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私立淡江高級中學"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簡介)
(簡介)
行 5: 行 5:
 
  全名為「新北市私立淡江高級中學」(簡稱[[淡江中學]]),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26號,其前身為[[淡水中學校]],創設於[[1914年]],為北台灣最早的私立中學。
 
  全名為「新北市私立淡江高級中學」(簡稱[[淡江中學]]),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26號,其前身為[[淡水中學校]],創設於[[1914年]],為北台灣最早的私立中學。
  
  [[1882年]]7月,[[加拿大長老會]]宣教士[[馬偕]]在滬尾(今新北市淡水區)設立[[理學堂大書院]](Oxford CoIIege),後世便以「[[牛津學堂]]」著稱,為台灣神學院、真理大學的前身。[[1901年]]馬偕博士逝世後,牛津學堂改為神學校。[[1911年]]年底,馬偕博士的長子[[偕叡廉]]取得教育碩士學位後,返台籌辦學校。同年,教會將宣教中心移到台北,並將神學校遷往該地,遺留下來的牛津學堂舊址,即成為新學校[[淡水中學]]的預定地。
+
  [[1882年]]7月,[[加拿大長老會]]宣教士[[馬偕]]在滬尾(今新北市淡水區)設立[[理學堂大書院]](Oxford CoIIege),後世便以「[[牛津學堂]]」著稱,為[[台灣神學院]]、[[真理大學]]的前身。[[1901年]]馬偕博士逝世後,牛津學堂改為神學校。[[1911年]]年底,馬偕博士的長子[[偕叡廉]]取得教育碩士學位後,返台籌辦學校。同年,教會將宣教中心移到台北,並將神學校遷往該地,遺留下來的牛津學堂舊址,即成為新學校[[淡水中學]]的預定地。
  
 
  [[1914年]]3月9日,台灣總督府核發[[淡水中學]]設校許可。同年4月4日,[[淡水中學校]]在牛津學堂內舉行開學典禮,當時的臺灣總督府學務課長、淡水支廳長等政府官員皆來參加。創立之時即為五年制中學,首任校長為偕叡廉先生。[[1922年]]2月,台灣總督府重新頒行《台灣教育令》,限制私立學校不得再使用「學校」之名稱。10月,將其校名改為「私立淡水中學」。[[1925午]]6月,遷校至現址,牛津學堂則改為學生宿舍,至[[1931年]]該宿舍停止。自此,新校舍的「'''八角塔'''」成為學校的精神象徵。同時,馬偕博士遺孀[[張聰明]]女士,將家族擁有的五千餘坪土地捐出作為運動場,即今之橄欖球場。[[1936年]]起,日本政府接管校務。隔年,台灣總督府修改教育法令,認可私立中學之創設,校名又改為「私立淡水中學校」。同年,有板校長依照讓渡協議之約定,開始興建「[[馬偕博士紀念圖書館]]」。[[1956年]],淡江中學與[[純德女中]]合併,遂改稱為「私立淡江高級中學」。
 
  [[1914年]]3月9日,台灣總督府核發[[淡水中學]]設校許可。同年4月4日,[[淡水中學校]]在牛津學堂內舉行開學典禮,當時的臺灣總督府學務課長、淡水支廳長等政府官員皆來參加。創立之時即為五年制中學,首任校長為偕叡廉先生。[[1922年]]2月,台灣總督府重新頒行《台灣教育令》,限制私立學校不得再使用「學校」之名稱。10月,將其校名改為「私立淡水中學」。[[1925午]]6月,遷校至現址,牛津學堂則改為學生宿舍,至[[1931年]]該宿舍停止。自此,新校舍的「'''八角塔'''」成為學校的精神象徵。同時,馬偕博士遺孀[[張聰明]]女士,將家族擁有的五千餘坪土地捐出作為運動場,即今之橄欖球場。[[1936年]]起,日本政府接管校務。隔年,台灣總督府修改教育法令,認可私立中學之創設,校名又改為「私立淡水中學校」。同年,有板校長依照讓渡協議之約定,開始興建「[[馬偕博士紀念圖書館]]」。[[1956年]],淡江中學與[[純德女中]]合併,遂改稱為「私立淡江高級中學」。

於 2013年10月20日 (日) 11:36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學校
拍攝地點:淡江中學之台灣橄欖球開球紀念碑
所有人:Rocio
攝影者:Rocio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簡介

  全名為「新北市私立淡江高級中學」(簡稱淡江中學),位於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26號,其前身為淡水中學校,創設於1914年,為北台灣最早的私立中學。

  1882年7月,加拿大長老會宣教士馬偕在滬尾(今新北市淡水區)設立理學堂大書院(Oxford CoIIege),後世便以「牛津學堂」著稱,為台灣神學院真理大學的前身。1901年馬偕博士逝世後,牛津學堂改為神學校。1911年年底,馬偕博士的長子偕叡廉取得教育碩士學位後,返台籌辦學校。同年,教會將宣教中心移到台北,並將神學校遷往該地,遺留下來的牛津學堂舊址,即成為新學校淡水中學的預定地。

  1914年3月9日,台灣總督府核發淡水中學設校許可。同年4月4日,淡水中學校在牛津學堂內舉行開學典禮,當時的臺灣總督府學務課長、淡水支廳長等政府官員皆來參加。創立之時即為五年制中學,首任校長為偕叡廉先生。1922年2月,台灣總督府重新頒行《台灣教育令》,限制私立學校不得再使用「學校」之名稱。10月,將其校名改為「私立淡水中學」。1925午6月,遷校至現址,牛津學堂則改為學生宿舍,至1931年該宿舍停止。自此,新校舍的「八角塔」成為學校的精神象徵。同時,馬偕博士遺孀張聰明女士,將家族擁有的五千餘坪土地捐出作為運動場,即今之橄欖球場。1936年起,日本政府接管校務。隔年,台灣總督府修改教育法令,認可私立中學之創設,校名又改為「私立淡水中學校」。同年,有板校長依照讓渡協議之約定,開始興建「馬偕博士紀念圖書館」。1956年,淡江中學與純德女中合併,遂改稱為「私立淡江高級中學」。

  淡江中學創校至今,其優美的環境及歷史悠久的古蹟屢屢成為觀光客參訪的地點,著名的臺灣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亦在此拍攝,更增添了淡江中學的美名,吸引更多遊客駐足至此。

交通資訊

  • 地址:251 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26號
  • 電話:(02)2620-3850
讀取地圖中...


參考資料

  • 淡水學用語辭典

相關頁面

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