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芳春茶行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於2009年9月29日公告為直轄市定古蹟

圖檔描述:新芳春茶行外觀 
拍攝地點:新芳春茶行對面 
所有人:姜尚寧
攝影者:姜尚寧
----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簡介

  新芳春茶行是大稻埕茶商王連河隨父親舉家自福建安溪來臺發展的起家厝。在1934年兴建的它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特点,是台北市少数完整保留到现在的住宿和商用合一的建筑。在见证了大稻埕几十年来的涨涨落落之后,在2009年被指定为市定古迹,并在2011年之2015年这四年间接受了古迹修复,之后原屋主便将这个代表着大稻埕历史的古迹捐赠给了台北市政府。

  在接受了这样珍贵的古屋捐赠之后,台北市政府委託財團法人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經營,並于2019年5月开始利用这个场地通過擺放各種製茶用機器复原了当时在此进行的各种茶叶製作的情况,并开设特展来向海內外各地的游客介绍新芳春茶行的历史。在假日下午更是有两场导览,相信游客通过导览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新芳春茶行特有的茶文化,同时也会定期请一些对茶文化相關有着深度了解的老师来进行相关的讲座及課程。(此展覽延長至12/22)

建築簡介

  新芳春茶行是一個三開間三層樓三進室的房子,一樓的大廳主要是被用來品嘗各位茶商帶來的茶葉及向茶商購買茶葉。大廳的兩側有貯藏茶葉的專用房間。茶葉非常的嬌貴,保存環境一定要保持乾燥,所以貯藏茶葉的房間的牆採用了三種材料:檜木、磚塊和石頭。使用檜木的是隔牆和天花板。隔墻是使用等寬的檜木來進行搭建的,這樣茶商就能方便地了解有多少茶葉了。

  穿過大廳就能看到三個小房間。最右邊的一間是焙籠間,是將茶葉進行烘乾的地方。中間的房間是風選間,和這個房間相連的最後一個房間是撿梗間。在這三個小房間前面是一個小小的天井。曾經這裡因年久失修塌陷,早期整間棟新芳春茶行為菜刀狀。撿梗間與風選間後來因為展覽及保存需求,修整後才變成了有如室內空間之面貌。

  二樓有販賣一些茶和與在地生活有關的書籍的簡單茶飲,還有展示一些當時主人生活之相關的物件,以及兩間介紹這間房子整修的過程的房間(2019年10月20日的情況)。三樓是王家的神明廳,王家的後代至今還會每天下午來到這裡看看自家的祖先。

其他相關介紹

  在製作茶的過程中,焙籠間運用炭火燃燒後的灰燼溫度不間斷地悶蒸12天。風選間進行的主要工作是使用一個巨大的鼓風機將茶葉按重量進行分配(越輕的茶葉形狀越破碎),再運入撿梗間利用有篩的大型機器篩去其中的茶枝、茶梗等其他雜物。雖然是機器化生產,這一工序還是非常依靠人工的技術,需要有有經驗的師傅在旁監督。新芳春茶行產出的茶葉曾多次參加國外的萬國博覽會,並獲得過許多獎項,但是現在已經封茶,不再製作茶葉,但目前海外還有王氏家族製茶之分店。所以現在存留下來的新芳春所生產的茶是非常珍貴的。

參考資料

交通地圖

讀取地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