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編輯 大臺北古地圖考釋/第一章

前往: 導覽搜尋

警告:您尚未登入。 若您進行任何的編輯您的 IP 位置將會被公開。 若您 登入建立帳號,您的編輯將會以您的使用者名稱標示,擁有其他優點。

此編輯可以被還原。 請檢查以下比較表,確認您是否要還原,然後儲存以下變更以完成編輯還原。
最新修訂 您的文字
行 9: 行 9:
 
信哉斯言。就目前所知,現存有關臺北的古地圖,應以一六二六年前後西班牙人繪製的「[[雞籠港灣圖]]」為最早。[2]其後,荷人雖亦零星繪有北臺的港灣,但本書考釋對象的一六五四年「[[淡水與其附近村社暨雞籠島略圖]]」(見書前附圖),卻連臺北盆地的原住民聚落,以及大臺北地區的大致地形都弘觀地描繪出來。「臺北盆地出現於古地圖較詳細者當以此圖為首次」,僅這點就已值得吾人專文探討了。更何況初見此圖時,吾人不免會訝異:當時荷蘭人的足跡是否曾遍歷大臺北地區?不然,他們焉能有「較詳細」的臺北盆地地理知識?
 
信哉斯言。就目前所知,現存有關臺北的古地圖,應以一六二六年前後西班牙人繪製的「[[雞籠港灣圖]]」為最早。[2]其後,荷人雖亦零星繪有北臺的港灣,但本書考釋對象的一六五四年「[[淡水與其附近村社暨雞籠島略圖]]」(見書前附圖),卻連臺北盆地的原住民聚落,以及大臺北地區的大致地形都弘觀地描繪出來。「臺北盆地出現於古地圖較詳細者當以此圖為首次」,僅這點就已值得吾人專文探討了。更何況初見此圖時,吾人不免會訝異:當時荷蘭人的足跡是否曾遍歷大臺北地區?不然,他們焉能有「較詳細」的臺北盆地地理知識?
  
事實上,這幅本書簡稱為「[[大臺北古地圖]]」的圖版,早在日治時代,就已由當時的臺北帝大從[[荷蘭海牙國家檔案館]]翻拍回來,[[村上直次郎]]先生在寫基隆紅毛城時,曾在文末刊載。[3]戰後,台北市文獻會的《[[北臺古輿圖集]]》與基隆的市志等,[4]都曾將本圖影印附於書中。不過,一般而言,在這些書裡,該圖大抵不脫附圖陪襯的角色,殊少作為研究上的利用。繼[[曹永和]]教授之後,七、八○年代以來,研究者雖無法直接利用荷語資料,卻開始有人利用此圖來作為研究主題相關說明之用。譬如,此圖被利用來說明「[[清康熙臺北大湖]]」形成之前的臺北盆地面貌;[5]建築研究者用此圖,推測[[淡水]][[紅毛城]],在以前應蓋有一金字塔狀的尖形屋頂。[6]我自己也曾利用這張圖,研究[[淡水河]]與[[新店溪]]的聚落與地名;在此同時,[[中村孝志]]將此圖的左上角文字譯成日文,並來臺發表〈十七世紀中葉的淡水、基隆、臺北〉的演說。[7]此後,這幅圖繼續被某些學者用來探討淡水河南岸的八里鄉一帶,在荷蘭時代是否住有原住民之事。[8]新進的研究者亦能善用此圖,對臺北的新莊地區展開關連性的研究。[9]總而言之,一六五四年的大臺北古地圖,在最近幾年來頗受學界重視。
+
事實上,這幅本書簡稱為「[[大臺北古地圖]]」的圖版,早在日治時代,就已由當時的臺北帝大從[[荷蘭海牙國家檔案館]]翻拍回來,[[村上直次郎]]先生在寫基隆紅毛城時,曾在文末刊載。[3]戰後,台北市文獻會的《[[北臺古輿圖集]]》與基隆的市志等,[4]都曾將本圖影印附於書中。不過,一般而言,在這些書裡,該圖大抵不脫附圖陪襯的角色,殊少作為研究上的利用。繼[[曹永和]]教授之後,七、八○年代以來,研究者雖無法直接利用荷語資料,卻開始有人利用此圖來作為研究主題相關說明之用。譬如,此圖被利用來說明「[[清康熙臺北大湖]]」形成之前的臺北盆地面貌;[5]建築研究者用此圖,推測[[淡水]][[紅毛城]],在以前應蓋有一金字塔狀的尖形屋頂。[6]我自己也曾利用這張圖,研究[[淡水河]]與[[新店溪]]的聚落與地名;在此同時,[[中村孝志]]將此圖的左上角文字譯成日文,並來臺發表〈[[十七世紀中葉的淡水、基隆、臺北]]〉的演說。[7]此後,這幅圖繼續被某些學者用來探討淡水河南岸的八里鄉一帶,在荷蘭時代是否住有原住民之事。[8]新進的研究者亦能善用此圖,對臺北的新莊地區展開關連性的研究。[9]總而言之,一六五四年的大臺北古地圖,在最近幾年來頗受學界重視。
  
 
另一方面,大概是八○年代中期,某家電腦公司曾經以臺灣古地圖製作月曆贈送客戶。此曆一出,深受地圖愛好者歡迎,多人索求不得。自此之後,國內似乎出現一小股的地圖熱,卡片、會議海報等,以古地圖當主題或襯底者紛紛出籠,美不勝收。國內的南天出版社也與比利時人合作,出版印工精美、圖片清晰的歐美人士所繪之古圖集,該書容或有美中不足之點,[10]卻提供收藏家與研究者不少方便之處。最近漢聲出版社又斥鉅資,延請荷蘭古地圖專家與旅荷史家鉅細靡遺地蒐集與解讀荷蘭人繪製的臺灣古地圖。[11]國內古地圖的大眾化與研究深層化,至此可謂達到空前的階段。
 
另一方面,大概是八○年代中期,某家電腦公司曾經以臺灣古地圖製作月曆贈送客戶。此曆一出,深受地圖愛好者歡迎,多人索求不得。自此之後,國內似乎出現一小股的地圖熱,卡片、會議海報等,以古地圖當主題或襯底者紛紛出籠,美不勝收。國內的南天出版社也與比利時人合作,出版印工精美、圖片清晰的歐美人士所繪之古圖集,該書容或有美中不足之點,[10]卻提供收藏家與研究者不少方便之處。最近漢聲出版社又斥鉅資,延請荷蘭古地圖專家與旅荷史家鉅細靡遺地蒐集與解讀荷蘭人繪製的臺灣古地圖。[11]國內古地圖的大眾化與研究深層化,至此可謂達到空前的階段。

請注意,所有於 淡水維基館 所做的貢獻會依據 創用CC授權(姓名標示-以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條款發佈 (詳情請見 ThisSite:版權)。 若您不希望您的著作被任意修改與散佈,請勿在此發表文章。
您同時向我們保証在此的著作內容是您自行撰寫,或是取自不受版權保護的公開領域或自由資源。 請勿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表文章!

若要編輯此頁面,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更多資訊):

取消 | 編輯説明(以新視窗開啟)