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鼎成"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新頁面:   李鼎成(?-?),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小崎保李厝鄉人氏,是淡水忠寮燕樓李家來台開基祖。1751年(乾隆十六年),時年三...)
 
行 1: 行 1:
 
  [[李鼎成]](?-?),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小崎保李厝鄉人氏,是淡水忠寮[[燕樓李家]]來台開基祖。[[1751年]](乾隆十六年),時年三十一歲的李鼎成,揹著父親榮道公的神主牌,攜著年僅十六歲的妻子林耀娘,由福建泉州同安縣馬厝巷故里搭船渡海來台,初期在關渡落腳,1756年(乾隆21)舉家遷居滬尾(淡水舊名)。來台之初李鼎成以行醫為業,但因當時淡水一帶人煙尚稀,求醫治病者寥寥無幾,實在難以養家餬口,後來在妻子的苦勸下,不得已棄醫就農,為人耕種做稼,生活困境才逐漸獲得舒解。
 
  [[李鼎成]](?-?),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小崎保李厝鄉人氏,是淡水忠寮[[燕樓李家]]來台開基祖。[[1751年]](乾隆十六年),時年三十一歲的李鼎成,揹著父親榮道公的神主牌,攜著年僅十六歲的妻子林耀娘,由福建泉州同安縣馬厝巷故里搭船渡海來台,初期在關渡落腳,1756年(乾隆21)舉家遷居滬尾(淡水舊名)。來台之初李鼎成以行醫為業,但因當時淡水一帶人煙尚稀,求醫治病者寥寥無幾,實在難以養家餬口,後來在妻子的苦勸下,不得已棄醫就農,為人耕種做稼,生活困境才逐漸獲得舒解。
 +
 +
  [[李鼎成]]、[[林耀娘]]夫婦育有二子:[[李臣春]]和[[李臣連]]。[[1789年]](乾隆54年)長子李臣春開始購買北投子山林地十餘甲逐步拓墾山腳水源地,次第變為良田,日久成為家族奠基之祖厝所在。嗣後李臣春生下長子[[李太平]]、次子[[李長生]]、三子[[李江中]]、四子[[李山石]],成為日後李家發展的四房主幹,從此子孫繁衍,並逐步擴散分居到忠寮、水梘頭、林仔街等地,成為望族,淡水人以忠寮或燕樓李稱之。

於 2015年1月3日 (六) 23:57 的修訂

  李鼎成(?-?),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小崎保李厝鄉人氏,是淡水忠寮燕樓李家來台開基祖。1751年(乾隆十六年),時年三十一歲的李鼎成,揹著父親榮道公的神主牌,攜著年僅十六歲的妻子林耀娘,由福建泉州同安縣馬厝巷故里搭船渡海來台,初期在關渡落腳,1756年(乾隆21)舉家遷居滬尾(淡水舊名)。來台之初李鼎成以行醫為業,但因當時淡水一帶人煙尚稀,求醫治病者寥寥無幾,實在難以養家餬口,後來在妻子的苦勸下,不得已棄醫就農,為人耕種做稼,生活困境才逐漸獲得舒解。

  李鼎成林耀娘夫婦育有二子:李臣春李臣連1789年(乾隆54年)長子李臣春開始購買北投子山林地十餘甲逐步拓墾山腳水源地,次第變為良田,日久成為家族奠基之祖厝所在。嗣後李臣春生下長子李太平、次子李長生、三子李江中、四子李山石,成為日後李家發展的四房主幹,從此子孫繁衍,並逐步擴散分居到忠寮、水梘頭、林仔街等地,成為望族,淡水人以忠寮或燕樓李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