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九崁社區總體經營發展協會"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簡介)
行 2: 行 2:
  
 
==簡介==
 
==簡介==
  2002年7月淡水文化基金會協助居民成立「淡水九崁社區總體經營發展協會」是淡水崎仔頂重建街居民為因應臺北縣政府準備進行重建街道路(即淡水鎮六號道路)拓寬計畫,在[[2002年]]5月所組成的街坊組織,目的在推動重建街的保存與社區營造。創會會長張智翔,副會長吳慶訓、李東州,執行秘書鄭秀香。當時舉辦了一連串的社區講座,包含了「淡水文學作家——王昶雄的鄉土情懷」、「重建老街街區生活營造」、「淡水重建街老街歷史」、「淡水老街的社區總體營造」、「崎仔頂的生態」等,透過歷史、生態等議題的了解與對其他老街營造的案例認識,凝聚重建街民的社區意識,共同為社區發展而努力。當時,阮厝餐廳劉世哲為保存重建老街先後租下重建街14號、20號、28號,將20號、28號房舍提供「淡水九崁社區總體經營發展協會」和基金會做為社造聚會討論空間,後來他也在重建街14號古厝成立布袋戲主題館,委由鄭秀香小姐管理,他無私奉獻的態度,深獲推崇。
+
  [[2002年]]7月[[淡水文化基金會]]協助居民成立「淡水九崁社區總體經營發展協會」是淡水崎仔頂重建街居民為因應臺北縣政府準備進行重建街道路(即淡水鎮六號道路)拓寬計畫,在[[2002年]]5月所組成的街坊組織,目的在推動重建街的保存與社區營造。創會會長張智翔,副會長吳慶訓、李東州,執行秘書鄭秀香。當時舉辦了一連串的社區講座,包含了'''「淡水文學作家——王昶雄的鄉土情懷」、「重建老街街區生活營造」、「淡水重建街老街歷史」、「淡水老街的社區總體營造」、「崎仔頂的生態」'''等,透過歷史、生態等議題的了解與對其他老街營造的案例認識,凝聚重建街民的社區意識,共同為社區發展而努力。當時,阮厝餐廳劉世哲為保存重建老街先後租下重建街14號、20號、28號,將20號、28號房舍提供「淡水九崁社區總體經營發展協會」和基金會做為社造聚會討論空間,後來他也在[[重建街14號]]古厝成立布袋戲主題館,委由鄭秀香小姐管理,他無私奉獻的態度,深獲推崇。
  
  淡水[[崎仔頂]][[重建街]],是淡水少數仍保有清代民居建築以及日治時代街廓空間的老街,[[1960年]]代的都市計畫將重建街編為淡水鎮六號道路,擬予拓寬,但遲至[[1989年]]才完成徵收補償,因種種緣故遲遲未能施作。直到[[2002年]],臺北縣政府終於決定啟動六號道路新闢工程,計劃將老街拓寬為十米道路,拆除重建街14號至30號之老街屋,並新闢高架道路跨第三級古蹟[[福佑宮]]後牆,拆毀淡水祖師廟金亭、戲臺及在祖師廟下方之施家古厝延伸接到中正路8巷。消息傳出後,重建街關心古街的居民緊急聚會研商搶救對策,於是發起組成「淡水九崁社區總體經營發展協會」,展開連署陳情請願活動。之後,發展協會又與[[淡水文化基金會]]、[[淡水社區大學]]以及[[淡水社區工作室]]合作舉辦專題演講、系列座談會。[[2004年]]2月,在臺北縣政府工務局長張邦熙主持的協調會中,作成裁示,由淡水社區大學開設「重建街工作坊」,以社區營造的方式,透過居民參與,提出替代方案,供縣府後續推動之依據。發展協會繼續全力參與「重建街工作坊」課程,很快地在是年5月完成成果報告提送縣府。之後又在淡水社區工作室黃瑞茂的協助下,於2004年秋和2005年春,參與[[淡水社]]大開設的「人文步道工作坊」課程,持續以社造方式推動重建街之保存與再造運動。
+
  淡水[[崎仔頂]][[重建街]],是淡水少數仍保有清代民居建築以及日治時代街廓空間的老街,[[1960年]]代的都市計畫將重建街編為淡水鎮六號道路,擬予拓寬,但遲至[[1989年]]才完成徵收補償,因種種緣故遲遲未能施作。直到[[2002年]],臺北縣政府終於決定啟動六號道路新闢工程,計劃將老街拓寬為十米道路,拆除重建街14號至30號之老街屋,並新闢高架道路跨第三級古蹟[[福佑宮]]後牆,拆毀[[淡水祖師廟]]金亭、戲臺及在祖師廟下方之施家古厝延伸接到中正路8巷。消息傳出後,[[重建街]]關心古街的居民緊急聚會研商搶救對策,於是發起組成「'''淡水九崁社區總體經營發展協會'''」,展開連署陳情請願活動。之後,發展協會又與[[淡水文化基金會]]、[[淡水社區大學]]以及[[淡水社區工作室]]合作舉辦專題演講、系列座談會。[[2004年]]2月,在臺北縣政府工務局長張邦熙主持的協調會中,作成裁示,由[[淡水社區大學]]開設「'''重建街工作坊'''」,以社區營造的方式,透過居民參與,提出替代方案,供縣府後續推動之依據。發展協會繼續全力參與「重建街工作坊」課程,很快地在是年5月完成成果報告提送縣府。之後又在淡水社區工作室黃瑞茂的協助下,於2004年秋和2005年春,參與[[淡水社]]大開設的「人文步道工作坊」課程,持續以社造方式推動重建街之保存與再造運動。
  
 
+
  2013年10月中,重建街又再度面臨拓寬議題。2013年12月8日重建街20號晚間發生一場火災,地點就位在過去的發展協會會址,揭開閒置已久的老屋過往。
2013年10月中,重建街又再度面臨拓寬議題。
 
2013年12月8日重建街20號晚間發生一場火災,地點就位在過去的發展協會會址,揭開閒置已久的老屋過往。
 
  
 
==相關頁面==
 
==相關頁面==
 +
*[[重建街]]
 
*[[淡水社]]
 
*[[淡水社]]
 
*[[淡水文化基金會]]
 
*[[淡水文化基金會]]
行 16: 行 15: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淡水鎮公所《淡水鎮志》,(未刊本,2006)。
+
*淡水鎮公所《[[淡水鎮志]]》,(未刊本,2006)。
 +
 
 +
==相關連結==
 +
:*[http://www.tamsui.org.tw/107-3.html 竭力守護 淡水最美的山城老街-重建街/潘秀宜]
  
 
[[Category:團體]]
 
[[Category:團體]]

於 2013年12月15日 (日) 16:34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團體

簡介

  2002年7月淡水文化基金會協助居民成立「淡水九崁社區總體經營發展協會」是淡水崎仔頂重建街居民為因應臺北縣政府準備進行重建街道路(即淡水鎮六號道路)拓寬計畫,在2002年5月所組成的街坊組織,目的在推動重建街的保存與社區營造。創會會長張智翔,副會長吳慶訓、李東州,執行秘書鄭秀香。當時舉辦了一連串的社區講座,包含了「淡水文學作家——王昶雄的鄉土情懷」、「重建老街街區生活營造」、「淡水重建街老街歷史」、「淡水老街的社區總體營造」、「崎仔頂的生態」等,透過歷史、生態等議題的了解與對其他老街營造的案例認識,凝聚重建街民的社區意識,共同為社區發展而努力。當時,阮厝餐廳劉世哲為保存重建老街先後租下重建街14號、20號、28號,將20號、28號房舍提供「淡水九崁社區總體經營發展協會」和基金會做為社造聚會討論空間,後來他也在重建街14號古厝成立布袋戲主題館,委由鄭秀香小姐管理,他無私奉獻的態度,深獲推崇。

  淡水崎仔頂重建街,是淡水少數仍保有清代民居建築以及日治時代街廓空間的老街,1960年代的都市計畫將重建街編為淡水鎮六號道路,擬予拓寬,但遲至1989年才完成徵收補償,因種種緣故遲遲未能施作。直到2002年,臺北縣政府終於決定啟動六號道路新闢工程,計劃將老街拓寬為十米道路,拆除重建街14號至30號之老街屋,並新闢高架道路跨第三級古蹟福佑宮後牆,拆毀淡水祖師廟金亭、戲臺及在祖師廟下方之施家古厝延伸接到中正路8巷。消息傳出後,重建街關心古街的居民緊急聚會研商搶救對策,於是發起組成「淡水九崁社區總體經營發展協會」,展開連署陳情請願活動。之後,發展協會又與淡水文化基金會淡水社區大學以及淡水社區工作室合作舉辦專題演講、系列座談會。2004年2月,在臺北縣政府工務局長張邦熙主持的協調會中,作成裁示,由淡水社區大學開設「重建街工作坊」,以社區營造的方式,透過居民參與,提出替代方案,供縣府後續推動之依據。發展協會繼續全力參與「重建街工作坊」課程,很快地在是年5月完成成果報告提送縣府。之後又在淡水社區工作室黃瑞茂的協助下,於2004年秋和2005年春,參與淡水社大開設的「人文步道工作坊」課程,持續以社造方式推動重建街之保存與再造運動。

  2013年10月中,重建街又再度面臨拓寬議題。2013年12月8日重建街20號晚間發生一場火災,地點就位在過去的發展協會會址,揭開閒置已久的老屋過往。

相關頁面

參考資料

  • 淡水鎮公所《淡水鎮志》,(未刊本,2006)。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