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大臺北古地圖考釋/第一章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16: 行 16:
  
 
===二、關於一六五四年大臺北古地圖===
 
===二、關於一六五四年大臺北古地圖===
要深入研究一六五四年的大臺北古地圖之前,得先瞭解一下為何會有這張地圖的繪製。荷蘭人在十六世紀末與十七世紀初往海外擴張過程中,即相當重視航海圖與地圖的繪製,其成果與貢獻亦為時人與後來研究者所推崇。[13]在此背景下,荷蘭於領有臺灣前後,不斷令人繪製相關地圖一事,自屬理所當然。一六四○年代初,當荷人勢力抵達中部臺灣,四二年驅逐北臺的西班牙人後,「大員至淡水、雞籠沿途平靜」。翌年,臺南的大員城當局便命令土地丈量員史崠湖(M. Stormhoedt)繪製中北部沿途河川與村社,但他因酗酒未完成使命。[14]其間,北臺地圖的繪製似乎為淡水、雞籠地區主管(opperhoofd)的重要工作之一。大約一六四八年,或許淡水主管朴洛克厚一(Antony Plockhoy)已經進行這方面的工作,但似乎未完成,而由繼任的[[西門‧給爾得辜]]([[Simon Keerdekoe]])另行完工呈繳。[15]
+
要深入研究一六五四年的大臺北古地圖之前,得先瞭解一下為何會有這張地圖的繪製。荷蘭人在十六世紀末與十七世紀初往海外擴張過程中,即相當重視航海圖與地圖的繪製,其成果與貢獻亦為時人與後來研究者所推崇。[13]在此背景下,荷蘭於領有臺灣前後,不斷令人繪製相關地圖一事,自屬理所當然。一六四○年代初,當荷人勢力抵達中部臺灣,四二年驅逐北臺的西班牙人後,「大員至淡水、雞籠沿途平靜」。翌年,臺南的[[大員城]]當局便命令土地丈量員史崠湖(M. Stormhoedt)繪製中北部沿途河川與村社,但他因酗酒未完成使命。[14]其間,北臺地圖的繪製似乎為淡水、雞籠地區主管(opperhoofd)的重要工作之一。大約一六四八年,或許淡水主管[[朴洛克厚一]](Antony Plockhoy)已經進行這方面的工作,但似乎未完成,而由繼任的[[西門‧給爾得辜]]([[Simon Keerdekoe]])另行完工呈繳。[15]
  
[[給爾得辜]]等所呈繳的大臺北原圖尺寸,據檔案所登錄,為「0.41 x 0.51 el」,約為28公分 x 35公分。[16]這幅彩色圖,原來是與給爾得辜的報告放在一起,置於最後一頁,[17]保存於[[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收到信函、文件(overgekomen brieven en papieren)」檔案中。一八五六年之後,荷蘭殖民地檔案史家戴雍(J. K. J. de Jonge)等人開始整理東印度公司的檔案,當時卻不按照原檔的編排格式,而是另以各地商館單位,將檔案拆散重編。海軍官員退役的劉柏(P. A. Leupe)也按主題,如航海探險日誌、訓令等分類,將檔案所附的地圖、航海圖、設計圖等抽出放在一齊,另行編目。後來,國家檔案局將東印度公司檔案(VOC)重新整理恢復原狀,但劉柏所抽出的地圖等卻未回歸原檔,而另設一地圖部門(Kaarten afdeling 4)專門管理。[18]一六五四年大臺北古地圖,如今就保存於地圖部門中,編號為Vel. 1127。
+
[[給爾得辜]]等所呈繳的[[大臺北原圖]]尺寸,據檔案所登錄,為「0.41 x 0.51 el」,約為28公分 x 35公分。[16]這幅彩色圖,原來是與給爾得辜的報告放在一起,置於最後一頁,[17]保存於[[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收到信函、文件(overgekomen brieven en papieren)」檔案中。一八五六年之後,荷蘭殖民地檔案史家戴雍(J. K. J. de Jonge)等人開始整理東印度公司的檔案,當時卻不按照原檔的編排格式,而是另以各地商館單位,將檔案拆散重編。海軍官員退役的劉柏(P. A. Leupe)也按主題,如航海探險日誌、訓令等分類,將檔案所附的地圖、航海圖、設計圖等抽出放在一齊,另行編目。後來,國家檔案局將東印度公司檔案(VOC)重新整理恢復原狀,但劉柏所抽出的地圖等卻未回歸原檔,而另設一地圖部門(Kaarten afdeling 4)專門管理。[18]一六五四年大臺北古地圖,如今就保存於地圖部門中,編號為Vel. 1127。
  
 
其實,今天檔案館所存藏的大臺北古地圖,並非當時所呈繳之原圖,而是[[巴達維亞城]]的製圖家聶瑟(Joan Nessel)就給爾得辜所交的原圖抄繪,原圖則下落不明。[19]可惜,這份描繪圖的副本,因年代久遠與保存不良之故,左上角的地名欄中,一至二號、五四至六一號已完全破損,三至五號部分殘缺。<font size="3" ><font face="標楷體"><b>本書另一項重要工作與成就,就是利用該圖的報告與其他檔案資料,將這些殘缺破損部分復原。</b></font></font>
 
其實,今天檔案館所存藏的大臺北古地圖,並非當時所呈繳之原圖,而是[[巴達維亞城]]的製圖家聶瑟(Joan Nessel)就給爾得辜所交的原圖抄繪,原圖則下落不明。[19]可惜,這份描繪圖的副本,因年代久遠與保存不良之故,左上角的地名欄中,一至二號、五四至六一號已完全破損,三至五號部分殘缺。<font size="3" ><font face="標楷體"><b>本書另一項重要工作與成就,就是利用該圖的報告與其他檔案資料,將這些殘缺破損部分復原。</b></font></font>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