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客家義民爺文化節"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2: 行 2:
  
 
==簡介==
 
==簡介==
  義民祭是客家族群在台灣本地形成的獨特信仰,義民祭源自清領時期,台灣先後發生的朱一貴、林爽文、戴潮春等民變,彼時,為保衛鄉土而犧牲生命的客家先民,被官方視為剿匪有功,乾隆皇帝因而頒發褒忠義民匾額,地方人士遂為這些受到朝廷敕封為「義民」、「褒忠」、「忠勇」之士建廟奉祀,其精神的真諦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從此,客家義民爺保鄉衛民的事蹟,兩百年來不斷的從客家庄流傳至海內外,影響民心深遠,褒忠義民爺的愛鄉愛民、保鄉衛國、崇尚正義的「忠義」精神成為客家人的信仰。自民國44年起,政府明令農曆的七月二十日為「義民節」,由十五大庄輪值祭拜舉行中元祭典,這是政府重視的客家民間信仰的開始,故有「'''北義民,南媽祖'''」之說,可見也深受民間之重視。
+
  [[新北市客家義民爺文化節]]
  
 +
===義民祭===
 +
  義民祭是客家族群在台灣本地形成的獨特信仰,義民祭源自清領時期,台灣先後發生的朱一貴、林爽文、戴潮春等民變,彼時,為保衛鄉土而犧牲生命的客家先民,被官方視為剿匪有功,乾隆皇帝因而頒發褒忠義民匾額,地方人士遂為這些受到朝廷敕封為「義民」、「褒忠」、「忠勇」之士建廟奉祀,其精神的真諦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從此,客家義民爺保鄉衛民的事蹟,兩百年來不斷地從客家庄流傳至海內外,影響民心深遠,褒忠義民爺的愛鄉愛民、保鄉衛國、崇尚正義的「忠義」精神成為客家人的信仰。自民國44年起,政府明令農曆的七月二十日為「義民節」,由十五大庄輪值祭拜舉行中元祭典,這是政府重視的客家民間信仰的開始,故有「'''北義民,南媽祖'''」之說。
 +
 +
===淡水舉辦===
 
  台灣與福建兩地之間的距離很近,以平均數來說,台灣海峽阻隔台灣與福建的距離,只有180公里而已,在順風的情況下,以帆船依自然風力航行,從福建到[[淡水]]([[滬尾]])行程僅需一天一夜。故明清時代,許多客家人從福建港口出發,到海外去做貿易,或者是捕魚維生,都會從石門、三芝,或沿[[淡水河]]入台北盆地。
 
  台灣與福建兩地之間的距離很近,以平均數來說,台灣海峽阻隔台灣與福建的距離,只有180公里而已,在順風的情況下,以帆船依自然風力航行,從福建到[[淡水]]([[滬尾]])行程僅需一天一夜。故明清時代,許多客家人從福建港口出發,到海外去做貿易,或者是捕魚維生,都會從石門、三芝,或沿[[淡水河]]入台北盆地。
  
  汀州府永定的江氏宗族開墾三芝,廣東客家人簡岳一族至拳山(文山)開墾,以及漳州客家人代表郭錫瑠,進駐台北松山一帶,並成功開鑿從新店青潭溪興建可供灌溉景美、公館,甚至到松山(錫口)的瑠公圳。在清乾隆、嘉慶時期,大台北地區的客家人以汀州人居多,渡台後,隨即在登陸口淡水附近地區聚集,也將閩西地區客家人獨特的文化信仰─「[[定光佛]]」,一併帶入台灣,於西元[[1822年]](清道光2年)建淡水[[鄞山寺]],使得鄞山寺成為鄉親們彼此交流的會館。根據以上可見,在台北盆地三水(基隆河、新店溪、大漢溪)交會,舟楫可通,由關渡出[[滬尾]]而入海的淡水河,兩岸有[[觀音山]]、大屯山雄峙,淡水區是台灣自古以來多元文化與經貿交通之城,義民祭典[[2016年]]於[[淡水區]]舉辦,正好符合承先啟後、海陸交會的時空軸線交會點,藉著本屆義民祭典的舉辦,緬懷先民渡海來臺拓墾的艱辛。
+
  汀州府永定的江氏宗族開墾三芝,廣東客家人簡岳一族至拳山(文山)開墾,以及漳州客家人代表郭錫瑠,進駐台北松山一帶,並成功開鑿從新店青潭溪興建可供灌溉景美、公館,甚至到松山(錫口)的瑠公圳。在清乾隆、嘉慶時期,大台北地區的客家人以汀州人居多,渡台後,隨即在登陸口淡水附近地區聚集,也將閩西地區客家人獨特的文化信仰─「[[定光佛]]」一併帶入台灣,於西元[[1822年]](清道光2年)建[[淡水]][[鄞山寺]],使得鄞山寺成為鄉親們彼此交流的會館。根據以上敘述可見,在台北盆地三水(基隆河、新店溪、大漢溪)交會,舟楫可通,由關渡出[[滬尾]]而入海的淡水河,兩岸有[[觀音山]]、大屯山雄峙,淡水區是台灣自古以來多元文化與經貿交通之城,義民祭典[[2016年]]於[[淡水區]]舉辦,正好符合承先啟後、海陸交會的時空軸線交會點,藉著本屆義民祭典的舉辦,緬懷先民渡海來臺拓墾的艱辛。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行 20: 行 24:
 
==相關連結==
 
==相關連結==
 
*[http://www.wallace.com.tw/series/ 2014年義民節]
 
*[http://www.wallace.com.tw/series/ 2014年義民節]
 +
{{淡水活動導覽盒}}

於 2022年6月18日 (六) 21:20 的最新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活動

簡介[編輯]

  新北市客家義民爺文化節

義民祭[編輯]

  義民祭是客家族群在台灣本地形成的獨特信仰,義民祭源自清領時期,台灣先後發生的朱一貴、林爽文、戴潮春等民變,彼時,為保衛鄉土而犧牲生命的客家先民,被官方視為剿匪有功,乾隆皇帝因而頒發褒忠義民匾額,地方人士遂為這些受到朝廷敕封為「義民」、「褒忠」、「忠勇」之士建廟奉祀,其精神的真諦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從此,客家義民爺保鄉衛民的事蹟,兩百年來不斷地從客家庄流傳至海內外,影響民心深遠,褒忠義民爺的愛鄉愛民、保鄉衛國、崇尚正義的「忠義」精神成為客家人的信仰。自民國44年起,政府明令農曆的七月二十日為「義民節」,由十五大庄輪值祭拜舉行中元祭典,這是政府重視的客家民間信仰的開始,故有「北義民,南媽祖」之說。

淡水舉辦[編輯]

  台灣與福建兩地之間的距離很近,以平均數來說,台灣海峽阻隔台灣與福建的距離,只有180公里而已,在順風的情況下,以帆船依自然風力航行,從福建到淡水(滬尾)行程僅需一天一夜。故明清時代,許多客家人從福建港口出發,到海外去做貿易,或者是捕魚維生,都會從石門、三芝,或沿淡水河入台北盆地。

  汀州府永定的江氏宗族開墾三芝,廣東客家人簡岳一族至拳山(文山)開墾,以及漳州客家人代表郭錫瑠,進駐台北松山一帶,並成功開鑿從新店青潭溪興建可供灌溉景美、公館,甚至到松山(錫口)的瑠公圳。在清乾隆、嘉慶時期,大台北地區的客家人以汀州人居多,渡台後,隨即在登陸口淡水附近地區聚集,也將閩西地區客家人獨特的文化信仰─「定光佛」一併帶入台灣,於西元1822年(清道光2年)建淡水鄞山寺,使得鄞山寺成為鄉親們彼此交流的會館。根據以上敘述可見,在台北盆地三水(基隆河、新店溪、大漢溪)交會,舟楫可通,由關渡出滬尾而入海的淡水河,兩岸有觀音山、大屯山雄峙,淡水區是台灣自古以來多元文化與經貿交通之城,義民祭典2016年淡水區舉辦,正好符合承先啟後、海陸交會的時空軸線交會點,藉著本屆義民祭典的舉辦,緬懷先民渡海來臺拓墾的艱辛。

資料來源[編輯]

相關新聞[編輯]

相關連結[編輯]

工作坊 淡水維基館Wiki寫作工作坊
研究計畫 淡水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淡北人文e網通淡北城鄉e線牽淡金海岸石滬探勘暨影像資料庫淡水古蹟博物館數位典藏計畫維基探員小農記滬尾清法戰爭多領域工作平台-淡水老故事蒐集計畫臺北縣縣定古蹟淡水海關碼頭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
展覽 淡江大學USR@偕醫館淡水維基館VR園區河海山城老淡水—蔡坤煌攝影VR展淡水山海味淡水文化五月節老房子任意門系列講座
節慶 敗滬尾淡水文學節淡水五月節新北市客家義民爺文化節新北市淡水環境藝術節淡水藝術踩街花海節淡水馬偕日
戰役 滬尾之戰頂下郊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