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寶順洋行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 行 1:
 
{{導覽條1|商行}}
 
{{導覽條1|商行}}
 
==簡介==
 
==簡介==
  [[寶順洋行]],[[1866年]]由英商[[陶德]]於[[淡水]]設立之洋行,在其買辦[[李春生]]的協助下,從安溪引進茶種,貸款給農民鼓勵種植。[[1867年]]運送少量茶葉赴澳門試銷,售價極好。[[1867年]]5月2日成為怡和洋行之代理商。
+
  [[寶順洋行]],[[1866年]][[陶德]]設立之洋行,在其買辦[[李春生]]的協助下,從安溪引進茶種,貸款給農民鼓勵種植。[[1867年]]運送少量茶葉赴澳門試銷,售價極好。[[1867年]]5月2日成為怡和洋行之代理商。
  
 
  寶順洋行在清代北臺灣的貿易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尤其在推廣臺灣烏龍茶進入世界市場方面,沒有它的推廣與發展,臺灣茶業的興盛可能還要延遲很多年。而且,正當臺灣米、糖這兩項產業面臨南洋米與四川糖的廉價競爭危機時,寶順洋行適時扮演起將臺灣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使過去以大陸為主要出口對象的米糖主體貿易體系,轉型成為以世界為市場的茶與樟腦的貿易體系,經濟發展型態更上一層樓。結果不僅解決了臺灣的經濟危機,穩定了就業市場,緩和了人口壓力,而且有能力供養大量的茶業工人,支付較高的工資,使臺灣成為清帝國境內最富裕的省分之一。
 
  寶順洋行在清代北臺灣的貿易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尤其在推廣臺灣烏龍茶進入世界市場方面,沒有它的推廣與發展,臺灣茶業的興盛可能還要延遲很多年。而且,正當臺灣米、糖這兩項產業面臨南洋米與四川糖的廉價競爭危機時,寶順洋行適時扮演起將臺灣產業轉型的重要角色,使過去以大陸為主要出口對象的米糖主體貿易體系,轉型成為以世界為市場的茶與樟腦的貿易體系,經濟發展型態更上一層樓。結果不僅解決了臺灣的經濟危機,穩定了就業市場,緩和了人口壓力,而且有能力供養大量的茶業工人,支付較高的工資,使臺灣成為清帝國境內最富裕的省分之一。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