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沱"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先這樣~)
行 52: 行 52:
 
*[http://tamsui.yam.org.tw/artist/naive/lee-y-t/lee3.htm 李永沱簡歷]
 
*[http://tamsui.yam.org.tw/artist/naive/lee-y-t/lee3.htm 李永沱簡歷]
  
[[Category:人物]]
+
[[Category:人物]][[Category:畫家]]

於 2015年1月2日 (五) 14:29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人物

  • 影片描述:李永沱--畫山畫水畫我淡水-展覽作品多媒體
  • 影片來源:YouTube


簡介

  李永沱1921年2005年),出身於淡水望族忠寮李家1941年淡水中學畢業後,赴日留學,入芝浦工業大學機械工學科就讀。1944年1946年間,曾在日本帝國石油會社當技術員。戰後返國,1946年受聘於臺北工業職業學校(臺北工專、臺北科技大學前身)擔任機械製圖教員。1949年後,又先後在淡水中學高中部和臺北市立大安高工任教,直到1982年退休。

  李永沱在自述生平時說:「由於大學念的是機械工學科,所以對於作詩、寫文章或畫圖等各種文藝活動均無緣份。」到了年屆知天命之年,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李永沱才拿起畫筆,開啟了傳奇性的繪畫生涯,是典型淡水素人畫家。

  1966年1968年間,因妻洪碧娥生病需長期療養,李永沱只好把妻子經營了十數年的文具店給結束掉,並將平房建成四層樓房,自己住三樓,其餘樓層則用來出租以貼補家用。1969年暑假期間,因無需再幫忙照料生意而感到無聊,偶然發現文具店留下的存貨中有一套油畫顏料,於是找來一塊整修房子時拆卸下來的舊三夾板,面對著樓臺西窗下的淡水風景,開始畫了起來;以兩個星期的工作天,完成生平第一幅油畫創作〈西窗外黃昏的教堂〉。自此,李永沱就從自家的西窗和東窗外的景色開始畫起。

  李永沱晚年因罹患腦疾,行動不便,生活起居全賴妻子照顧;2005年4月10日病逝,享年八十五歲。

  李永沱在二十幾年間完成了兩百多幅作品,幾乎是以無師自通的方法,為淡水美術史留下令人驚豔的一頁;其所憑藉著的,或許就是濃烈的鄉土情和率真的赤子心吧。他留下的語錄和他的繪畫生涯一樣發人深省:「我覺得很奇怪,那些畫國畫的人為什麼不畫自己身邊的事物?有那麼多人畫梅花,卻不畫臺灣的桃花;那麼多人畫長江、黃河,卻不畫淡水河。」「我不懂什麼高深的美術理論,只是為了感動才畫畫。

個人年表

  • 1921年 - 出生於台北縣淡水鎮忠寮里
  • 1928年 - 就讀淡水鎮水源國小
  • 1934年 - 就讀淡水鎮淡水國小高等科
  • 1935年 - 就讀台北市太平國小高等科二年
  • 1936年 - 就讀私立淡水中學五年制。接受陳敬輝老師製圖指導。受淡水中學校長鼓勵計畫到日本留學。
  • 1941年 - 就讀日本芝浦工業大學機械工學科。母親過世。
  • 1944年 - 日本帝國石油會社技術社員。
  • 1945年 - 返國受聘台灣省台北工業職業學校(後來的台北工專)機械製圖教員。
  • 1948年 - 與洪碧娥女士結婚,住忠寮里石頭屋。
  • 1949年 - 父親過世。受聘回母校淡江中學任高中數理教員。
  • 1951年 - 搬到滬尾街居住,由太太經營文具店。受聘為台北市立大安高工機工科教員。
  • 1953年 - 再度受聘為淡江中學任高中數理教員。
  • 1954年 - 再度受聘為台北市立大安高工機工科教員。
  • 1966年 - 太太病重,為維持家計關掉文具店,負債將住屋改建成四樓,自己住二樓,其他出租給別人,靠租金及薪水生活。利用太太以前經營文具行遺留的油畫顏料,與學生宿舍隔間的舊三夾板完成第一幅畫「西窗外黃昏的教堂」。
  • 1970年 - 畫家親人像。
  • 1971年 - 開始模仿《大同月刊》封面的西洋畫家梵谷、莫內、杜嘉的油畫。
  • 1972年 - 畫兒時的淡水渡船與觀音山。接受蘇振明老師在「百代美育」專題報導。
  • 1973年 - 畫十二生肖等民俗畫。
  • 1981年 - 大兒子建議到YMCA學畫。
  • 1982年 - 退休、務農。
  • 1983年 - 1月,在國父紀念館舉辦的「台北市第一屆美術展」獲得油畫入選。由蘇振明策劃主辦,與張李富女士聯展於美國文化中心。
  • 1983年 - 4月,於大安高工舉辦「退休紀念個人展」。

(...待續)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