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和洋行

出自 淡水維基館
於 2021年1月7日 (四) 11:32 由 10601 (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地址[編輯]

  • 大同區貴德街36號
    讀取地圖中...

創始人[編輯]

  • 怡和洋行的創始人是威廉·渣特 他出生在蘇格蘭鄧弗里斯郡的一個農莊之後加入了東印度公司 之後在1817年 渣甸離開東印度公司 先是成為孟買幾間小商行的代理商和小股東 最後在1823年在廣州加入了在中國開業的最古老的英國私人公司—馬格尼亞克商行並在1823年 查爾斯·馬格尼亞克在巴黎去世 丹尼爾·馬格尼亞克繼承了公司 但由於同他的中國情婦結婚 被迫從公司辭職 將公司交給兄弟霍靈沃斯·馬格尼亞克 霍靈沃斯邀請渣甸進公司擔任經營合伙人 自己只作一個不問業務的合伙人 渣甸遇到了詹姆斯·馬地臣 一位蘇格蘭從男爵的兒子 這個人的名字將和渣甸放在一起 組成東方最強大 最富有 最有影響的公司---怡和洋行 渣甸強硬 嚴肅 而馬地臣坦率 活潑 渣甸以工作狂著稱 完全是商業頭腦 而馬地臣愛好藝術 非常有口才 理察·休說:「兩人對於個人和財務方面都謹慎」 兩人都非常尊重印度和中國南部的當地社會 默默地幫助許多陷入經濟困難的人。

基本資料[編輯]

  • 英語:Jardine Matheson,前名渣甸洋行

影片[編輯]

介紹影片

歷史[編輯]

  • 1832年7月1日,英國蘇格蘭裔的威廉·渣甸及詹姆士·馬地臣在中國廣州創辦了怡和洋行。怡和洋行早年參與對中國貿易,1841年香港開埠之初,渣甸洋行即購入香港首幅出售的地皮。鴉片戰爭爆發後,渣甸洋行於1842年將總公司從廣州遷至香港,藉助怡和行在內地的名聲,並更名為怡和洋行。1843年上海怡和洋行成立。1844年上海首次拍賣土地,亦由怡和購得。怡和初年在香港的競爭對手包括「顛地洋行」、沙遜洋行等其他貿易公司。1872年以後怡和洋行的投資業務逐漸多元化,除了貿易外,還在中國大陸及香港投資興建鐵路、船塢、各式工廠、礦務;經船務、銀行等各行業。怡和除了在1876年在上海興建了中國第一條鐵路吳淞鐵路,亦安裝了中國的第一部電梯和引入各種機械及工業設備。1912年以後,怡和的公司總部設在上海。1932年,日軍佔領東北後,怡和退出。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了除重慶、昆明和孟買以外各地所有分支機構;在香港怡和損失了存倉物資幾千萬元。一九四六年秋,怡和籌備復業,經二、三年的努力才逐漸復甦,可是業務範圍,大不如前,只及1941年(出入口全盛時期)的一半弱。韓戰爆發後,受到封鎖制裁,怡和通過香港內地貿易而恢復壯大。

下載.png

相簿[編輯]

  • 關於怡和洋行的照片
  • 在香港的怡和洋行.jpg
  • 在台灣的怡和洋行.jpg
  • 777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