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故居"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交通方式與位置)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7 次修訂)
行 1: 行 1:
[[檔案:caption.jpg|thumb|450px|林語堂故居|right]]
+
[[檔案:caption.jpg|thumb|450px|林語堂故居 圖取自網路|right]]
 
=關於林語堂=
 
=關於林語堂=
 
林語堂先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十月十日生於福建省龍溪(漳州)縣。
 
林語堂先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十月十日生於福建省龍溪(漳州)縣。
行 9: 行 9:
 
民國五十五年,落葉歸根的思鄉之情促使語堂先生離美返台定居。
 
民國五十五年,落葉歸根的思鄉之情促使語堂先生離美返台定居。
  
這座房子是政府的禮物,由林語堂先生親自設計;這座白牆藍瓦的別墅,以中國四合院的架構模式,結合西班牙的設計取向,融合成現代感與古典美兼具的建築。歐風建築正是他年輕時所夢想的上海樓房形象,而故居的地點則選擇貌似福建故鄉山景的陽明山;在這裡,最讓他欣慰的是,可以聽到親切的閩南話。
+
這座房子是政府的禮物,由林語堂先生親自設計;這座白牆藍瓦的別墅,以中國四合院的架構模式,結合西班牙的設計取向,融合成現代感與古典美兼具的建築。歐風建築正是他年輕時所夢想的上海樓房形象,而故居的地點則選擇貌似福建故鄉山景的[[陽明山]];在這裡,最讓他欣慰的是,可以聽到親切的閩南話。
  
他曾經形容這座宅院「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有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陽台是林先生生前常來的地方;吃完晚飯,林先生最喜歡坐在桌旁的藤椅上,口含煙斗,欣賞夕照沉沒於觀音山際。
+
他曾經形容這座宅院「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有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陽台是林先生生前常來的地方;吃完晚飯,林先生最喜歡坐在桌旁的藤椅上,口含煙斗,欣賞夕照沉沒於[[觀音山]]際。
  
 
語堂先生於民國六十五年三月廿六日去世於香港,四月移靈台北,長眠於故居後園中,享壽八十二歲。
 
語堂先生於民國六十五年三月廿六日去世於香港,四月移靈台北,長眠於故居後園中,享壽八十二歲。
  
 
=故居=
 
=故居=
「林語堂故居」座落陽明山腰,興建於民國五十五年,由語堂先生親自設計,是先生生前最後十年定居台灣的住所。本建築是以中國四合院的架構模式,結合西班牙式的設計取向,兼具東、西方風格,融合了現代感與古典美。藍色的琉璃瓦搭配白色的粉牆,其上嵌著深紫色的圓角窗櫺,意境典雅精緻。從西式拱門走進,穿過迴廊,可見透天中庭,西班牙式螺旋廊柱被和煦的陽光輕輕地拉長身影。
+
「林語堂故居」座落[[陽明山]]腰,因其貌似於林語堂先生故居的福建山景。興建於民國五十五年,由語堂先生親自設計,是先生生前最後十年定居台灣的住所。本建築是以中國四合院的架構模式,結合西班牙式的設計取向,兼具東、西方風格,融合了現代感與古典美。藍色的琉璃瓦搭配白色的粉牆,其上嵌著深紫色的圓角窗櫺,意境典雅精緻。從西式拱門走進,穿過迴廊,可見透天中庭,西班牙式螺旋廊柱被和煦的陽光輕輕地拉長身影。
 
 
 
 
 
語堂先生愛竹、愛石,所以他刻意在中庭一角,由翠竹、楓香、蒼蕨、藤籮等植物,與造型奇特的石頭,營造出可愛的小魚池,他常坐在池邊的大理石椅上,享受「持竿觀魚」之樂。
 
語堂先生愛竹、愛石,所以他刻意在中庭一角,由翠竹、楓香、蒼蕨、藤籮等植物,與造型奇特的石頭,營造出可愛的小魚池,他常坐在池邊的大理石椅上,享受「持竿觀魚」之樂。
行 22: 行 22:
 
民國六十五年四月一日,先生長眠於故居後園,享年八十二歲。台北市政府為紀念林語堂先生的文學成就,並得林夫人廖翠鳳女士捐贈大師藏書、著作、手稿及其遺物,爰於大師舊居,成立「林語堂先生紀念圖書館」,於民國七十四年五月開放。其後,台北市文化局成立,有意擴充活化原有圖書館功能,以「名人故居」及「文學生活館」之方向規劃。經過公開招標評選,由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取得經營管理權,於民國九十一年三月廿六日全新開館;成為結合展示參觀、藝文講座、餐飲休憩的多元化空間,完整呈現了語堂先生的格調思想、發明創意、生活態度與文學成就。民國九十四年十月一日東吳大學接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經營林語堂故居,並以研究為指標,活絡林語堂學。
 
民國六十五年四月一日,先生長眠於故居後園,享年八十二歲。台北市政府為紀念林語堂先生的文學成就,並得林夫人廖翠鳳女士捐贈大師藏書、著作、手稿及其遺物,爰於大師舊居,成立「林語堂先生紀念圖書館」,於民國七十四年五月開放。其後,台北市文化局成立,有意擴充活化原有圖書館功能,以「名人故居」及「文學生活館」之方向規劃。經過公開招標評選,由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取得經營管理權,於民國九十一年三月廿六日全新開館;成為結合展示參觀、藝文講座、餐飲休憩的多元化空間,完整呈現了語堂先生的格調思想、發明創意、生活態度與文學成就。民國九十四年十月一日東吳大學接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經營林語堂故居,並以研究為指標,活絡林語堂學。
  
==簡介==
+
[[https://linyutang.org.tw/big5/house.asp 更多資訊]]
前身為「林語堂先生紀念館」,建於民國55年,座落於[[陽明山]],因其貌似於林語堂先生故鄉的福建山景。
 
  
==故居館藏==
+
==館藏==
 
[[https://linyutang.org.tw/big5/research.asp 館藏藏書與著作]]
 
[[https://linyutang.org.tw/big5/research.asp 館藏藏書與著作]]
  
==故居消息==
+
==消息==
 
[[https://linyutang.org.tw/big5/event.asp 最新資訊]]
 
[[https://linyutang.org.tw/big5/event.asp 最新資訊]]
  
行 56: 行 55:
  
 
公車: 260 、紅 5 、 303 、小 15 、小 16 、小 17 到「永福(林語堂故居)」站
 
公車: 260 、紅 5 、 303 、小 15 、小 16 、小 17 到「永福(林語堂故居)」站
管制:仰德大道假日 7 至 15 時小型車禁止進入,可由北投、天母地區之其他路徑上山。
+
管制:仰德大道假日 7 至 15 時小型車禁止進入,可由[[北投]]、天母地區之其他路徑上山。
 +
{{map|25.1096504,121.5447566|300|500}}

於 2020年6月18日 (四) 09:22 的最新修訂

林語堂故居 圖取自網路

關於林語堂[編輯]

林語堂先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十月十日生於福建省龍溪(漳州)縣。

他曾獲上海聖約翰大學學士學位、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學位、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是一位以英文書寫而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也是集語言學家、哲學家、文學家、旅遊家、發明家於一身的知名學者。

林語堂因為翻譯「幽默」(Humor)一詞,以及創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三本雜誌,提倡幽默文學,「幽默大師」自此加冕;並著有《吾國吾民》、《生活的藝術》、《京華煙雲》、《風聲鶴唳》、《朱門》、《老子的智慧》、《蘇東坡傳》等經典名著。

民國五十五年,落葉歸根的思鄉之情促使語堂先生離美返台定居。

這座房子是政府的禮物,由林語堂先生親自設計;這座白牆藍瓦的別墅,以中國四合院的架構模式,結合西班牙的設計取向,融合成現代感與古典美兼具的建築。歐風建築正是他年輕時所夢想的上海樓房形象,而故居的地點則選擇貌似福建故鄉山景的陽明山;在這裡,最讓他欣慰的是,可以聽到親切的閩南話。

他曾經形容這座宅院「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有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陽台是林先生生前常來的地方;吃完晚飯,林先生最喜歡坐在桌旁的藤椅上,口含煙斗,欣賞夕照沉沒於觀音山際。

語堂先生於民國六十五年三月廿六日去世於香港,四月移靈台北,長眠於故居後園中,享壽八十二歲。

故居[編輯]

「林語堂故居」座落陽明山腰,因其貌似於林語堂先生故居的福建山景。興建於民國五十五年,由語堂先生親自設計,是先生生前最後十年定居台灣的住所。本建築是以中國四合院的架構模式,結合西班牙式的設計取向,兼具東、西方風格,融合了現代感與古典美。藍色的琉璃瓦搭配白色的粉牆,其上嵌著深紫色的圓角窗櫺,意境典雅精緻。從西式拱門走進,穿過迴廊,可見透天中庭,西班牙式螺旋廊柱被和煦的陽光輕輕地拉長身影。   語堂先生愛竹、愛石,所以他刻意在中庭一角,由翠竹、楓香、蒼蕨、藤籮等植物,與造型奇特的石頭,營造出可愛的小魚池,他常坐在池邊的大理石椅上,享受「持竿觀魚」之樂。

民國六十五年四月一日,先生長眠於故居後園,享年八十二歲。台北市政府為紀念林語堂先生的文學成就,並得林夫人廖翠鳳女士捐贈大師藏書、著作、手稿及其遺物,爰於大師舊居,成立「林語堂先生紀念圖書館」,於民國七十四年五月開放。其後,台北市文化局成立,有意擴充活化原有圖書館功能,以「名人故居」及「文學生活館」之方向規劃。經過公開招標評選,由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取得經營管理權,於民國九十一年三月廿六日全新開館;成為結合展示參觀、藝文講座、餐飲休憩的多元化空間,完整呈現了語堂先生的格調思想、發明創意、生活態度與文學成就。民國九十四年十月一日東吳大學接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經營林語堂故居,並以研究為指標,活絡林語堂學。

[更多資訊]

館藏[編輯]

[館藏藏書與著作]

消息[編輯]

[最新資訊]

展示參觀時間[編輯]

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週一休館。

門票30元, 團體優待票25元。 65歲以上、6歲以下、身心障礙以及陪同者免票

餐飲營業時間[編輯]

10:00-17:00*(週二至週四),10:00-18:30*(週五至週日),週一休息。

  • 17:00後晚餐段採預約制,如需用餐請提前預約。

(17:00後入場無須門票費。) 預約專線:(02)2862-5778

出版品販售[編輯]

有二十餘種林語堂著作和相關作品,以及林太乙著作七種

導覽服務[編輯]

團體參觀如須導覽服務,請預先來電或傳真告知參觀日期、時間、人數、聯絡方式,並與館方確認,館方將安排導覽專員為您解說。 洽詢電話:(02)2861-3003轉16

交通方式與位置[編輯]

地址:台北市仰德大道二段141號 電話:02-2861-3003 傳真:02-2861-9337

公車: 260 、紅 5 、 303 、小 15 、小 16 、小 17 到「永福(林語堂故居)」站 管制:仰德大道假日 7 至 15 時小型車禁止進入,可由北投、天母地區之其他路徑上山。

讀取地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