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也"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2: 行 2:
 
{{導覽條1|人物}}
 
{{導覽條1|人物}}
 
==簡介==
 
==簡介==
  [[江文也]]([[1910年]][[1983年]]),臺北淡水人。本名[[江文彬]],出生於1910年,1932年赴日期間改名為[[江文也]]。1929年畢業於長野上田中學,進入東京武藏高等工業學校學習電器工程,畢業後拜山田耕作門下學習作曲。
+
  [[江文也]]([[1910年]] 6月11日-[[1983年]] 10月23日),作曲家,臺北淡水人。本名[[江文彬]],出生於[[1910年]],[1932年]]赴日期間改名為[[江文也]]。[[1929年]]畢業於長野上田中學,進入東京武藏高等工業學校學習電器工程,畢業後拜山田耕作門下學習作曲。
  
  1932年5月21日於東京日比谷公會堂,以山田耕作作品〈戰後〉一曲獲聲樂組比賽入選。1934年參加旅日音樂家組成演出的「臺灣鄉土訪問音樂團」,擔任男中音演唱,並於返鄉期間與其弟文光進行臺灣各地民歌資料的採集。1934年後在作曲界頻露鋒芒,分別以管絃樂作品〈白鷺的幻想〉、〈盆踊〉為主題的交響組曲,合唱曲〈潮音〉獲日本音樂比賽作曲組名次;1936年以管絃樂作品〈臺灣舞曲〉獲柏林第11屆奧林匹克國際音樂比賽特別獎;1938年以鋼琴曲〈斷章小品〉獲選為威尼斯第4屆國際音樂節作曲獎。4月擔任北平師範大學作曲教授,將祭孔音樂以現代管絃法編曲,創寫〈孔廟大成樂章〉和〈香妃傳〉等作品。
+
  [[1932年]] 5月21日於東京日比谷公會堂,以山田耕作作品〈戰後〉一曲獲聲樂組比賽入選。[[1934年]]參加旅日音樂家組成演出的「臺灣鄉土訪問音樂團」,擔任男中音演唱,並於返鄉期間與其弟文光進行臺灣各地民歌資料的採集。[[1934年]]後在作曲界頻露鋒芒,分別以管絃樂作品〈白鷺的幻想〉、〈盆踊〉為主題的交響組曲,合唱曲〈潮音〉獲日本音樂比賽作曲組名次;[[1936年]]以管絃樂作品〈臺灣舞曲〉獲柏林第11屆奧林匹克國際音樂比賽特別獎;[[1938年]]以鋼琴曲〈斷章小品〉獲選為威尼斯第4屆國際音樂節作曲獎。4月擔任北平師範大學作曲教授,將祭孔音樂以現代管絃法編曲,創寫〈孔廟大成樂章〉和〈香妃傳〉等作品。
  
  1950年後轉任天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教授,潛心整理吸取臺灣民間音樂素材,創作大型作品〈汨羅沉流〉等。1962年為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三百年,編寫作品〈第四交響曲〉。1957年捲入中國大陸政治的反右運動,被剝奪其教學、創作權利。直至1976年被錯劃為「右派」的身分才得以平反。晚年著手整理當年返臺採集的臺灣民歌,陸續改編成管絃樂伴奏的聲樂曲。1978年因創作管絃樂曲〈阿里山的歌聲〉導致病症突發,長期癱瘓而未成。於1983年逝世。
+
  [[1950年]]後轉任天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教授,潛心整理吸取臺灣民間音樂素材,創作大型作品〈汨羅沉流〉等。[[1962年]]為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三百年,編寫作品〈第四交響曲〉。[[1957年]]捲入中國大陸政治的反右運動,被剝奪其教學、創作權利。直至[[1976年]]被錯劃為「右派」的身分才得以平反。晚年著手整理當年返臺採集的臺灣民歌,陸續改編成管絃樂伴奏的聲樂曲。[[1978年]]因創作管絃樂曲〈阿里山的歌聲〉導致病症突發,長期癱瘓而未成。於[[1983年]]10月23日逝世於北京。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行 12: 行 12:
 
:*《續修淡水鎮志》,未刊本,(淡水區公所,2012)
 
:*《續修淡水鎮志》,未刊本,(淡水區公所,2012)
 
:*臺北縣立文化中心《江文也—中國現代民族音樂的先驅》,(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1月)。
 
:*臺北縣立文化中心《江文也—中國現代民族音樂的先驅》,(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1月)。
==相關頁面==
+
:*[http://musiciantw.ncfta.gov.tw/list.aspx?c=&p=M003 江文也 | 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
  
==相關網頁==
+
==相關連結==
 
:*八庄大道公:[http://www.918.org.tw/temple5/view.asp?id=2 八庄名人]
 
:*八庄大道公:[http://www.918.org.tw/temple5/view.asp?id=2 八庄名人]
 
[[Category:人物]]
 
[[Category:人物]]
 
[[Category:1910年出生]]
 
[[Category:1910年出生]]
 
[[Category:1983年逝世]]
 
[[Category:1983年逝世]]

於 2015年12月14日 (一) 04:45 的修訂

江文也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人物

簡介

  江文也1910年 6月11日-1983年 10月23日),作曲家,臺北淡水人。本名江文彬,出生於1910年,[1932年]]赴日期間改名為江文也1929年畢業於長野上田中學,進入東京武藏高等工業學校學習電器工程,畢業後拜山田耕作門下學習作曲。

  1932年 5月21日於東京日比谷公會堂,以山田耕作作品〈戰後〉一曲獲聲樂組比賽入選。1934年參加旅日音樂家組成演出的「臺灣鄉土訪問音樂團」,擔任男中音演唱,並於返鄉期間與其弟文光進行臺灣各地民歌資料的採集。1934年後在作曲界頻露鋒芒,分別以管絃樂作品〈白鷺的幻想〉、〈盆踊〉為主題的交響組曲,合唱曲〈潮音〉獲日本音樂比賽作曲組名次;1936年以管絃樂作品〈臺灣舞曲〉獲柏林第11屆奧林匹克國際音樂比賽特別獎;1938年以鋼琴曲〈斷章小品〉獲選為威尼斯第4屆國際音樂節作曲獎。4月擔任北平師範大學作曲教授,將祭孔音樂以現代管絃法編曲,創寫〈孔廟大成樂章〉和〈香妃傳〉等作品。

  1950年後轉任天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教授,潛心整理吸取臺灣民間音樂素材,創作大型作品〈汨羅沉流〉等。1962年為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三百年,編寫作品〈第四交響曲〉。1957年捲入中國大陸政治的反右運動,被剝奪其教學、創作權利。直至1976年被錯劃為「右派」的身分才得以平反。晚年著手整理當年返臺採集的臺灣民歌,陸續改編成管絃樂伴奏的聲樂曲。1978年因創作管絃樂曲〈阿里山的歌聲〉導致病症突發,長期癱瘓而未成。於1983年10月23日逝世於北京。

參考資料

  • 淡水學用語辭典
  • 《續修淡水鎮志》,未刊本,(淡水區公所,2012)
  • 臺北縣立文化中心《江文也—中國現代民族音樂的先驅》,(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1月)。
  • 江文也 | 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