,且因沿岸平地狹小,淡水的市街只能沿此五座山崗的山谷與谷地發展,形成具有空間變化的河港山城。臺語俗稱丘陵為「崙」,自小坪頂向西起,經由聖本篤修道院,到淡水區第一公墓下來的第五崗亦稱為「鼻頭崙」,其最下端就是鼻仔頭,村民泰半以打漁為生。五虎崗不但具有歷史意義,更是淡水人生活的範圍。

第一崗-烏啾埔第二崗-砲台埔第三崗-崎仔頂第四崗-大田寮第五崗-鼻頭崙Google地圖-淡水五虎崗.png
關於這個影像
圖檔簡述:淡水五虎崗早期地形圖。(圖中方框標記之數字代表崗的順序)
掃描日期:2013-12-01
提供者:周宗賢
掃描者:Rocio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五虎崗為5座山崙,台語俗稱丘陵為「崙」。若從河口方向由西北往東南算起,五座山崙(崗)分別是烏啾埔砲台埔崎仔頂大田寮鼻頭崙


相關連結[編輯]

山崗 虎頭山觀音山淡水五虎崗崎仔頂大田寮烏啾埔埔頂
平原 港子坪關渡平原
生態區 紅樹林鼻仔頭史蹟生態區紅樹林生態保護區
沙灘 鼻頭崙沙崙洲子灣
河川 淡水河黃金瀑布樹梅坑溪
植物 水筆仔金花石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