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聰明"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新頁面: {{導覽條1|人物}} ==簡介==   張聰明1860年1925年),原名張蔥仔,原籍五股坑(今五股,淡水對岸觀音山腳)。1878年(光...)
 
(簡介)
行 2: 行 2:
  
 
==簡介==
 
==簡介==
  [[張聰明]]([[1860年]]-[[1925年]]),原名張蔥仔,原籍五股坑(今五股,淡水對岸觀音山腳)。[[1878年]](光緒4年)2月,蔥仔受洗,馬偕為她取名「聰明」。在婚後為馬偕育有二女一男。1901年(明治34年),馬偕辭世,[[1925年]](大正14年)張聰明將馬偕留給家族的五千多坪土地,捐給1904年(明治37年)開辦的淡水中學,做為運動場,日後培育出知名的橄欖球校隊。同年9月,張聰明辭世。
+
  [[張聰明]]([[1860年]]-[[1925年]]),原名張蔥仔,原籍五股坑(今五股,淡水對岸觀音山腳)。出身窮困、從小遠離家庭,是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童養媳,但在她十二歲時,她未來的小丈夫染疾而終。[[1873年]],馬偕在蔥仔的故鄉──五股坑建立臺灣北部第一所教堂,蔥仔的養祖母陳塔嫂成為台灣第一個女信徒,祖母帶領著蔥仔進入教會,從此改變了蔥仔。
 +
[[1878年]](光緒4年)2月,蔥仔受洗,馬偕為她取名「聰明」。[[1878年]]5月27日,馬偕與張聰明在淡水英國領事館領事的見證下結為夫妻。在婚後為馬偕育有二女一男。1901年(明治34年),馬偕辭世,[[1925年]](大正14年)張聰明將馬偕留給家族的五千多坪土地,捐給1904年(明治37年)開辦的淡水中學,做為運動場,日後培育出知名的橄欖球校隊。同年9月,張聰明辭世。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於 2015年10月25日 (日) 10:54 的修訂

• 本頁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人物

簡介

  張聰明1860年1925年),原名張蔥仔,原籍五股坑(今五股,淡水對岸觀音山腳)。出身窮困、從小遠離家庭,是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童養媳,但在她十二歲時,她未來的小丈夫染疾而終。1873年,馬偕在蔥仔的故鄉──五股坑建立臺灣北部第一所教堂,蔥仔的養祖母陳塔嫂成為台灣第一個女信徒,祖母帶領著蔥仔進入教會,從此改變了蔥仔。 1878年(光緒4年)2月,蔥仔受洗,馬偕為她取名「聰明」。1878年5月27日,馬偕與張聰明在淡水英國領事館領事的見證下結為夫妻。在婚後為馬偕育有二女一男。1901年(明治34年),馬偕辭世,1925年(大正14年)張聰明將馬偕留給家族的五千多坪土地,捐給1904年(明治37年)開辦的淡水中學,做為運動場,日後培育出知名的橄欖球校隊。同年9月,張聰明辭世。

資料來源

相關頁面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