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樓" 修訂間的差異

出自 淡水維基館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導覽條2|景點|人文景觀}}
 
{{導覽條2|景點|人文景觀}}
 +
[[檔案:姑娘樓20131019.jpg|300px|縮圖|{{檔案:姑娘樓20131019.jpg}}]]
  
 
==景點簡介==
 
==景點簡介==

於 2013年10月20日 (日) 23:03 的修訂

• 目前所在分類:主分類 > 淡水 > 景點 > 人文景觀
圖檔描述:姑娘樓側照
拍攝日期:2013-10-19
拍攝地點:姑娘樓
所有人:Caramel
攝影者:Caramel

Alt text
CC-BY-SA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以相同方式分享

景點簡介

  姑娘樓吳威廉為淡水女宣教士建的宿舍,由於最先住的是高姑娘、金姑娘,淡水人泛稱「姑娘樓」。姑娘(Miss)是指奉獻青春才華和終身幸福來台的女宣教士,住過這裡的有金仁理、高哈拿、李仁美、黎瑪美、安義理、杜道理和德明利等姑娘,都是教會知名的女宣教士,目前作為真理大學的校長室。

  百年以前單身姑娘來台服務,當時教會必須提供她們合適的宿舍。而當時台灣居住環境,不適合洋人的生理和文化條件,英國雖於1861年在淡水已設領事館,卻又在1874年另建領事官邸。而馬偕1872年在淡水龍目井街租屋宣教,最後也必須在1875年時為自己和另一宣教士華雅各醫師蓋砲台埔的宿舍。這都是現實上的需要。

  因此吳威廉牧師擇地於馬偕博士宿舍西鄰,原寶順洋行之地,親自設計督工,聘當時著名的洋樓匠師黃阿樹施工(樹司是洪仔泉女婿,泉司當年和馬偕合作蓋過馬偕的宿舍、偕醫館牛津學堂女學堂等洋樓),這棟磚拱迴廊的「番仔樓」,落成於1906年,今日在其屋頂西邊的氣窗上,仍有白灰所塑「1906」的浮字,所用的磚材和福杉據稱來自廈門。磚工精細、造形、比例優美,是難得的建築作品;由於最先住的是高姑娘、金姑娘,淡水人就稱它為「姑娘樓」。

  這種二層樓紅磚洋樓,當年淡水共有三棟:一為紅毛城內之領事官邸,還有崎仔頂老街之達觀樓(紅樓),以及鼻仔頭黃東茂公館。

  1912年台灣北部長老教會宣教大本營移往台北雙連,吳威廉牧師也在馬偕紀念醫院旁建有兩棟姑娘樓,建築形式也幾乎和淡水一樣,因此住在淡水的都是在淡江中學服務的姑娘,如金仁理、高哈拿、黎瑪美、杜道理、德明利、閔瑪利、蘭瑪烈等,其他姑娘住的時間都不久。

交通資訊

讀取地圖中...

搭捷運淡水線至淡水站,出站後搭乘指南客運紅26至紅毛城(真理大學)站下車即可抵。

相關頁面

參考資料

  • 姚聰榮主編《淡江中學校史》,(臺北:臺北縣私立淡江中學,1997)。
  • 柯設偕《淡水教會史》,(未刊本,1933)。
  • 柯設偕《淡水の歷史》,(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6年8月)。
  • 高燦榮《淡水馬偕系列建築的地方風格》,(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4)。
  • 張建隆《尋找老淡水》,(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6)。
  • 淡水基督教長老教會《滬尾江河—淡水教會設教120週年紀念冊》,(臺北:淡水基督教長老教會,民國81年10月)。
  • 淡水區公所。
  • 滬尾文史工作室。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